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太学生救国运动可以说是中国后世学生运动的始作俑者。历来学者曾有评述,但欠缺深入研究。本文从太学制度、太学于官学中角色的变迁、太学师资与太学救国运动的关系入手,探讨北宋太学救国运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汉代设立太学之目的,就是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和贤人君子,因此,自太学开设之日起,太学生与政治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学生在校时即关心时政,试图学有所用.他们或上书言事,抒发政见;或集会请愿,干涉不平之事.特别是东汉中期后,太学生以政治集团的形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宦官的斗争中去,成为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汉代太学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我国古代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东汉兴太学的目的是,倡导儒学和培养人才。经过百余年君主的倡导和利禄的引导,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日益兴盛的私学分担着官学培养人才的任务。这些导致了东汉前期的君主不重视太学的建设。东汉仕进制度也给太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东汉前期太学的衰微。 相似文献
4.
援例监生是明代太学中的自费生。援例入监为边境用兵 ,国力不支所引发 ;而生员的长期积滞需要寻求出路则是其深厚的根源。援例入监初为一时权宜 ,后则变为常例 ;初限府州县学生员援例 ,后竟滥及社学童蒙和社学斥退者 ,以至目不识丁的荡子顽童。太学对援例生初期尚有教养 ,后则渐为具文。援例入监破坏了太学的正常教学秩序 ,败坏了士风 ,使太学成为卖官的场所。援例生多数不懂庶政 ,惟知蠹民 ,其大量入仕 ,污染了政坛 ,败坏了吏治 ,是加速明代中后政治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面临困境,一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二是政策环境尚不理想,三是经济地位的制约,四是女性自身素质的局限。针对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造条件,为妇女参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创新制度,完善妇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面临困境,一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二是政策环境尚不理想,三是经济地位的制约,四是女性自身素质的局限.针对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造条件,为妇女参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创新制度,完善妇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实现妇女参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妇女参政提供坚实的保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规范与女性参政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世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64-168
女性参政权在法律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女性并未能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力。政治排斥女性的传统势力依旧十分强大,文章认为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在制约、阻碍着妇女进入权力的通道,亦是社会对女性在政治领域中活动的排斥及女性对这种排斥的无奈和实际认同的重要原因。性别角色差异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固定不变。建构合理的性别角色规范来推动女性参政的发展,这对于实现女性政治权利,营造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从重塑合理女性角色规范的视角,探讨了扭转女性参政不利处境的策略——解放传统性别观念,重塑性别角色;培育社会的性别决策意识;也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倾斜政策并通过加强执法来着力改变女性政治参与的薄弱性。这是女性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领域合作加力推进。 相似文献
11.
谷满意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71-74,87
新时期网络参政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是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参政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地方党和政府的负责人也逐渐注意到网络参政的实际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发展;促进传统集权等级制权力结构的转换;促进社会平等;促进政治、政府公开的发展;促进选民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加强。网络参政还是把双刃剑,应该加强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战前,日本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妇女团体的推动。战后,日本妇女获得参政权后,日本妇女NGO的产生与发展,成为推动妇女参政的重要社会力量。特别是1975年国际妇女年之后,在联合国的推动及世界妇女大会的影响下,日本妇女NGO大量涌现。积极参与国际妇女运动,与各国妇女NGO共同探讨提升妇女地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推动日本妇女参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妇女参政与男女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政领域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是当前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一是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妇女参政与男女平等的关系;二是要从实践上准确把握我国妇女参政的主要问题;三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寻解决参政中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制度—行动”的互嵌关系为研究视角,以田野个案调查为基础,对留守妇女参政行为缺失现状进行分析,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与留守妇女参政行动互动关系角度分析留守妇女参政缺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去性别化”的国家制度话语强化了性别政治差异,以传统性别观念为主导的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强大的意识形态作用,这两者是农村留守妇女参政缺失的根本原因。应当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合理消解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发挥行动者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加强与留守妇女参政相关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参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理解,阐释了妇女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述了我国妇女参政的政策体系;分析了妇女参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妇女参政本身就是承认妇女的社会境遇,妇女参政政策应坚持倾斜和保护的原则,鼓励、支持妇女进入决策领域,尊重差异性,追求和谐发展,让后发崛起的女性成为推动我国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资本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上的存量不同,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社会资本的拥有量有先在的差异性——男女有别尤为突出。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哪些性别差异及其如何影响女性参政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晚清以来出现的新妇女解放思想 ,认为民国初年的妇女参政运动系这一思想的产物 ,进而开始重新建构男女平权的“国民”思想形式。少数妇女受此影响主动组织各种参政团体、推动参政运动。反对者认为男女之间生理的差别导致权利赋予的差别 ;而参政者认为男女之间并无差别 ,只是所受教育不同。双方在性别定义上形成的分歧导致双方无法对话 ,在这种无法取得共识的情况下 ,民国初年的妇女参政运动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以男性为本位的并在男性审视之下的文化,是为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而构筑的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传统给历史上妇女的参政带来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因此,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健全和完善政策制度。全面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使国家机构中女性影响力得到相应拓展。其结果必然是妇女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政治家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9.
市民参政的良性发展是城市政府治理目标实现不可缺少的中介,而政府实施科学的治理、市民参政素质的提高、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较低的参政成本以及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是扩大我国市民政治参与和提高市民参政水平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女性参政状态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评价女性参政却还存在误区。目前我国主要以党政机关的干部评价体系作为干部评价的统一标准,却忽视了作为女性参政评价主体之一的女性的自我评价,建构完善的女性参政自我评价体系,是提升女性参政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