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知秋 《民族论坛》2010,(12):15-16
“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这首《古丈茶歌》随着宋祖英的演唱,传遍了全国,传向了海外。古丈毛尖茶,也随着宋祖英的歌声,从大山深处的古丈,飘香湖南、飘香海外。  相似文献   

2.
六月镜像     
《民族论坛》2010,(6):F0003-F0003
<正>4月28日,省政协副主席阳宝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颜永盛、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彭楚政、省民委主任王德靖、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以及国家农业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来宾,在州领导何泽中等陪同下,与茶乡古丈万名爱茶人一起,共聚古丈县城广场,纪念茶祖神农,品评古丈毛尖。  相似文献   

3.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古丈县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古丈种茶制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1920—1930年代传教士陈心传在古丈传教时对古丈茶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其所著的《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中辑录了古丈茶商许介眉的《茶封广告》并加案语,同时还辑录了四首古丈采茶曲,这对于研究古丈茶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浉河港乡地处河南省信阳市,是信阳毛尖最核心产地之一,位处中部但处南湾湖畔上游极具江南水乡风韵,产茶质量上乘又名为“茶王之乡”。浉河港毛尖茶历史悠久,不仅曾远销海内外还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转型时由于工艺复杂、传承人缺失、茶文化被稀释,经济效益下降等等因素遭遇传承与发展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浉河港乡毛尖茶的价值所在及其当前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浉河港毛尖茶在合理引用现代化工具、提高福利吸引传承人,结合当地茶文化底蕴打造品牌、发展绿色生态茶旅游业,实现推动浉河港乡产业、人才、文化、经济与生态振兴。同时在一定程度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新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巍巍武陵,见证了古丈日新月异的巨变;滚滚酉水,诉说着这里的领头人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满腔深情。古丈,这块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农民鼓足干劲奔小康。同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这些成绩的取得,用古丈县广大干部的话说,是因为“我们有个好班长”;用古丈广大群众的话说,是因为“我们有个好书记”。这位“好班长”、“好书记”便是古丈县委书记彭武长,他呕心沥血践行“三个代表”的行动,赢得了古丈各族群众由衷的称赞。“…  相似文献   

6.
“三字”风俗在桑植桑植县位于湖南澧水上游,聚居着土家、白、苗、回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所保留的民俗风情大部分与“三”字有关,别有风趣。土家族的三道茶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其待客礼仪是:客人进屋后,要敬三道茶。第一道是清茶,将山区自产的白毛尖茶叶放入杯中,用...  相似文献   

7.
湖南古丈县的土家苗族村寨,山岭是茶树,山脚是茶树,屋前屋后也是茶树,到处溢满了茶叶的清香.古丈毛尖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代二千多年来,当地居民广为种植,且有普遍饮用的习惯,自古进宫奉为贡品.这里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降水与充足的日照,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加之,遍布全县的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的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天然适宜的水、土、温度等条件,使茶叶内含的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等多种有效成分迅速合成,纤维素的粗老受到合理的控制,茶叶片肥壮厚实,质地鲜嫩,白毫茸茸,质优品良.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内涵即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征服了全世界。楚文化与茶包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广大消费者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渴望,激起又一波茶文化的复兴,在茶的包装上融入民族性的文化元素,也突出了我们民族文化。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传达了一种文化内涵,升华了茶文化的独特特征;另一方面,带有文化元素的包装流通在市场上,不但能促进茶叶的销售,也传播了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风格。在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单单使得茶商品流通与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使得带有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能够瞻仰,能够铭记。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内涵即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征服了全世界。楚文化与茶包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广大消费者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渴望,激起又一波茶文化的复兴,在茶的包装上融入民族性的文化元素,也突出了我们民族文化。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传达了一种文化内涵,升华了茶文化的独特特征;另一方面,带有文化元素的包装流通在市场上,不但能促进茶叶的销售,也传播了我们独有的民族文化风格。在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单单使得茶商品流通与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使得带有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能够瞻仰,能够铭记。  相似文献   

10.
古丈茶叶由于制作精细,品质优良,巨不受环境污染,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适应茶叶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占丈茶叶生产跨上更高的台阶,1996年以来,古丈县委、县政府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找市场”思路,加大措施,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89万亩,茶叶经济效益开始稳步上升。据有关部门预计,1998年,全县产茶7000余担,实现产值770多万元,利税140多万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450、460%和500%。一、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化建设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开发古丈茶叶…  相似文献   

11.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古丈县,我们此番前去采访的是该县县委书记彭武长。 临行前,我们请县委宣传部部长余晓私安排好采访的相关事宜,因为我们知道,县里的父母官是相当忙的。然而,当我们到达古丈的时候,余部长还是向我们表示了歉意,因为,彭书记又下乡  相似文献   

12.
<正>"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一曲婉转清丽的《古丈茶歌》,既表达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对家乡的深情,也是对茶乡古丈的生动写照。古丈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偏东,武陵山脉中段,素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的美誉,有着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和1600多年的贡茶历史。据考证,古丈茶业始于东汉,兴于唐,盛于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3.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10,(10):34-34,I0001
<正>"一船桐油下常德,十船稻米回古丈。"时间已从水路交通发达的古代,行进至以陆路交通为主的现代,而古常人民的情缘也因1994年开始的对口援建,更是在古丈这座湘西小城落了地、生了根、发了芽、长了枝  相似文献   

14.
《民族大家庭》2023,(3):13-14
<正>湖北是全国茶叶大省,是“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青砖茶”“宜红”“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品牌茶叶久负盛名。湖北以茶为媒,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相似文献   

15.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一曲婉转清丽的《古丈茶歌》,既表达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对家乡的深情,也是对茶乡古丈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茶、饮食茶最早的国家,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前10世纪),西南巴蜀小国曾以所产茶叶作为方物进贡。到了汉代,市场上有了茶叶买卖。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王褒撰《僮约》时就有了蜀中已有茶叶销售的记载。①当时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些地方群众的习惯;社会上已把茶叶作为珍品用以孝敬老人、祭祀祖先、保健治病、馈赠待客之礼物。古代,茶又被称为“木贾”。《尔雅释木篇》说:“木贾,苦荼也”。(荼为茶的古体字)。在南方,茶又叫做“茗”,把茶叶称为“香茗”、“灵茗”,由于人们对茶叶的喜爱,茶又被美称为“甘露”。唐…  相似文献   

17.
<正> 湘西古丈县出产驰名中外的古丈绿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下简称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特产和名牌优势,对于发展该县民族经济,显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古丈县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该县茶叶市场存在有哪些问题?能否以古丈绿茶为依托,摸索出一条茶业兴县的路子,迅速改变贫困面貌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古丈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个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逼仄县城——古丈县,据说是湖南最小的县城。对于古丈的小,有幽默的湘西人自嘲:古丈有一家人炒辣椒,全城人都会呛鼻子;车子开到古丈城中间就得刹车,不然就会冲到城外。自嘲是对困境的乐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除了歌唱家宋祖英、茶叶与方兴未艾的旅游业,古丈让世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19.
文明 《民族论坛》2012,(3):56-58
<正>黑茶,这个从丝绸之路上伴随着驼铃声走来的千年神秘之茶,再次在21世纪香溢天下。白沙溪,这个从1939年走来的老厂,以其执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引领着湖南黑茶的盛世崛起。茶之情:事在人为绝地反击安化,小淹镇,白沙溪。茶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务院并发办负责同志考察湘西自治州4月28日至5月8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开发办主任杨钟在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先后到了泸溪、吉首、花垣、保靖、古丈、永顺等县市。杨钟同志在考察中强调指出,今后我们的开发工作仍然要围绕脱贫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尚未解决温饱的最贫困人口作为扶持的重点对象,逐步实现国务院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