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州学刊》2017,(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形象和全景描述是乡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振兴战略的硬性要求和鲜明标杆是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庄重态度和宗旨使命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和评判标准是务农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获得体面的收入、农村树起体面的形象;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取向和战略措施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3.
乡村的治理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它应该是本土乡村治理传统再发扬的过程。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是三大传统组合成的复合体系:郡县制的传统、公共政府的传统和党的组织传统。党的组织传统对于郡县制传统的旧弊病和全球竞争带来的新任务给予了最有效的回应,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从而为乡村的治理振兴带来了希望。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正在发生从郡县制传统为"体"向党的组织传统为"体"的体系之变。乡村的治理振兴必须进一步发扬党的组织传统,更好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州学刊》2019,(12)
大数据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工具,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向纵深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配套措施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应用人才缺乏、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存在体制性障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平台构建、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南方论刊》2019,(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思想的大传承,这是基于"三农"在开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作用。邓小平时代"三农"工作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出发,既服务于改革开放新实践的需要,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布局,把"三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谋划,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视角;胡锦涛时代的"三农"工作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务实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三农"工作的一次过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1):121-129
在我国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作为三农传播的“国家队”,三农媒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力量,实地调研发现,当下三农媒体与其传播对象及其他三农传播主体之间呈现弱关系,不利于其在新语境下履行职责使命。基于此,本研究以关系概念的点、线、面、体连续谱为分析框架,提出三农传播的关系重构思路,即建设“点”、打通“线”、连接“面”、建构“体”。 点、线、面、体在实践层面分别对应媒体的胜任能力、传播中的互动、各传播主体间的互通、结构化的三农传播关系,文章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乡村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的历史基础和鲜明底色,是乡村记忆的情感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和强大助力。以组织形态为表征的制度约束和以伦理规范为内核的文化约束始终贯穿于乡村共同体的历史演变之中。城乡要素的频繁流动、个体化倾向、礼俗衰败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异化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当前,要利用乡村文化振兴来再造乡村共同体,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集体,以家庭文化重塑乡村伦理,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参与,以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必然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要求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和保障。而要搞好乡村教育振兴,必须要有科学的目标、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恰当的应对策略,才能发挥教育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既往以村庄为乡村振兴实施单元的传统模式,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加快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县域共同富裕与完善县域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囿于国家介入有限与基层行为偏差、城市发展偏向与乡土卷入风险、工商资本嵌入与公共利益缺失等实践张力,县域乡村振兴面临着多重阻力。应通过规划引导、机制转型、治理重塑与要素支撑等途径,完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打造城乡治理共同体,增强县域内生动力,以全面推进县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与农村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为纽带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内容,辐射文化能量,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转型,开发旅游新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两种要素相辅相成,不断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让乡村旅游好文化联系更紧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本文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茂名市文化旅游综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面上探讨茂名文旅融合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茂名文旅融合的优劣势,并且进一步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茂名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指出该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随着"三农"工作的有序展开,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善,农业科技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持续增加,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但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综合性目标,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和突出的短板。对此,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必然的应对之策,而改善乡村基层自治,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乡村内外因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村人口规模巨大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世界“治理赤字”和“治理危机”问题,为世界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与化解国家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密钥在于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立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团结亿万人民主体的创造伟力,以追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基,以秉承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共同体”铸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魂,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本,以“主体共同体”聚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力,以“制度共同体”筑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堤,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州学刊》2021,(2)
当前,农村地区精神贫困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振兴乡村文化对于消解农民精神贫困和助推乡村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振兴乡村文化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但重要主体是农民,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体现农民主体地位,更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解决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乏力、竞争力不足以及受关注度不够等现实难题,就需要在主体维度合理调动内生动力和外在激活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升农民的文化发展能力;在客体维度积极消解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矛盾冲突,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在载体维度尊重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广泛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16.
人才振兴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和发展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人才为目的,以欠发达地区粤西若干乡村为调研对象,以“培育新农人、发展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为着力点,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振兴的调研。通过深入访谈、调研、问卷分析等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索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路径,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人才振兴,带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全面推进粤西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通过分析乡村衰落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乡村衰落现象的全面提振。乡村旅游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此,乡村旅游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积极克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莉娜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21,(4):52-56,11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领域,建设法治乡村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内容,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实践,也是新时代化解农村矛盾的有力抓手.当前法治乡村建设过程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发展阶段的局限,也受到乡村社会经济、法制、文化等方面深层次的影响制约,应针对当前农村现状,着眼农民切实需求,积极寻找...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乡村承载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发展红色旅游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红色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多元主体联动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聚焦现实问题,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凝聚多元主体等有力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茂名农村存在贫穷农户得不到小额贷款支助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在世界许多国家已获成功的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运作特点,认为这种小额贷款模式适于在茂名农村尝试开展,并从贷款范围、现代信用平台、穷人“毕业制度”和金融资源分布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拓展茂名农村小额贷款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