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及其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主义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和逻辑出发点.个人主义不是个体的反思性主体意识,而是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反思.个人主义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斯多葛主义.基督教为西方近代个人主义提供了最充沛的精神和思想资源,宗教改革则是关键的一跃.西方近代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意义上的个人主义,是以权利观念为核心的制度化的政治个人主义,是在反对整体专断权力的意义上来给自己定位的.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内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演变与现实表征,表明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不是走向终结而是复归社会生活领域。透视全球疫情防控格局及其内在机理,需要理清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质与逻辑范式。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形式上捍卫自由与人权,实质上造成个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疫情失控的主要思想诱因。充分表达人民意志、重塑个人与国家的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精神武器”。继续发挥意识形态引导疫情防控的正向作用,理应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站稳思想这块阵地,以实现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益结合,推动建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在东西方文化中,家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记忆与经验,提供了小与大、具体与抽象、情感与理智等众多具有张力的叙事空间,成为国家形象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取理智共识与情感认同的基础。当下中国电影存在"家国同构""家国对立""以家喻国"三种模式,出现国家与家庭抵牾的现象,难以承担起关注个体人文价值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说,回归文化传统,借助影像的隐喻修辞,充分展示家庭及其家族文化的优质,是塑造中国形象不可缺少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林萌 《南方论刊》2021,(1):45-47
疫情防控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全民战、总体战,关乎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构筑起防止疫情扩散的屏障,切实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为防疫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本文从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意义出发,针对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主体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抗疫的思想旗帜,其中马克思主义人学为严防严控的总体布局提供价值依归,为以人民为中心的防控策略调整提供思路方法,并构成评价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对疫情防控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生命至上是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集体主义是凝聚力量的核心价值取向,团结合作是应对疫情国际化的基本主张,历史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得到充分彰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也反映出当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寻找解决的智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化发展民本经济意味着超越将“人民”个体与总量、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割裂和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摒弃“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服务”的思维定势,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对“人民”及其利益的虚置化和抽象化。之所以强调将人民个体与总量、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在于个体是总量的基础,总量是个体的整合,所以,民本经济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的光大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是对行政主导经济和物本经济的超越。根据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和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加快我国民本经济建设必须围绕“权为民所授,利为民所谋”,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与时俱进,针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临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观念,由做民众的“父母官”转为做民众的公仆或受托人;由“恩赐”民众转为落实、保障民众权利;由重治民轻治吏转为重治吏善治民;由敬畏权力、关系转为敬畏法律、制度;由片面对上级负责转为对民众负责。  相似文献   

7.
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传统价值观,乃西方文化之核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着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了解西方文化诸方面的一把钥匙,是西方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渊源、演变和价值取向作如下浅析。一、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涵义不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意思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①从这个解释看,个人主义被定性为“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7):41-46
"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使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核心;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的价值核心;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指导思想。重构"家国"理念,对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重要意义。要传承"在家尽孝"与"为国尽忠"的文化精髓,重构以感恩情怀和勇于担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承"国家认同"与"家庭自律"文化精髓,重构公共空间意识与内部自律意识;传承"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文化精髓,重构民生为先和国家为重的现代准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根本性的学术难题在于:源于西方的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理念与中国家国一体的伦理传统在价值理念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是西方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源头性文本,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家国一体伦理传统做当代意识的对勘,就是要从伦理实体所揭示的本质出发,从价值合理性的逻辑基础、社会运作的伦理秩序、社会结构的伦理关系体系入手,对它们的伦理内涵做全方位的比照,以寻求合理的对话通道.而从"价值合理性的逻辑起点--社会运作的伦理秩序--社会结构的伦理关系体系"的伦理实体的视角出发,在自然血缘与需要体系、人情主义与契约伦理、家国一体与市民社会之间进行伦理对话,能够进一步凸现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伦理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意思自治是民法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从三个层面做出建构性的理解和阐释:在世界图景层面,意思自治在审视个体与自身、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确立了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解图式;在价值取向层面,意思自治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共存价值的统一;在思维方式层面,意思自治确立了整个民法制度以个体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5):174-179
中国传统教育的魅力在于它能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塑造一种优秀文化的行动范式、一种精神与信仰、一种不需要外部强制力即能指导伦常日用的本能。以个人的身心修养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为核心,以家庭、社会、国家为外环,将中国人独有的文明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价值序列上的"同心圆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传统"家国一体"伦理。"家国一体"的伦理的教育意涵表现在,它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建构模型,更是古代人聪明智慧与精神成果的"流水生产线",集中体现为推动传统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精神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势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强调国家治理与民众需求精准匹配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既包括治理主体、治理中介、治理个体在内的结构要素,也蕴含民众需求导向、过程—结果导向、制度治国导向的价值要求。在精准治贫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要求内源式扶贫匹配贫困地区发展需求、顶层战略设计与考核监督共进。精准治贫也产生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级组织协调互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国家对社会的整合等正外部性。在精准治党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要求权为民所用匹配基层法治需求、优化政党治理系统。精准治党思想产生了党员干部"规则意识"提升、党组织回应性增强、乡村权力结构整合等外部性。与其他治理范式相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强调政府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回应民众需求,实现政策与民众需求匹配,依据差异化需求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民族基因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从个体修身开始,沿着家(乡)、国、天下的伦理路径不断渗透和化育,通过明确个体对家庭和国家必须承担的伦理义务来提升个体德性,最终实现个体人格的升华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家国情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每个中华儿女汲取精神养分、汇聚精神力量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南方论刊》2022,(2):102-104
自新冠疫情出现至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法宝,在疫情防控中显示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同时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人类面临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即是典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人民战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依靠人民、群防群控的科学方法,坚持防控成果由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应从此次疫情防控实践中总结经验,为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提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是一国政府的"执政资源",开放条件下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加隐蔽。西方发达国家高效施行的控制体系强化了本国民众的价值认同与民意支持,所推行的价值理念亦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国际权力、强化国家利益的一项利器。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战略与战术策略对中国提升本土价值的现代感召力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动学习,促进本土理念的现代化、积极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浪漫主义,西方文化传统中滥觞于柏拉图的灵感论发展到诗人的天才论,彰显诗人的创作性和情感表现,完全无视文学传统。无论是文学上还是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个体被不断放大。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放,唯理主义不断加剧,至20世纪宗教地位彻底旁落。在此背景下,艾略特提出了一系列诗学理论,体现了克制情感,约束个人主义回归传统秩序和宗教规范的倾向,通过对个体的抑制,让个体、个体经验融入到传统和宗教这一整体框架之中,体现了对"无我"艺术范式追求。  相似文献   

18.
韩向臣  李龙 《东南学术》2021,(5):97-107
家国关系是人类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东西方之间却在此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逻辑模式.恩格斯立足于人类学研究成果,在分析了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起源的经典案例之后,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分为基础,形成了其家国异构理论.而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时,则出现了家国关系的另一种视角,即家国同构理论.但是,面对广阔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仅仅将其概括为家国同构难免有失偏颇.这一贯穿中国几千年之久的逻辑底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话语,并最终随着近代中国国家的转型而解构.今日之中国,法律取代宗法伦理成为调整家国关系的核心要素,家庭的私领域特征不断凸显,而传统的家国理念也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这一道德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 ,它描写了主人公西门庆的家庭从拼凑形成到败落散亡的全过程。《金瓶梅》之所以以家庭为描写中心 ,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家和国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也是最重要的。“家国同构 ,忠孝一体” ,家是国的缩影 ,国是家的扩大 ,国这个范围里的君臣等人伦关系、秩序原则来源于家 ,又通过家得到普及和巩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国家的基础 ,它的变化将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化。《金瓶梅》通过“家”这个窗口来观照“国” ,观照整个社会 ,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有大量的描写。明末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疫情频发,但也因此积累了许多防控瘟疫的方法与路径:构建防控疫情的专门机制、做好防控疫情的预防工作、采取防控疫情的隔离措施、探索防控疫情的治疗技术、维护防控疫情的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正处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肆掠的关键节点,反观我国古人防控疫情的斗争经验与博大智慧,不仅会给我们对疫情的认知与防控疫情提供朴素的经验借鉴,有助于提高我们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化水平,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