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景观描述与知识建构、景观描述与人文教育、景现描述的语言需求几个角度,探讨了景观描述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出地理教学中景观描述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7):239-243
语言保护工作在中国当前语言发展规划中非常重要。中国的语言保护观从形成到完善经历了"语言文化遗产保护"和"语言资源保护"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语言观主要关注语言的人文性特征,后一阶段的语言观则兼顾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语言资源保护观"是对"语言文化遗产保护观"的完善,而中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是在"语言资源保护观"的思路下开展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语言发展体系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是统筹国内和国际语言生活大局的一种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将语言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可以深化中国—东盟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互鉴,充分彰显时代价值。然而,当前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面临语言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非通用语人才紧缺、语言教育规划滞后导致汉语国际传播乏力、语言服务能力薄弱导致语言需求难能满足等多重挑战。要推动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构建,必须从语言资源配置、语言教育规划和语言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出发,着力培养东盟非通用语人才、提升汉语国家传播力、打造语言服务新高地,在深化双方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具有极为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广西的旅游强区战略目标促进了多民族语言和谐,而广西多民族语言和谐也促进了广西旅游强区战略目标实现。要深化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加强对多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激发群众保护语言的自觉性;统筹兼顾,在协调发展上着力,做好功能规划;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语言和谐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陈睿 《江淮论坛》2021,(6):187-192
语言景观研究作为相对新兴的跨学科领域,为研究城市语言多样性和多语言现象的映射提供了一种跨学科创新路径.梳理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探讨语言景观最新定义和主体范围,结合语言政策差异化、少数民族语言商品化、语言身份认同、共时和历时聚合、实体和虚拟空间交互及语言资源的跨局域化多维热点问题,探析现代社会语言景观研究热点的转变和延伸,提高全球化城市治理过程中语言互通服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为中国特色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代中国语言学中的人文性研究从理论来源、研究实践、基本特点三方面作了历时性的描述。认为这一时期的汉语人文性在理论上有着中国传统语言学、西方语言学、苏联语言学三方面的来源;在研究实践上主要体现为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专论性的著作是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这一时期的汉语人文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联系的现象主要是社会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文字与词汇,研究活动开展是零星、掺杂着进行的,缺乏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政策科学的视角分析韩国发布的四个国家语言工作五年规划可以发现,韩国国家语言工作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周期、内容、执行及评估等都由《国语基本法》明确规定,规划制定过程体现出了显著的法制化特点。规划议程政策问题的设置呼应语言生活环境的变化、突出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国家语言国际传播战略。然而,韩国国家语言工作也存在着规划编制主体、执行主体、评估主体同一,决策、执行和监督未能有效分离以及规划内容部门化,未能有效整合其他部门资源的问题。韩国的经验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官方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回顾了民国时期政府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历史进程的3个阶段,并运用语言规划学、政策学和汉语言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具体特点,涉及了语言规划者的价值观对语言政策的决定作用、公众的政策诉求对语言规划者态度改变的作用、语言文字工作者对语言规划的影响、政府对语言规划工作的推动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语言的交际工具性和人文社会性这两个基本特性的权重正在发展变化。语言的人文社会性逐渐衰弱,而语言的交际工具性需求则在显著上升、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巳经成为各民族人民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的双语教育,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发现: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空间网络分布特征,港深穗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省会”组合是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核心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网络联系对各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人力资本由于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和分布不均衡导致相应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相比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的空间网络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建议构建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合作与联动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陆尔卓  段从宇 《学术探索》2023,(12):145-152
“协同发展”是老年教育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不容回避的现实命题。以教育资源为切入的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考察表明:大湾区11个城市老年教育协同发展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离区域间老年教育的高水平协同还有距离,离区域内的老年教育的资源要素协同还有差距。采用“培育增长极模式”和“网格推进模式”,同步对区域老年教育增量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存量资源进行重新调整,是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可选模式。在具体的推进实施中,应将“理念协同”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导向,将“资源协同”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路径,将“湾区老年开放大学创建”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12.
王烈琴 《河北学刊》2012,32(4):202-205
英语霸权和语言濒危是21世纪世界语言环境的重要特征。任何国家或民族都有保护和推广其民族语言的权利,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世界主要国家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存在共性,其成功经验可为弱势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潇潇 《江淮论坛》2023,(1):139-145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形态存在已久,但其概念于2017年才被正式提出,人们能否形成有关大湾区的认同与依恋至关重要。聚焦大湾区的人地关系,基于混合研究方法对广州的港澳籍大学生展开调研,发现港澳生已经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方感。通过构建地方感的“数字-复域”的双重促进机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数字媒介连接的人地关系,也可在实践层面有效提升大湾区地方感的促进效应,帮助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由虚入实,促进湾区内的人地连接。  相似文献   

14.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语言素养严重缺乏人文关怀,语言暴力、冷漠敷衍、语言激励偏少等现象比较突出,这些不符合特殊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原则。本文探讨的是特殊教育教师语言素养的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原因,以及提高人文关怀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谋划、部署对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策略,而韶关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资源,无疑成为韶关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动力源之一。韶关历史文化的组成主要包括商贾文化、珠玑文化、革命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有些文化更是与国内其它文化名同实异。我们要推进文化产业顶层设计,将各个主要文化旅游景点进行互联互通,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区。通过找准定位,整合资源、抢抓机遇,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成韶关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和文化升华剂,进而凸显韶关的文化和服务魅力。  相似文献   

16.
范晔 《学术论坛》2023,(3):44-54
科技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内涵的归纳,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五个维度,即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创新平台的搭建、创新网络联结的强化和创新环境的改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基础扎实,创新主体合作活跃度和紧密度日益增强,本地国际创新型企业勇担创新主力,科技创新载体与创新人才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但同时也面临原始创新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创新发展均衡性与跨区域统筹协调性不足、人才结构矛盾凸显与创新平台能级偏低等困境。基于此,需要多主体协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构建科技企业良好成长环境,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四个方面的课题:建立语言规划机构;促进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改革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外语教育压缩规模,提高效率。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应该主要包括国民语言习得规划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成为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景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得以明确。一般来说,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应具备现代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品质化的服务质量。“语言景观”作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工具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通过蕴含语言元素的图像、声音、历史等不同方式与旅游景区建设相互作用,为推进国内旅游景区建设的地方化、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旅游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将分析语言景观国际化为我国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中提供的发展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在此视角下为当前4A、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景区的升级和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学语言观在本体论各异的儒、道、佛禅语言观背景理论中展开,这三种语言观分别探讨了语言与伦理、语言与宇宙本体、语言与自我心性的关系,对古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潜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逻辑结构,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工具性的语言功能论、悖论性的语言特征论和体验性的语言本质论。古代诗学语言观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诗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   

20.
媒体语言作为沟通媒体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其功能对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媒体语言规划的研究者、还是媒体语言规划的制定者(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遵循媒体语言功能规划的原则,来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从而指导媒体语言更好更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