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延迟退休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有效方法和必然选择,作为重大社会政策,其事关亿万民众晚年生活和福祉,必须充分了解民众的意愿和诉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政策出台营造良好氛围.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个人特征、工作情况、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系统考察延迟退休意愿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利用神经网络、随机森林、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系统甄别影响因素并交叉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因素的影响强度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和薪资发放方式是影响延迟退休意愿的重要变量.延迟退休意愿总体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相对女性更不愿意延迟退休.其中,男性中健康状况良好的群体延迟退休意愿偏高,健康状况一般的男性延迟退休的意愿随学历升高而增高;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与学历呈负相关关系:定时发放工资的形式对延迟退休意愿有一定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熙  林义 《天府新论》2017,(3):124-133
在老龄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势在必然。我国劳动者的退休决策长期受到社会保险制度所提供经济激励的“拉动”,受到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推动”,以及诸多个人因素的驱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方法,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CHARLS数据库相关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工作单位、养老保障、经济状况等个人和制度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劳动者的退休决策。我国劳动者对其退休决策的自主权较为有限,退休制度难以适应劳动者的客观需求。渐进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通过经济手段与适度的政策引导来优化对劳动者退休决策的影响和激励,建议引入更具灵活性的退休政策配套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劳动者多元化的老年就业—退休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为背景,对延迟退休的养老财政稳定作用、就业挤出效应和动态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受个体人力资本异质性和行业职业发展差异影响,为缓解养老金亏空压力和局部用工荒所推行的延迟退休改革其政策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劳动力在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上的分化以及同行业职业的匹配性,决定了个体社会地位、工作成就感和薪酬水平的差异化演变,延迟退休的财政稳定作用和就业挤出效应都会受此影响。以三期OLG模型为基础、包含个体人力资本异质性和行业职业发展差异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非常适合于评价延迟退休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得到新的理论发现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退休年龄改革成为发达国家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的共同选择。作为“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具有必然性。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退休年龄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退休年龄改革的必要性,借鉴国外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的改革实践,提出了稳步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与弹性退休相结合、实施差异化退休等若干退休年龄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能否行之有效还受到支持环境的影响。通过与OECD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现阶段临近退休的劳动者健康状况较差、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培训参与率较低且随年龄层的提高而急剧下降、缺乏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推行延迟退休的支持环境尚不成熟。若在短期内迅速推行"一刀切"式的延迟退休政策,老年劳动者既极有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排挤又无法从养老保险中获得收入,很容易陷入贫困之中,造成新的社会问题。然而,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是必要之举,所以应尽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树立国民终身学习观念、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构建良好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6.
余桔云 《兰州学刊》2014,(4):103-108
文章基于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视角,根据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延迟退休的养老金财富损益模型,定量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从而判断其对延迟退休的激励效应。测算结果:人口老龄化对延迟退休具有正激励效应,但激励程度取决于参数组合水平。在可能的参数组合下,养老金财富都存在上升的区间;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同一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财富更多,且养老金财富达到最大时的退休年龄相应更高;当预期寿命一定时,延迟退休的最高年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且男女最高退休年龄的一致性更具显著性;女性延长退休年限的空间大于男性,延长相同年限时,女性利益增进程度高于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日益明显,不同的迁移模式给群体健康带来了差异化冲击。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总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SM检验等实证分析家庭化迁移影响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与非家庭式迁移相比,实现半家庭式迁移和完整式家庭迁移对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均有积极影响,家庭化迁移的完整程度与流动人口自评健康同向变动;家庭化迁移对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的影响存在婚姻状况差异;全样本及已婚流动人口样本中,家庭劳均月收入与医疗服务利用在家庭化迁移对自评健康影响的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为此,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不断适应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以家庭为单位完善健康促进政策,支持家庭发展,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讨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利用2016—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作用。结论显示:贸易开放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为健康”的概率,并显著地降低了流动人口“最近一年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概率。其潜在的影响机制在于:贸易开放度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当地污染物排放和当地污染治理能力三个路径影响其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度对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会由于流动人口就业身份、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家庭成员同住人数和健康基础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议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精准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逐步取消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壁垒,以进一步发挥贸易开放对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志 《兰州学刊》2014,(11):171-174
文章从现有退休政策、相关制度及其执行现状调查和新旧制度差异分析入手,对延迟退休制度制定与实施会面临的问题进行预研预判,对退休制度选择、退休年龄安排、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其他同类政策与延迟退休政策的相互协调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实现了由减少劳动力供应到增加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的转向.在面临后工业化挑战的情况下,德国实施了包含提前退休在内的减少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在两德统一后,德国逐步实施了包含延迟退休在内的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政策模式的转向让德国取得了成功.研究德国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的成功转向为中国延迟退休问题带来重要启示.中国应严格控制提前退休,灵活渐进地推进延迟退休;协同延迟退休改革,全面改革养老保险政策;实现系统性变革,全面实施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方向。然而,由于社会上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存在诸多质疑,导致实施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需要立法先行,充分吸收各界意见,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确保改革载法治框架性进行。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消解社会公众对改革方案的质疑。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路径是实施弹性退休制、确定合理的目标与实施节奏,且可在公职人员率先试点,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梁安琪 《南方论刊》2022,(11):40-4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不断提高养老金财政补贴,填补养老金缺口多年的压力随之增加。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即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在国内仍存在争议,包括就业市场变化、是否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等。延迟退休能推迟养老金缺口问题来临的时间已是公认。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国养老金现状和延迟退休的影响,直面争议和阻碍,为渐进式延迟方案提供借鉴,为延迟退休政策平稳落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对2416份样本的退休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对不同性别的退休者退休选择的影响.文章以1997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统计模型,估计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不同性别的劳动者是否提前退休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男性的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男性提前退休的概率变化相对于女性要高出8%左右.研究还发现1997年改革使得所有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概率下降7.6%左右,表明1997年的改革对提前退休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行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延迟退休制度必然要求推动老年就业,而老年就业是实行延迟退休制度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北欧五国推进老年就业的社会保障、就业环境和老年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提出以“小步渐进”为理念建立弹性的退休制度、以“利益诱导”为方向建立积极的养老金制度、以“公平有效”为原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推进职业性的老年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老年劳动力的价值,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口老化与财务平衡推定提高退休年龄是劳动生产率同质假设的静态逻辑。理论上,最优退休时间取决于劳动者退休后消费水平与休闲收益的权衡。劳动生产率是能够同时影响消费水平与休闲收益的本质性变量,对劳动者退休时间决策具有双重效应。劳动生产率异质性使不同劳动者、不同时期的退休时间决策具有明显的异质特征;国家与社会有必要对异质性劳动生产率导致的异质性的劳动者最优退休时间作出回应,从而适时优化现行退休时间政策。模拟分析表明,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决定了最优退休时间的异质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在基准情境下我国劳动者的最优退休时间约为63.16岁;若要维持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则必须保持9%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摒弃劳动生产率同质假设并重视通过劳动生产率路径缓解养老金压力、实施激励相容的弹性退休计划、不断提高劳动者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等有助于改进我国退休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延迟退休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正决定退休年龄的应是劳动力市场因素。中国虽然已经具备了延迟退休的客观条件即人均寿命在延长,却还缺乏延迟退休的前提条件即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保险制度。从行业和产业类型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造成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调节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相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还可能对延迟退休年龄形成阻力。因此,当前不仅要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还需要全面梳理和认识中国劳动就业状况,才能为制定合理的退休政策和优化完善养老保险金制度提供理性的思考和前瞻。  相似文献   

17.
王蓉蓉 《兰州学刊》2011,(11):64-69
利用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进行的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状况与需求调查数据,在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现状和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的双变量统计基础上,利用二项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独生子女父母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性别、子女健康和婚姻状况等变量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老人自身特征外,子女性别、健康和婚姻状况也是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老人的经济状况和子女的生育状况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退休制度所取得的成效,已被大部分国家所例证。随着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不断下降,现行劳动退休制度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劳动退休制度改革的实践路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9年在陕西省进行的"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交往频率和交往对象这两个社会交往变量对农村老年女性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交往对农村老年女性健康自评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较高的社会交往频率和社会交往对象中包括非亲属都将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健康自评状况.个体的年龄、ADL、IADL以及慢性病对老年女性健康自评也有一定的影响,低龄的、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以及不患有任何慢性病的老年女性健康自评要好一些.而社区变量如妇幼保健院和文化活动室的存在对老年女性的健康自评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