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2.
黄婷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45-51
对外政治话语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担负着向世界表达国家政治诉求、塑造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在"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的背景下,国内关于对外政治话语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其研究议题集中体现在对外政治话语传播、国际话语权挑战及应对策略、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构以及对外关系话语、中国政治话语境外效应等方面.依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提升对外政治话语的研究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研究范式的惯性思维;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挖掘并整合话语资源以推进话语理论创新;拓展研究视域,尤其要加强对他者政治话语及其与自我的比较研究;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参照,构建文明互通的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建党理论和知识的话语呈现或外在表达,是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思想建党话语百年嬗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及构建党建话语体系诉求是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的出场逻辑。新时代,党不断赋予思想建党话语丰富内涵,从功能定位、首要任务、思想武器、制度保障、价值旨归等方面建立起完整话语逻辑链。构建新时代思想建党话语,须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建党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强思想建党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系统建设,推动话语传播及完善话语评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对外关系法是一国调整其对外关系(涉外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共同体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关系法律体系是打破西方法律霸权主义的需要,是统筹中国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参与全球法律竞争的需要。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需要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必须倡导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中国范式。这一新范式首先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具体指导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还存在传播“声量”较小、“供给”不足和“本领”不强等现实挑战。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到“言之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言之有料”,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言之有器”,加强中国理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自信就是自觉坚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揭示我国的理论特色和优势,进而分析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反思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增强理论自信的路径,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制度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实现对理论话语权的控制和引领。  相似文献   

9.
国际话语权博弈是赢得人心、影响世界之争。当今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话语霸权体系的自我解构、新媒体的急速变革,以及中国人全球观的嬗变、知识生产的创新、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都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对外话语融通体系的构建逻辑是以顶层逻辑为指引、底层逻辑为实践路径,通过事实逻辑、情感逻辑实现“共情”传播。该体系以开放包容、平等理性、求同存异的态度看待多元文化,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融合”而非“分裂”、“多元互补”而非“彼此博弈”的共赢话语模式。加强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叙事、夯实对外话语体系的基础、构建多层次对外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叙事能力、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创新传播平台和传播形态,是构建对外融通话语体系的主要路径。我们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打造“以我为主”的对外融通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创设国际机制能力是一国对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在注重自身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增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国际关系话语体系,是中国外交软实力建设的显著标志;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构建,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对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80-184
"中国梦"的话语体系分为主权国家话语、民族文化话语和社会个体话语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话语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应不同的传播策略。"中国梦"话语存在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两个维度,分别具有不同的传播"偏向"特性。"中国梦"在国内与国际两个不同场域中传播,在国内传播话语日臻完善的同时,更要突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在对外传播中,"中国梦"既要适应国际话语语境,也要保持中国话语的特色与"硬度",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与对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黎日明 《重庆社会科学》2021,(11):前插1,6-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方面制度日益成熟定型并彰显出显著优势,使"中国之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如何讲清楚这些显著优势,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话语优势,让国内外更多人理解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进而认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中国,成为当下急需解答的问题.而建构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既回答了现实问题,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新契机和新思路.新时代制度优势话语建构要以问题为导向,阐明话语建构的现实缘起;以思想内涵为中心,把握话语建构的丰富内容;以话语表达为关键,明确话语建构的路径选择.也就是厘清"为什么说话""说什么话"以及"如何说话"三大话语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是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文化自觉,认清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语境.找准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体系的定位,客观评价中国发展和中国话语,在改革、发展中辩证地看待“现实的合理性”和“合理的现实性”,丰富中国文化内涵、提倡“中国主义”,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形象.其次,理论自觉,在竞争中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领导权.防止理论缺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立场,用全球性的话语策略阐释中国价值.最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不是一个自我命名、自我确认就能实现的工程,而是一种需要广泛传播,被广泛理解和吸收,在实践中检验和兑现的理论系统.要以现代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为基础构建基本理论框架,要突出特色、以新人文精神扬弃旧人文主义,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以内容创新和传播运营发出中国的声音,在竞争中夺取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话语认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逐步勾勒出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雏形.以概念史为视角深度挖掘建党初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探寻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梳理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贡献与不足,可更好地为当前党的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经验遵循与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虽然我们在中国特色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引导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元研究、历史演变研究、建构方法论研究、核心主题和内容研究、话语权的提升和国际传播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需要我们明确多元的研究视角,把握研究的目标,厘清研究思路、寻求研究路径、推进研究行动、实现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6.
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大学生培植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并将之转化为责任担当具体行为的现实要求,必须科学认识话语与现实、话语与理论、话语与文化、话语与实践的关系。要深刻把握话语体系的现实境遇,在西方话语中心地位制造的话语困境中,借助后现代话语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引发的话语交互,立足现实问题发出中国之声。要夯实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增强大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国际视野和群体自觉。要铸牢话语体系的文化之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创新转化为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文化支点。要注重话语体系的本体传播,为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创造良好的话语境域。  相似文献   

17.
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准确地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历史上看,主动宣传、全面阐释自己的核心政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传统;从理论上看,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核心政治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全面准确的解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应当确立"送去主义"的文化观,坚持自主性的思想文化标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核心政治理念传播的责任意识和理论自觉,对外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科学指南,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做好如下主要工作: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间的融通转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贯彻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发展,增强话语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贡献;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关照着人们的价值世界和道德生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话语体系是当代伦理学建设的重要环节。话语体系与伦理学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话语体系为伦理学提供基本语境、交往基础和权力支撑。我国现有伦理学话语没有融入民族话语体系之中,显现出解释力的薄弱,缺乏国际对话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话语体系,必须要基于民族继承塑造伦理话语体系的中国气质,基于学术整合坚定伦理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立场,基于全球视野搭建伦理话语体系的中国平台。  相似文献   

20.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研究部署推进到新的更高阶段,并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迫切要求.落实好这一要求,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体现中国特色、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对外宣传、聚焦国际问题、培养学贯中西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