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8年"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他深入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家庭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多种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卢毅 《社会科学》2020,(4):125-134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运动在法国思想界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交会找到了新的基础与契机。阿尔都塞与拉康,作为分别将结构主义范式成功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以不同的方式推进了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主要围绕意识形态与无意识而展开的这场对话中,阿尔都塞一方面选择性地借鉴了拉康的相关思想概念来阐发其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又在以结构与主体为核心的问题上与拉康产生了重要分歧。回顾这场余音未了的对话,通过反思对话双方各自的贡献与局限,可以展望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论意识形态的多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慧 《兰州学刊》2006,1(1):27-2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独树一帜,这不仅表现在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而且在于他把当时出现的新的科学成果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对意识形态的特征作了深入的阐述,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一兵 《学术研究》2002,(12):54-61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说。他在马克思和曼海姆的基础上,明确指认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自身是无历史的,但是它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依存现象却是永远存在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器,成为统治者合法统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独树一帜地建立了一种意识形态学说,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文中,阿尔都塞阐明的意识形态具有非强制性的、永恒性的、主体性的主要观点,在本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阿尔都塞的论述,并阐发了各个特点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出发,将意识形态定义为非科学,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与之相对立的科学。阿尔都塞还注意到了与社会实践、物质相关的意识形态,把它与纯理论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但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混合,这就难以避免其理论中的自相矛盾。最后,阿尔都塞陷入了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困境,走向早期理论的反面,得出了意识形态不可能超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互联网到元宇宙,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意识形态安全格局的新视角,使社会意识系统近似为一个实时变化的信息流动系统,无形中改变了既有的意识形态实现机制与治理格局。元宇宙技术具有的沉浸式体验等特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成为今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变量。从现有的经验和理论出发,可以分析得出数字资本、技术叠变、话语嬗变、技术外溢、个体精神异化等或将成为元宇宙空间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对此,我们需从价值理性、技术自主、科学理念、制度设计、人文关怀五个方面着手发力,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元宇宙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夯实数字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2020,(1):154-163+9-10
在《论再生产》等论著中,阿尔都塞针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客观要求,新选取了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非物质条件视角,重点考察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入门资格以及臣服于资产阶级统治关系的意识形态教化机制,进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意识形态国家装置。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意识形态绝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是一种以现实存在表现出来的特殊的非强制国家装置。意识形态国家装置成功地掩盖起自己的统治意图,在镇压性国家机器为它提供的"盾牌"后面,保障了社会再生产。意识形态国家装置的物性实践使相应的机构得以生成,而不是相反。直接贯彻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是原初的、基始性的意识形态赋型,不同于次生的意识形态。这种以家庭、学校和宗教等建构起来的非暴力意识形态装置,通过日常生活可以践行的物质活动,起到了比暴力性的国家机器重要得多的支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的扩张必然导致人类在虚拟空间耗费更多的生命时间,表现为“时间性移民”。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通过数字化形式得以满足,“物”在诸多领域面临着贬值:未来图景中,“物”或许仅需服务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日渐终止媒介化的趋势。这将从需求端根本性地消解中国制造的传统产业优势,并放大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比较劣势。在美日韩等国大力推进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企图通过遏制元宇宙发展来维系制造业优势终将不可持续,甚至可能面临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的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要保基础、增弹性,文化生产与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结构则要做大做强,并提前布局人才培养转型,提升公众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在互联网下一个世代的发展中降低产业迭代的阵痛,并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张淑梦 《理论界》2020,(8):23-28
阿尔都塞以反思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解读模式为契机,以结构主义为基本方法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和斯宾诺莎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解析和重建。其重建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意识形态一般"概念,从功能角度剖析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机制,挖掘出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实践抓手环节,而且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无意识层面掀开意识形态控制人们的真相,从微观视角拓宽了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围,开了上层建筑领域批判的先河,启示了后人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1.
陈然兴 《理论界》2010,(4):102-104
通过对"阿尔都塞式效应"的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沃伦、萨莫斯等人指出,意识形态话语有其本质上的叙事性,意识形态把个体插入叙事结构中,将其质询为表面上的无矛盾的主体,掩盖主体在认知上的条件性,制造出自由主体的幻觉,从而使个体自愿地成为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代理主体。对意识形态叙事维度的揭示,为叙事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上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但是其功能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使人对世界产生虚幻意识。这种虚幻意识是由人的生存状况所决定的。意识形态不仅作为一种虚幻意识在人的思维中存在着,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实践。在这种实践中,我们似乎是主体,但是实际上我们都受到了生存状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欲从阿尔都塞的《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一文总结出阿尔都塞关于唯物主义戏剧的特征,即批判的立场和离心结构,并分析这两个原则与其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倡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与布莱希特“陌生化”、“史诗剧”理论之间的纠葛,进而从中窥探出历史唯物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在阿尔都塞那里呈现出共时性、物质性、主体性等多种姿态,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意识形态的另一面历时性、关系性、客体性,以及这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方法论上来看,是由于辩证法缺席所导致的认识偏激;从根本上看,是由于实践观的缺失所导致的理论偏激。  相似文献   

15.
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存在多种解读,其中有很多富有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对"意识形态"概念作层次解读的思路,将意识形态理论层解为:意识形态一般、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后者又呈现为实践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运作机制;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意识形态时期的断裂以及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置于存在论的背景之下进行研究,认为意识形态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的意识形态观具有存在论性质的维度与特性;阿尔都塞的局限性在于,他只是批判现存的实践,而没有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米歇尔·福柯于 70年代提出的权力观相当独特。在《规训与惩罚》中 ,他运用谱系学的方法具体地研究了监狱的诞生、规训社会的形成等过程 ,揭示了权力运作的内在机制。通过对规训化权力的策略与方法的描述 ,福柯建立起了一种权力技术学。本文着重讨论规训化权力的一种技巧———注视  相似文献   

18.
龚伟亮 《学术界》2022,(9):50-63
元宇宙是媒介发展的远景,作为“一种深度媒介化的终极形态”推动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反转:虚拟世界摆脱了作为人的复制品、作为另一个平行的宇宙的地位,成为第一宇宙、高维宇宙,线下世界/链下世界的“我”成为肉身的剩余。延伸为一种人类文明路线和文明秩序想象的元宇宙构想中包含“天堂与地狱的合一,永生与永死的翻转,自由与奴役的辩证”等多重悖论,并在脸书改名事件中有着多重表达。扎克伯格的“帝国野望”昭示了“元宇宙”的历史悖反,如果没有对于应用技术背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反思,元宇宙这一本来“指向了人类更高级的自由”的技术期待和文明形态,几乎必然要在资本和市场主导下走向扭曲,沦为一种可以称之为“宇宙资本主义”的压迫性体制。作为一种文明秩序,元宇宙基于对人类非物质和生命政治生产的全面囊括,将导致人的自主奴役局面,并孕育新的反压迫斗争。在发展愿景上,元宇宙应在国家公共性机制的纠偏下,走向帮助人类建设更有意义的教育和实现更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实现真正“自由王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自身发展又伴随着感知的进阶。从柏拉图的摹仿观来看,传统艺术摹仿的是事物的“某小部分”外观,当代电影艺术的影像呈现则是对“某小部分”的巨大突破,而元宇宙却实现了全摹仿。由此可见,以元宇宙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似乎也会成为必然。元宇宙艺术对现实物质世界形式的突破,不仅是在摹仿感知,还将重塑我们的感知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对以哈贝马斯、普兰查斯、拉克劳与莫菲等人为代表的当代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是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回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