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中叶以后,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两名反封建斗士,一位是被视为“异端之尤”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公元1527~1602年,即明嘉靖6年至明万历30年);一位是以编著“三言”著称于世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即明万历2年至南明隆武2年)。比李贽晚生四十七年的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耆蔡”,并尊称李贽为“李卓老”。对此  相似文献   

2.
李贽和王船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但是王船山对李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王船山与李贽思想异同之点在哪里,下面略加论述,并探索其所以存在分歧之原因。李贽一生极力反对道学,大声疾呼,“发道学之隐情。”(袁中道《李温陵传》)他鉴于道学家言必称圣人,因而他对六经、语、孟持否定态度,企图以此摧毁道学基础。他说:“六经、语、孟,……大半非圣人之言,纵出圣人。  相似文献   

3.
李贽思想非“离经叛道”说李锦全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个儒佛兼综的人物,他曾被称为“异端之尤”,并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封建统治者迫害致死。但他在被审讯时最后仍极力辩解,他自认“著书甚多,具在”,却“于圣教有益无损”(袁中道:《李温陵传》...  相似文献   

4.
李贽是16世纪中国的重要思想家,学术界对李贽思想的评价历来有分歧,但大都对李贽思想具有进步性持肯定意见,而在李贽思想的属性上则有明显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他没有超越儒家的思想范围。对于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在同一时代的学者当中,李贽是最勇敢、最进步的。他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假道学的批判,颇为激烈,不但激怒了当朝,而且也激怒了当时的名儒学者,甚至当时的进步思想家,诸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等,都对李贽思想进行过口诛笔伐。设若李贽思想没有  相似文献   

5.
傅山与李贽     
明清之际,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一批进步的哲学家、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朱之瑜、李颙、颜元等,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的新思潮、新学风。傅山是这一时期中富有民主启蒙倾向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反对传统思想,批判理学,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等方面,比之同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尤具特色。本文拟就傅山对李贽的态度及傅山承受李贽思想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福惠 《江汉论坛》2002,8(10):70-75
李贽是人们熟知的明末进步思想家,其著述对当时的“道学家”作过尖锐批判,因此与李贽有过激烈争辩的耿定向就被视为反动“卫道士”的代表。其实这种以李贽的是非为是非的判断失之简单,耿、李“论道相左”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都因“斗争哲学”的影响而有扭曲和夸大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 李贽是明末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家。他所以被称为“异端之尤”,是因为他反对封建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船山对于李贽的反传统表示极大的不满,显示了其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也就是以什么作为价值取向标准问题。从孔子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就十分重视人的  相似文献   

8.
“杨花飞入囚人眼, 始觉冥司亦有春。”这是明代杰出的法家思想家李贽写于狱中的慷慨激愤的诗句。它抒发了这位法家战士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洋溢着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李贽是因反封建礼教被反动派诬为“异端之尤”,因“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等罪名迫害致死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李贽反封建思想的特点,总结李贽批孔反儒和当时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封建社会晚期儒法斗争的实质,更好地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之尤”的李贽,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戏曲小说评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与其政治态度一样,对封建传统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批评,对伪道学、假古董和虚伪的“道统”、“文统”发表了强烈的谴责和尖锐的讽刺。他认为,天下至美的文艺作品皆出于“童心”。以童心作为创作和评价文艺作品的审美标准,开启了一代新思想和文学的新风尚,无  相似文献   

10.
李贽(1527—1602)是我国明代品格高尚、富于战斗精神的进步思想家。他作风正派,洁身自好,不贪女色。他的高尚品格为同时代学者所称道。袁中道称赞他“清节凛凛”,“不入季女之室,不登冶童之床”,是“吾辈”所做不到的。(《李温陵传》)正是这样一位李贽,却以深遽的眼光和极大的同情心,注视着妇女问题,为妇女得到与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诞辰465周年,逝世39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思想家,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通县人民政府和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阵地》杂志社共同发起的“李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20日至23日在通县通州宾馆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著名学者任继愈、吴泽、苏双碧、齐世荣、敏泽、张建业、张立文、郭预衡、廖仲安、朱绍侯、疋田启佑等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台湾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与会学者围绕李贽在我国思想文化史及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李贽的思想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对中国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发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朝发展到极致的“外儒内法”的社会意识形态统治,以及随之而来的媚俗化价值取向的风靡.不仅使我们民族也使思想家李贽面临空前的信仰危机,并且最终导致了李贽的逃儒入佛之举。然而,李贽所理解的佛学,并非是一种宗奉“绝对他者”的佛学,而是一种笃信“内在超越”的生命化的佛学。这使李贽所宗之佛学实际上和以“易教”为其原教的儒学息息相通、精神相契。故李贽与其说是对佛学的皈依,不如说是对原儒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是一种吸取了佛学出世取向、包含了其对后儒之否定的回归.是一种所谓的“后后儒”意义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是清末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在他的变法主张中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识才标准 ,能上庸下、不拘一格的用才政策 ,办校兴学、鼓励留洋的育才举措 ,构成了他的人才思想体系。康有为的人才思想尽管有其时代局限性 ,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仍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人才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考察并借鉴康有为的人才思想 ,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贽与儒学     
李贽是晚明一位很有特色的进步思想家,他在批判道学的同时,对孔子与儒学也有一些不敬的言词,以至于有人认为李贽是反孔和反儒学的。这是一种误解。本文拟对李贽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作一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偶然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任云南姚安知府 ,历时 4年。短暂的 4个春秋 ,虽于李贽和云南历史不过是白驹一瞬 ,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年宦滇生涯是李贽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从祖国边疆吸收精神食粮 ,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著述 ,充分展示了他反封建、反理学的斗争锋芒。与此同时 ,这颗彗星降临云南 ,也给地方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和热。史载 ,李贽去滇时 ,“士民攀卧道间 ,车不得发。”[1 ] 近代云南名宦由云龙声称 :“其伟论卓识 ,自足续往古而开来学。”[2 ] 因此 ,探讨李贽宦滇之行 ,不仅有助于研究这位杰出思想家的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文化素质论述鲁迅何以为思想家。鲁迅不愿你自己为思想家。一方面是因为他和那些好意思自视神圣者相反,而逃遁名份,一方面也因为“思想家”之名司列复‘作家”、“教授”等那样有容易辨识的标志,被称为“思想家”的时候,某些无聊的人就起哄。但如冯雪峰所说,“在客观上”,鲁迅当然“是一个思想家”。”’之所以当然,除了其思想的独创性内容等之外,还可以从其文化素质来看.史沫特莱说,鲁迅是他那个时代“最有精湛的文化素养的人”,具有“天才”的“各种标志”。K这并非过誉。让我们从素质考察其成为思想家之要因。真正…  相似文献   

17.
李贽(1527——1602),原名裁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泉州晋江人。是明代进步的思想家、文艺评论家和美学家。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开始扩大,旧的观念和意识发生动摇。李贽的美学思想,正是反映了这一社会时代的审美要求,具有人文主义的进步色彩,突破了封建正统美学的束缚,表现了新美学观的启蒙和发端。李贽的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是  相似文献   

18.
孙卫华 《江汉论坛》2005,(8):142-143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同时也是产生思想家的重要历史阶段。李贽、何心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吕留良、唐甄等思想家倍受政治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关注,他们的思想经常被应用、吸收、阐释和评价。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以西学作参照系概括清代学术为:“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①从梁启超起始,杜国庠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分析明清之交(约当公元十七世纪)时写道:“经过他们(指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颜习斋——引者注)的批判,理学是决定地终结了,绝没有死灰复燃的可…  相似文献   

19.
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李贽对理学展开了批判;所不同的是,他对理学的批判和对启蒙思想的建构是围绕着个性、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展开的,致使个性、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成为其启蒙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出于对个性和独立人格的推崇,李贽以异端、狂者自居;并且指责理学的所有错误都源于盲目顺从以及丧失独立人格.出于独立人格和人格平等的需要,李贽向三纲发起进攻,在质疑“君为臣纲”和“夫为妻纲”的同时,发出了男女平等的最初呼声.  相似文献   

20.
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他被诗人们赋予了犹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被哲人们赋予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之人”或“坐圣门第二席”的崇高历史地位。在国际上,他以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哲学的烈士”的崇高人格形象,被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文章对李贽在哲学、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思想、文艺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造作了全面的阐发,以展示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并通过李贽思想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深远历史影响及国际影响的论述,凸显了李贽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于探索现代理性重建之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