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借鉴社会学与哲学相关著作与分析,理清人类社会互动自始至终的发展脉络,依托于现代化的交流平台,浅析社会互动在现代化技术下的践行效果,从而达到对社会互动在历史与现实条件下的新认知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家》2006,(Z1)
我国基层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实施应该“非机构化,”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尤其注重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救助组织多样化、救助方式灵活化、救助制度法制化的良性社会救助环境。其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绩效:基于流浪儿童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流浪儿童实施"保护性"的救助政策.流浪儿童救助政策的目标是要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将他们护送回家.对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在没有致力于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性"救助政策未能切实满足流浪儿童的需要,不能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革新,需要特别考虑流浪儿童自己的生存实际与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群结伙的流浪儿童现象已成为国际合作组织及各国重视和动员多方力量进行解决的、明显的客观存在和理论问题.中国也在努力依照本国具体的流浪儿童状况和特征,依照自己的儿童发展概念,从自己的社会文化、生活结构、政治信念和经济能力寻求和探索多样化的救助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福利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受到执政理念、国家政策、公共舆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流浪儿童福利发展已进入关键机遇期,需要动员各方资源,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贵州毕节事件引起人们对城镇化进程中流浪儿童问题的更多关注。多数国家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会出现流浪儿童问题。这一问题是城镇化质量不够高、农民市民化的无序的表现。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流浪儿童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家庭团聚比例,减少家庭失范,完善教育,加强儿童福利等。此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城镇化的方向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开放性是县政系统生机盎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县政系统与县政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贯穿于县政治理活动的始终。县政系统与县政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对县政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敏感 ,越善于接受县政社会环境的需求 ,它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效能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把握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限制与规定、互相影响与激活、互相推动与促进三个层面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的提升是互动的 ,且两者之间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事件",终结了实施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自愿救助代替了强制性收容遣送,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如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社会救助和关怀,同时确保城市公共秩序及城市环境不受影响,已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强化城市管理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其一,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尤其是对其中弱势者的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其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强化社会控制,并在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将一些法律解释全面化和可操作化;其三,实现社会救助社会化、多元化;其四,政府应明确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主体,规范公安、城管、民政、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流浪儿童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流浪儿童问题,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救助站,对流浪儿童开展了临时性救助保护.但时至今日,流浪儿童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甚至还有继续恶化趋势.本文在反思我国现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理念,提出了改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议重构“以家庭保护为核心、以社区预防为基础,以机构救助为补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中的互动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开放的德育环境系统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德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学校内部环境为基点,建构了学校、社会、社区、家庭和大众传媒所形成的“网络式”互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教育环境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确立,更涉及到人们的思想状况、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只有把审美文化现象放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放到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够说明它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本文分别阐述了审美与经济、审美与宗教、审美与道德、审美与科学技术等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澄清了审美文化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的一些政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凸显出中国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数依然庞大,组织、拐卖、诱骗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为了有效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和维护社会稳定,应采取诸如改变救助手段,加大财政支持;加快救助立法,消除法律盲区;转变救助思路,拓宽救助渠道;依法严惩涉及流浪乞讨人员的犯罪行为等多种有效措施,以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和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社会环境为依托的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 ,必须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需要全民对教育认识的提高 ,目前我国许多社会成员对教育的认识存在的模糊观念 ,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需要整套社会运行机制保障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 ,计划招生 ,单一的教育结构 ,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单一 ,用人单位过分要求学历文凭等 ,使得教育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 ,升学压力将长期存在 ,要使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社会运行机制 ;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配合 ,没有全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难以落到实处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实证性研究的文本分析基础上,试图对非自愿移民社会互动的情境和方式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分析情境定义对于移民社会互动的影响、移民社会互动的方式以及社会转型与移民社会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