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旗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丘挺、张先贤主编的(市场经济的哲学研究》一书,这可以说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服务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哲学的发展而言,则可以说,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这部专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进行了可贵的研究和探索,关于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合理性的论证;关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关于生产力标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关于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等,在书中都有专门的、较为辩证的阐述,这既是着力于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人本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一些哲学文章热衷于谈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散布了一些错误观点。我们认为,在理论上进一步澄清这些重大原则上的是非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要的。一有的文章认为,“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就是研究“人的本质、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人的解放”的问题,因此,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这些论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首先应该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以人为出发点,它直接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则立场。尽人皆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关于“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  相似文献   

3.
人和自然的关系(亦或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问题是全部哲学中十分重大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对于这一关系的理解关系到我们对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等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深入探讨。近年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文章很多,本文拟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见解  相似文献   

4.
2000~2001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方面延续了前两年的共同课题,即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程的反思、总结和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另一方面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方法和形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首先就会碰到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对此,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即已明确地讲到过“人的感觉、激情等等”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的问题,并提出“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合乎人性地实现;因此,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①。在同一书中,马克思所反复论述了的,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向人的生成和自然的“人化”问题,也正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论述,是…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矛盾     
论人的矛盾孙忠梅,姜照华一、人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那么,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呢?我们认为,人的哲学的基础应当是唯物辩证法。只有建立关于人的唯物辩证法,才能从最高层次上使关于人的各门具体科学统一起来,而研究“...  相似文献   

7.
胡莹 《学术交流》2012,(9):25-28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动当中,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生态学维度上重新梳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当中蕴含的自然-人-社会三者有机统一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而自然-人-社会三者有机统一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就是福斯特重建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福斯特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进行生态学向度上的重新阐释过程中,将哲学视角扩展到马克思理论当中被人忽视的思想,进一步展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理论的完整性和深邃性,帮助世人向马克思本人的本真思想迈进了一步,使世人在生态学领域"靠近马克思",同时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困境提供了哲学范式上的致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是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①。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人是在双重关系中生活的,一方面要与自然打交道,形成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要与人打交道,形成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自然本性指人的生理本能;社会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又表现为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文化、宗教等丰富内容。人的本质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共同构…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关于文艺的起源、范畴和发展的种种见解、论述,还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诸如“艺术摹仿自然”说,文艺起源于“人的内部需要”说,艺术起源于“人的外部需要”说等等。他们或把艺术起源归结为“智者”、“贤者”所创造,或归结为人的本能、欲望,或者归结为宗教、祭祀仪式的需要等等。而共同点都是离开了社会生产劳动,看不到艺术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去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工Q,曰滩任llt了7‘n口一0内b月任︸匕no On甲口 .……4 4 5 5 5 55芳明欣周n︺八匕nJ八口,do口泥性月任 :0.2 2 34哲学 论哲学、哲学史、科学史的统一研究 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性质问题 大学生对存在主义的看法 —对三百名大学生的调查 论因明之有体与无体 试论主体一客体的关系 关于本体论的物质定义 论自然科学概念向哲学范畴的转化 试论矛盾统一体两个方面的质量关系 休谨怀疑论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人的本质及其方法论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分期论要 论第二自然 唯物史观与人道主义 再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与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学习与探索》2006,1(1):120-124
学术界所探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范畴有其特定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理解,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该问题之所以凸显出来,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本身而言,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不同理解等五个方面的原因.学术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品格和内在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基础上,实现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进一步处理好相关问题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社会要求个人服从其整体关系的制约,而个人则要求实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和个人情况,这种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有时是统一时,有时是对立的。探讨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关系,是中外古今思想家、哲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诚如人们常说的,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注重于社会人生和伦理,因此,中国哲学在探讨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关系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3):143-145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实践"范畴,进而在建立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在理论上区别开来。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人、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论说的一把钥匙。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最集中地展现马克思实践观的最基本特征,即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特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1,28(1):18-20
人学理论由于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解和重建的一个重要切入视角 ,而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那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或者说 ,人学能否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理论定位 ?这仍然是一个探讨、争议中的问题。我们的人学理论研究应该如何定位和走向深入 ?我们认为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 ,要给予准确的回答 ,必须从人学概念的解析开始。1.人学概念解析何谓人学 ?实际上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是解说人学在何种情形下是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因为人学从来不是、也不应只是对哲学的一种称谓。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或理论。但…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科学形态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解放人的哲学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答案在哲学史上真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他们并没有真正找到“人”,他们对人的认识都没有达到科学的形态,只有到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个问题才可以说获得了科学形态的解决。打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编年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是首先接触了大量社会历史的现实问题,为了寻求对这些“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发展的思考唐少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创造的前提在于继承,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在此。创造要回答哲学学说的奠基者或先辈们没有遇到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把已有理论的诸方面置于新的实践之中加以检验,要对人们熟知习用...  相似文献   

19.
耿芳兵  吕明洋 《创新》2019,13(4):30-37
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二者同根同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探讨,启发了城市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产、人与社会三组关系模型,勾勒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自然、生产和社会三重向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阐明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延续关系的同时,昭示着城市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对象的趋势,启发了城市研究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出场方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流行的哲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绝大多数是这样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概括科学吗?否则,怎样概括才正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