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简要论证了能愿型合成词的构成条件,用对比的方法从构成材料、组合方式、语法性质、造句功能等角度阐述了能愿型合成词成立的理论根据,说明了增设该类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并列式合成词具有三种子类型,而这三种子类型内部不同的词素组 合在心理词典中则需要不同的词汇识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 汇判断过程中,第一成分并不总是起决定作用;同样,并列式合成词中的两个成分在词汇通达过程中并不总是同等重要。实验还发现,对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识别在心理词典中需要一个证实原则。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短语共分十九类:主谓、动宾、动补、兼语、连动、偏正、数量、指量、并列、同位、介宾、方位、处字、的字、之字、者字、所字、比况、固定。文章逐一论述十九类短语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对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例句及从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提取到的例句的整理,在综合分析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对比手段,深入探讨其成因。本文认为,现代汉语离合词与介宾短语的搭配使用,离合词在扩展形式中需要插入时量成份,这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两个比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需要教学者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界探讨多年的现代汉语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副+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实词虚化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介宾结构的功能替代形式.汉语介词发育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汉语表达的要求,而时间的一维性又要求汉语介词必须承担起非主要动作、行为、状态等等所要承担的表达任务,这就导致了"副+名"出现并承担介宾结构的工作来完成表达任务的现象,这就是该结构形式产生并发挥介宾短语功能的原因."副+名"现象的出现并大量产生并不会对汉语词类理论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6.
三音节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及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音节的三语素合成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应该受到忽略。其结构方式远比双音节的双语素合成词复杂多样 ,大大超出一般词汇书上所认定的几种结构形式。可分作两个大类 :复合型与缀加型。复合型中以偏正形式为绝对优势 ,偏正式中又以“定+中”型为优势 ,体现出汉语三音节合成词强烈的名词化倾向。由于偏正式在三音节中的特殊地位 ,主要探讨这一类型的各种结构方式及其性质与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离合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在汉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单音节词按句法规律试图双音节化的产物。离合词的界定标准是:如果能够在构成复合式合成词的两个词素之间插入别的成分,并且可以作一定的语义扩展,那么这个合成词就是离合词。离合词大致分为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这三种类型。为了减少学习离合词所产生的偏误,建议在汉语教学中将离合词视作词,在学术研究中视作是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单位。  相似文献   

8.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动+介+宾”结构进行特征分析,介词充当了赋元和信息补充的作用,“动+介+宾”结构经过了一个跨层再分析的过程,将其定义为动宾结构更为合理,结构中的介词发生了去范畴化的现象,逐渐实现了与动词成分的跨界合并。  相似文献   

9.
英汉双宾结构的共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是非亲属语言,但是它们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双宾结构的常式在英汉语中都是相同的句式,作者从双宾结构的概念、类型和语用功能用方面,通过举例将英汉双宾结构进行比较,试图揭示英语和汉语双宾结构在逻辑形式、句法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并且在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相似性的原因一那就是语言共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反义关系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关系,反义词对则是语言中意义相反的或相对的能体现反义关系的一对词。本文对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反义词频繁同时出现在以下三种结构中:反义合成词,特定短语结构和习语。本文同时探讨了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的哲学构词法及美学理据。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意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进行客观详尽分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对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言语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词的内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形式是合成符号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和 ,理据则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 ,二者应该区分开来。内部形式的生成是一个历时的现象 ,它在词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汉语是一种内部形式非常发达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英汉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以英汉语言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为语料来源,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主要衔接手段均为词汇衔接,在语法衔接手段上,两者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论文指出,摘要写作者在构建中英文摘要的过程中需增强文化及语言差异意识,从而提高其论文摘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标准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著。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采用的是19世纪中叶的北京话,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中的分布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考察分析了<儿女英雄传>中的动结式.  相似文献   

16.
以汉语中副词强势语的认知分类和语义特征为根据,对汉语中尤其是一些报刊和口语中流行的"副词+非度量性形容词化名词短语"的表达法从副词强势语的语义含义、"误用"现象的认知分类和语义表征以及"误用"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及理论依据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种表达法虽在语法类属上出现跨类"误用",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又具有合理性;虽为误用,却很流行,给语言增添了多样性和新奇性。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在英语与汉语中都是一个极其常见且极为重要的句型,用于强调某物体持续存在于某个空间或时间,而英语和汉语的存在句有一些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句法和语义必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即以上古汉语为分析材料,从空间范畴意义入手,讨论上古汉语空间范畴意义的语法化方式,突出了语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写作学教程》是由段轩如杨杰先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的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内容体系属同类中的上乘,但在许多地方出现语法和语言学方面的错误,严重影响了其规范性、权威性。举例指出并予以纠正,以期引起大家对大学教材典范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基于"言意之辨"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原创理论和方法,藉助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思辨性解说,对德语"将来时"这一语法现象进行了逻辑形式上的辨析。突破从语意方面说明"言"与"意"辩证关系的传统,从语法规则和形式逻辑方面进行了语言哲学相关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