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如 《社区》2013,(7):55
他们同岁,55岁那年有了他们的小孙女,从此老两口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因为她要到城里给儿子看孩子。儿子在城里上了大学,然后在那里安了家,有了孩子。儿子也想让他来,可他总有无数个理由来拒绝:家里得有人看,家里的鸡狗也要人来喂,还有地里的庄稼、山里的果园,总之离了他那是万万不行。儿子知道他的脾气,没有坚持。他送她和儿子到村头坐上客车,直到远去的车变成了一个黑点,再也看不  相似文献   

2.
梅寒 《百姓生活》2010,(9):23-23
他们50岁那年,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她去给城里的儿子看孩子。儿子原本想把他也一起接走的,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城里有啥好,除了车就是楼,没有岭上空气新鲜。儿子知道他的脾气,不再坚持,带着母亲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08,(24):62-62
把虫妈妈接来了4岁的小儿子进来挺神气地让妈妈看他手上爬着的一条蠕动的毛虫。妈妈一见毛虫就全身起鸡皮疙瘩。为了不让儿子看出自己怕毛虫,妈妈便说:"马克,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一定  相似文献   

4.
放电剧情为了自己暗恋的男孩,以交换生来到韩国的女孩Jun go。在韩国居住的Sweet Home的主人,非常亲切,给她做了美味的佳肴,还给她准备了一间上房,这间屋子就是主人家的儿子的房间。因为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儿子宗满晚上回来之后看都没有看就跑到自己房间里睡觉……房主不仅把儿子的房间让给她,而且还让土生土长在韩国的儿子宗满当Jun go的韩文老师。宗满,  相似文献   

5.
城里的儿子回家来,儿子要接老父到城里过个年,小汽车停在家门口,儿对老父说: “该带的都带上了吧?” “还是把被子带上吧。”老父固执地回答。 “被子城里有。”儿子说。 “你们都是新被子,盖不惯。”其实,老父心里是怕把儿子家的新被子弄脏,怕儿媳妇给脸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哭     
有一个地方,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出外打工挣钱多年。老婆婆好不客易盼来了儿子的一封信,可自己不识字,她决定到村里的老师家去请教。她走到一座小桥上,碰见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老婆婆急于想知道儿子的消息,便把信交给小伙子,请他念念。谁知小伙子只念了“妈妈”二字,就掉起眼泪来。老婆婆忙问:“小伙子,是不是我儿子出事了?”可那小伙子眼泪还是一个劲地掉下来。老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01,(5)
曾见到这样两条报道: 有位家长,托关系把儿子送到一所省示范小学的某班,因为听说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最好,她的班上学生平均分最高。这名学生上课有点爱走神,也有做小动作的毛病。于是便大祸临头,那位老师总是当众辱骂他:“你妈还是研究生呢,怎么教育你的?”“你这个研究生的儿子怎么会有娘养无娘教!”……接下来就是把这名学生的座位改在一个角落,并在全班指明这是最差学生的座位。久之,这名学生对老师产生极度的恐惧和厌恶,以至发展到只要一上这位老师的课,他就想去厕所,如果不让去就会拉在裤子里。后来,家长找了校长和教…  相似文献   

8.
儿子看见老伴的鞋已经很旧了,便说:"爸,我给您买了双鞋,下次带来。"过了大约半月,儿子果然提着一双新鞋,说是给老伴买的鞋。儿子工作总是很忙,把鞋放下就走了。当天晚上,老伴满心欢喜地把鞋盒打开,把里面新鞋拿出来,放在手里仔细端详,鞋的样式很漂亮,鞋面锃亮,一看就是上等牛皮做的,可是穿在脚上一试,感觉有  相似文献   

9.
纸团     
"嗖",她又向窗外扔了一团纸,纸团呈抛物线落下,正巧打在一位老师捧着的备课本上。他一怔,停了下来,然后把那团纸摊开,看了看,而后又想了想,他似乎想完了,便抬头望了望楼上,他断定这团纸是从哪个教室扔下的之后,便"噔噔"上楼了。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你们班谁往楼下丢纸了?" 她似乎没有听见老师的发问,仍在写作业。"谁往楼下丢纸了?"老师提高了音调。她听见了,心中猛然一惊,当她在惊慌中抬起头时,发现陌生老师锐利的目光似乎正射向  相似文献   

10.
事故     
张令 《可乐》2008,(6):52-52
老王和儿子抓住了一个贼。半夜,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发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羊圈外拉。老王很气愤,拿了条绳子冲出去。那贼撒腿便跑,被绳索套住脖子。老王的儿子扑上去,将一块臭抹布塞  相似文献   

11.
父子对话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着小车往乡下跑,且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正,就有了下面的对话。父亲:"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2.
进城享福     
读过关于农村老人被子女接进城里生活倍感不适,觉得受罪的文章,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的进城生活经历,足以证明,农村老人进城生活,同样有福可享。这里借贵刊一角,说给老友们听听。前年,从未在城里生活过一天的我,被孝顺的儿子儿媳接进城里。儿子家在三楼,宽敞的居室,精美的装饰,洁净的环境,舒心的色彩,充足的阳光……,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城里的家。我初来乍到,儿子儿媳尽管工作很忙,但还是利用课余双休带我四处散步游览,以熟悉周围环境及往返路线,防止以后迷路。  相似文献   

13.
请家教     
《社区》2007,(16)
一进入暑假,我就着手给上初中的儿子物色家庭教师。为了能给调皮捣蛋的儿子找一个好老师,我给出了很高的薪酬价格,这自然吸引了不少应聘者,其中绝大对数都具有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研究生学历的。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男孩也寄来了应聘简历,他在自我介绍后还写道:希望我能给他一个实践的机会。我看后,一笑了之,我是请老师教儿子的,而不是搞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4.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上的车来了。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买件新棉衣。可跑到衣店,才发现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于是,他把钱给母亲。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下头看自己,才知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的胸前掉了纽扣﹖儿想不明白。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儿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  相似文献   

15.
丁宁 《新天地》2012,(3):39
丁老师:您好!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没什么文化,几年前丈夫病故留下两个儿子。我一直在家务农,供孩子读书。现在,两个孩子都自食其力了。我觉得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种地太吃力了,就外出到城里做了家政工。我到这家是照顾一个90高龄的老人。这家人对我不错。一开始,我不会做城里的饭,女主人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教我。我不会使用电器,他们就耐心地告诉我。虽然老人时  相似文献   

16.
丁宁 《新天地》2013,(1):39
丁老师:你好!我这几天很着急,儿子在网上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比较投缘。儿子说他的女朋友想搬到他那里住,问我是否同意。他现在一个人住在城里我家过去的老宅子里。我心里非常矛盾,这姑娘条件很好,不但长得漂亮,家  相似文献   

17.
父子对话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且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老鼠"上学     
我这里要说的那个少年十分顽劣,他已经连续被三所学校处分过。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他的父亲为此也拾不起头来。他的父亲认识二中的校长,便百般恳求接纳儿子入学,校长答应了。当时二中初二年段有四个班,三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拒绝接受这个少年。初二(2)班的班主任黄老师接纳了他。开学那天,黄老师没有询问他什么,只是替他修剪了长长的指甲,他的手指甲嵌了许多污垢。黄老师还递给他两包“飘柔”洗发精,交代他放学后好好洗个头。他从来没用过这么高档的洗发精。那留在他头上芬芳的香味,至今仍沁透他的心脾。  相似文献   

20.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中专毕业后,在城里娶下媳妇安了家。人常说:婆媳像天敌。更何况这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我把忧虑说给妻子,妻笑言:“放心,看我日后的‘招数’吧!” 婚后不久,妻果真“出招”了。第一招“嘴甜”。妻总是不叫爹娘不开口。母亲因乡下农活忙,不能帮我们看孩子,总怕媳妇有看法。妻发觉后说:“娘,您老把8个孩子拉扯大,劳神费心,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只一个孩子,再累也比不上您当初,您放心好了。”甜甜的话语把母亲说得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招“手勤”。母亲来城里小住,家务活妻绝不让我插手,总是把我推到母亲身边:“多日不见了,娘俩好好说说话儿,这些活我全包。”母亲看到媳妇如此疼爱她的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