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7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一条款被许多媒体解读为"同命同价"的实现,甚至有媒体欢呼"同命不同价"已经终结了。然而,这一条款仅仅是规定在同一次的侵权行为中的赔偿标准相同,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命同价"的要求,只是有限范畴的"同命同价"原则。真正实现"同命同价"的方法是取消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实现生命权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一直都是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我国现行立法模式下所产生的"同命不同价"现象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而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这种争论并没有完全停止。以"命"与"价"的关系为出发点,可以发现"同命不同价"是符合侵权法原理的赔偿方式。从法理上讲,"死亡"上的公平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同价"实现,还需要面对个人独特性和法律普遍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同命同价赔偿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视角讨论和分析了《侵权责任法》第17条即俗称的"同命同价"条款,在四个方面进深入的分析,对于条款中"同一","多人","可以","相同数额"给出自己的意见,认为在审理相关案件的时候不能绝对的适用"同命同价"条款,而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赔偿纠纷,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死亡赔偿金依据居民户籍--城镇或农村--进行确定,这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同命不同价"的争论.实际上,现有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还存在性质、称谓、定位标准不统一的缺陷,为解决分歧,消除误解,应尽快通过立法或其他途径逐步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秋生 《中华魂》2020,(4):32-33
2019年12月11日,湖南发生了一件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湖南首例"同命同价"机动车事故案宣判,郴州市永兴县法院一审判决原告郭某按新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获得伤残赔偿金7万余元,而非过去一直执行的老标准2万元。又闻,安徽、陕西、河南等多地启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这意味着人身损害赔偿"同命不同价"的"不平等条约"将彻底进入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同命同价”一直是中国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它有一定道理与现实基础,如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生活水平的现实差异,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与创造财富的作用大小;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有悖于人格平等的基本论调。通过结合法理学与侵权法探讨实质的解决方案,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建立新型的死亡补偿制度,还需要我们法律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生命本身进行所谓的“命价赔偿”是比较古旧的生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提出“命价赔偿”,以同样遇难却获得不同赔偿来推断出“同命不同价”的结论,是一种误导。死亡赔偿制度所采法理基础有继承主义和固有损害主义之分。当前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采用了一种“改良”了的继承主义。个中不太成功的改良被视为“城乡二元歧视”的又一体现,招致了所谓“同命不同赔”的责难,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现行司法实践中,死亡赔偿金是对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理论依据是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的语言表述词不达意,易被误读,引发“同命不同价”的争议;现行的死亡赔偿制度对生命权本身的损失没有补偿,违反完全赔偿原则。应当将现行的“死亡赔偿金”改称为“预期收入损失”,保留“死亡赔偿金”称谓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实行平等赔偿、定额赔偿。  相似文献   

9.
"同命不同价"现象,一直为我国社会公众所诟病,具有很大争议。死亡损害赔偿不是生命按质"定价",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它应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死亡赔偿应给予受害人更多的经济财产赔偿,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加强公民对他人生命权的敬畏,防止肆意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这应是我国立法政策的法治取向。  相似文献   

10.
生命权的不可估价、不可代偿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并非对死者生命权自身价值的赔偿,而意味着对公民生命权的尊重、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及对侵权者的惩戒。生命权的平等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的赔付应当"同命同价"。而《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规定虽是立法上的进步,但仍未充分体现公民生命权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由此折射出我国在生命权及其平等保护方面的立法缺失,需要建构公民生命权的平等保护的宪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同一赔偿具有合理性,综观国际立法以及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同命同价条款的规定和适用在行政法律法规和事故处理中都已经存在。以相同数额确定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有利于解决原告的举证困难和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保护受害人利益,还可以减轻法院负担,节约司法资源,维护众多原告之间的团结和平息社会舆论。以相同数额确定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是原告的权利。群死应理解为二人以上,对死亡赔偿金可以相同数额赔偿,但对其它合理费用,应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是我国制定民法典的重要步骤,标志着我国民法法典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纵观《侵权责任法》,尽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从整体上说,《侵权责任法》是一部成功的法律,在许多方面上都有所创新。这种创新除具体制度创新外,如确立了数人侵权责任、死亡事故中同命同价的赔偿原则、网络侵权责任、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医疗损害责任、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等,在理论层面上也有所创新,这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志坡 《南都学坛》2010,30(3):89-94
从《民法通则》到《侵权责任法》,体现了我国侵权法的变迁与进步。《侵权责任法》几乎吸收了《民法通则》侵权法总论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侵权法的分论部分也有所变更、细化、增加,亦即细化了产品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特殊侵权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网络侵权等多发性、值得重视的侵权行为,并规定了同命同价原则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侵权法的新近发展,而且回应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同时该法也删除了不合时宜的规定。我国侵权法变迁的过程就是侵权法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对于中国广大农民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法律制度与现实的矛盾对我田宅基地的法制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并造成社会关系不稳定和潜在的社会风险.以所有权一元化结构及同地、同质、同权、同价的原则制定宅基地法律制度,逐步消除一户一幅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允许宅基地流转,实现宅基地有条件的有偿使用是解决矛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析我国死亡赔偿法律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赔偿法律制度是我国人身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现行有关死亡赔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来看,它却存在着法出多门、赔偿范围不一致、赔偿标准不一致、死亡赔偿金性质有争议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使得法律适用人员无所适从,而且给人以生命权的立法保护不平等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同地同权"是物权平等的必然要求,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但"同地同权"并不必然"同地同价",更不必然"同地同利"。"同地同权"的"同地"只能是符合有偿性、有期限性、非身份性等市场化要求的建设用地。"同权"是指相同用途的土地,可以设定相同性质的权利,赋予相同的法律地位,实现相同的功能,接受同样的限制,适用同样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同地同价”原则的提出可以有效地遏制土地财政、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利益。“同地同价”原则体现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平等,体现了对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尊重,但没有体现对农地外部效益的补偿。土地发展权是“同地同价”原则的权利源泉,建议我国在土地权利体系中引入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8.
论人身死亡赔偿的"不平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人人平等"的内在含义,进而以演绎的方式逐渐推导出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与现实中价值不平等的一致性,以及人身权的平等与人身死亡赔偿不平等的逻辑联系.最后,又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入手反过来归纳印证不平等人身死亡赔偿现象的平等本质.全文旨在说明我国人身死亡赔偿制度应该符合民事损害补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宣告死亡和遗嘱继承是关于死亡的两种法律制度。如果法院依法宣告死亡后,失踪人在生存地立下遗嘱,在法院撤消宣告死亡前自然死亡;依据现行法律,二者的法律效果会产生冲突。本文首先界定宣告死亡效力的地域性,然后根据遗嘱的内容分别确定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近亲属间因死亡赔偿金的分割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我国当前法律对死亡梦偿金的分配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分配往往存在分歧,导致判决结果的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判决的公信力。文章试图通过案例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并阐述死亡赔偿金分配的权利主体及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