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该法也存在某些不足,如《可再生能源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基本原则体系;缺乏一些必要的制度;法律规范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奖励性规定;法律责任的设定缺乏应有的力度等。《可再生能源法》应建立其基本原则体系;建立可再生能源分类配额制度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增设奖励制度;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已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作为民商法学一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既是一部保障我国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重要法律,也是一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法律。为了正确贯彻实施《集会游行示威法》,使广大群众真正理解这部分法律的立法宗旨、基本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焦点资讯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4日表决通 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主席胡锦涛 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这 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华社即日受 权全文播发《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 共10条,约1300字。这部法律明确规定,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 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 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 定本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说,《反 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加强和推进两岸关系 的法,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而不是针对 台湾人民的,也不是一部"战争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配额制和固定电价制度是国际上有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两种主要制度。配额制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制度,而固定电价制度则更多的是基于政府推动的制度。根据我国能源需求的宏观态势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在构建具体的法律制度时,采用配额制会遇到巨大的障碍,至少在目前我国不具备实行配额制的条件;相反,固定电价制度由于在我国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扶持可再生能源早期发展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提案终圆梦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的同时,还表决通过  相似文献   

7.
裴智勇 《今日南国》2007,(11):40-41
王利明全国人大法律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曾参与《物权法》的起草工作。马耀清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长期从事政府立法、行政执法指导及监督工作。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由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专家称此法颁布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律被称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它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很多省份也制定了适合本省省情的相关条例和政策法规,靠着可再生能源高新产业的发展,一跃成为经济强省。贵州省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由于现有法律政策不足,可再生能源研发还面临一些问题。完善与制定适合本省的条例法规,有利于发掘适合贵州的可再生能源,改善本省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主、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但是,国家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齐全、综合性较差、内部条款不协调、立法级别低、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落实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保障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立法和政策体系、协调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与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坚持和完善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和公民参与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启文 《老友》2014,(10):52-52
正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当前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根据规定,新《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1.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公众参与原则、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绿色证书制度的相关问题,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后仍存在的制度设计的不足,认为其原则体系与制度设计的衔接不够完善,确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不够合理,且缺乏制度落实的相关措施。因此,应落实公众参与原则,完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构建绿色证书制度。这是保证《可再生能源法》发挥理想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严重关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一主要的法律制度和促进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结合《可再生能源(电力)法》,阐述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注册、合格发电站的认证及证书的创制、形式、登记、转让和失效制度,着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运行机制,进而提出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法制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实有必要推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部关于个人财产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向全国人民颁布和已于同年十月一日正式施行了。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继承法,也是一部涉及我国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因此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亿万人民其中也包括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一致关注。在我们实施继承法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领会继承法规定的精神实质,对于在实践中正确贯彻执行继承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4.
张宗 《金陵瞭望》2005,(9):15-17
4月27日下午,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顺利通过。这部将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要法律,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其里程碑意义不言而喻。这部新鲜“出炉”的法律文本中,有哪些亮点和特点?它是怎样出台的?本期“、“暸望台”将与您一同关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于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至十日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成员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于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至十日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讨沦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成员的候选人名单,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该法规定,除了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之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从2003年6月28日,到2005年6月28日,已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的今天,扣押民工身份证的情况依然存在,且为数不少。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证明,缘何至今依然要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8.
请您关注     
政治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5日至3月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其他重要报告。会议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及  相似文献   

19.
子轩 《老友》2010,(12):26-27
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国家赔偿法》)。该法对行政赔偿、刑事赔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不仅完善了赔偿程序、畅通了赔偿渠道,而且历史性地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问题,使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6日贵州省黎平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同年8月23日、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但是,纵使如此,目前侗族大歌在当代传承与法律保护方面还是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结合草案和办法,分别从宏观(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和微观(侗族大歌法律保护的自身特点)两个角度对侗族大歌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