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枝煌  陈尧 《社会科学》2020,(12):43-54
大湾区建设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蓝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空间结构转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及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塑造经验、自上而下的高度规划及海外布局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闽粤桂琼大走廊再到闽粤桂琼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长三角大湾区到苏沪浙大走廊再到苏沪浙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环渤海大湾区到辽冀津鲁大走廊再到辽冀津京鲁经济一体化综合区的湾区经济建设构想,纵横串联了中国南北沿海线和东中西部地区,同时顺应了大国经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空间重构、全球经济空间重构的大势,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湾区经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2.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大学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带来的机遇,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深港学生对大湾区形象认知的分析。本文探讨和比较深港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的感知印象,以及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深圳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的印象较香港大学生相对正面,有不少共同的主题,与城市间的联系更紧密,对区域政策的关注程度更高以及区域内部人口流动性更频繁。香港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侧重在休闲和活动上,而且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地,对于城市的印象之间相对独立。大湾区城市应该更明确其在大湾区的定位和城市形象,利用当地独特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成熟的城市品牌发展,或创建新品牌,增强在市场上的认知和吸引力。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可根据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因地制宜,采取更能让大学生接受的宣传方式,循序渐进地加深其对大湾区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熟悉度,促进各地大学生交流学习,增强湾区内各地青年人相互了解,从而优化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因循粤港澳大湾区水污染的特点和水污染治理的不足之处,不难发现大湾区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基本路径是以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沟通为基础,谋求技术规范、执法和监测等层面的协作,形成系统的大湾区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完备的粤港澳大湾区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立足于大湾区水污染状况,要求加强政府行政协作能力与建立政府间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完善水污染治理法律制度体系与区域环境信息法律机制,实现湾区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支 《社会科学家》2023,(12):117-122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区域之一,中央政府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全方位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与金融开放创新,同时又在大湾区构建横琴、前海、南沙三个战略性合作平台,为金融市场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支点。然而,“一国两制三法域”特殊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要素流动机制、金融市场服务规则、金融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差异,迟滞了大湾区金融市场衔接进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规则衔接法治理念是“一国两制”的丰富实践,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整体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引擎。该法治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国际一流湾区为目标,承担大湾区互联互通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艰巨使命,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此,应重视顶层制度理念设计、开拓深层金融开放机制、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融资、建设可联通金融基础设施、破除金融数据流通壁垒,方能顺利实践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规则衔接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陆尔卓  段从宇 《学术探索》2023,(12):145-152
“协同发展”是老年教育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不容回避的现实命题。以教育资源为切入的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考察表明:大湾区11个城市老年教育协同发展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离区域间老年教育的高水平协同还有距离,离区域内的老年教育的资源要素协同还有差距。采用“培育增长极模式”和“网格推进模式”,同步对区域老年教育增量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存量资源进行重新调整,是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可选模式。在具体的推进实施中,应将“理念协同”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导向,将“资源协同”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路径,将“湾区老年开放大学创建”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6.
张潇潇 《江淮论坛》2023,(1):139-145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形态存在已久,但其概念于2017年才被正式提出,人们能否形成有关大湾区的认同与依恋至关重要。聚焦大湾区的人地关系,基于混合研究方法对广州的港澳籍大学生展开调研,发现港澳生已经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方感。通过构建地方感的“数字-复域”的双重促进机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数字媒介连接的人地关系,也可在实践层面有效提升大湾区地方感的促进效应,帮助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由虚入实,促进湾区内的人地连接。  相似文献   

7.
杨波 《南方论刊》2022,(11):73-74+8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发展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的机遇与进路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新发展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的机遇:缓解制度差异带来的发展约束;推动深层次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合作;培育体育产业绿色发展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开放格局;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提出以创新为出发点:理念创新与机制创新双向驱动;以协调为切入点:推动大湾区体育协同发展,发挥联动效应;以绿色为支撑点:坚持绿色引领,强化绿色支撑;以开放为落脚点: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新格局;以共享为根本点: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8.
龙璐 《南方论刊》2008,(5):53-54
新闻文本和新闻体制的差异会导致重大政治事件在不同媒体上报道重点和角度的差异。本文以“安倍访华”这一国际社会关注的政治事件为例,选择我国《人民日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为样本,分析比较两者对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归纳出我国主流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国际报道的特点和角度,解释政治新闻报道如何建构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和认知,反思我国媒体国际报道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整合与协同发展,各城市之间如何打破机制体制障碍,形成更加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的角度,运用城市流模型和欧式距离法分别从产业协作和要素流动维度分析湾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分析湾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协同与联系。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作性不高,空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且各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差距悬殊,城市发展较不平衡。此外,湾区要素流动及匹配效率不高,整体上呈较强的竞争型区域空间关系,城市间发展协同性不强。基于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平衡、协同发展,使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合理、经济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补型城市间的高效合作,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及通过有效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推动地区间构建互补合作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引起以英美为代表的众多海外媒体的密切关注,相关报道总体呈现出客观性、个体性、多元性和冲突性。海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仍然具有混杂性特征,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出现缓和与变化的迹象,中国在国际社会建立话语能力的水平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反映出西方媒体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担忧和顾虑。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建设,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应强化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能力,促进与海外媒体的交流,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使软实力建设的相关举措实现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共建国家发展赢得新的机遇。随着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可以反映美国对该倡议的态度,便于中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运用语料库文本挖掘方法,选取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从主题分布、主体建构、搭配词和索引行等维度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十年间美国两大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和中国影响力等多个主题。根据时间变化,报道主题存在三个阶段的差异:初期突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中期重点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近期涉及新冷战等主题。两大媒体通过勾勒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大国关系和中美贸易等内容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形象,对该倡议的认知从早期的中性态度转向中近期的消极态度。基于此,一方面适时开展舆论反击工作是应对美国舆论的关键,向美国媒体传递高质量“一带一路”信息以回击不实言论;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继续坚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发展之要义,展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吸纳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丰富而复杂,科学的语言规划有助于塑造大湾区的语言人文性。本文通过影像记录法考察了佛山东方广场、创意产业园和岭南天地的私人商店标牌,探讨了汉语、英语、粤语和小语种的使用状况、权势地位及成因,并对比了以上三个商业区的语言景观差异,旨在建立一个关于佛山语言景观的基础数据库,为人文湾区未来的语言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是跨境区域和跨制度合作区,面临不同区域、不同制度、不同关税区的磨合以及多核心城市协调等社会治理难题。基于该区域社会的复杂性及公共领域合作的困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需要建立起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作治理机制。本文以协作治理为理论视角,将Y青年总会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着重从领导体制、协作机制以及会务活动三方面对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协作治理的实践进行考察。研究表明,Y青年总会在参与大湾区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在凝聚、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粤港澳三地交流与融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增强港澳青年国家意识以及维护区域稳定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大湾区与世界一流湾区都曾经出现外力推动下的制度变迁和两次不同的移民文化融合。当前我国发展湾区经济已经具备一定的制度-文化基础,但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在市场经济制度质量、移民文化成熟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市场经济制度供给通过“交易成本-超额利润-要素集聚”的路径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水平,而移民文化通过“企业家精神和包容性-创新能力-技术进步”的路径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效的制度-文化供给与湾区经济本身的禀赋优势形成叠加效应,从而在湾区经济发展中起引擎作用。我国实施“大湾区经济发展战略”应着力打造城市集群,加快湾区制度-文化供给,促进自贸区与湾区共生共振,形成“自由贸易港+湾区”的高级经济形态,培育高度开放、深度包容、具有更高成熟度的湾区移民文化,提升湾区“软实力”,集聚全球精英,进而形成湾区经济引领的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窗口”“试验田”作用、构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所需,也是以金融开放创设跨区域合作典范、以制度协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湾区所向。本文基于金融地理及金融功能研究视角,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倒逼金融要素向周边地区转移、社会分工理论推动周边区域金融活动专业化、多核心理论推进金融中心协同发展并渐进演化为国际金融枢纽等维度,分析国际金融枢纽的形成机理。同时,在对世界湾区城市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金融枢纽的战略构想,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遵循“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枢纽”的发展轨迹,以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为动力源,以对外开放和协同联动为突破口,以综合嵌入和生态网络为支撑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金融板块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蚁族”的传播形象建构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族”成为当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符号,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受到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对“蚁族”的报道基本上沿着“纪实→感慨→反思→积极引导→引入其他关联→积极建构”的路径展开。在具体形象建构上,“蚁族”与“农民工”关联度较高,与“蜗居”共同被提及。“蚁族”的传播动因源于“蚁族”一词本身易于传播的特性及“蚁族”群体的自我推动。  相似文献   

17.
田丰 《学术研究》2022,(2):43-50
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共建人文湾区,塑造人文精神是首要任务。文化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而精神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内在本质在文化体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建设人文湾区过程中,疏理岭南人文精神形成发展的脉络,发掘岭南人文精神的特质,推动其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无疑是岭南文史研究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的日本媒体的中国报道,呈现出一个以"中国威胁论"为终极目标的趋同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不管什么样的中国报道,日本媒体皆通过想象乃至编排中国,营造出一种挑战世界秩序、冲击全球经济、干扰地域格局的"中国威胁论"的氛围。我们需要一方面秉承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一方面亦要深刻把脉日本媒体的潜在意图,有力地展开话语批评与形象宣传,加强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建构。文化传播力的建构应当从创立文化传播中的议程设置能力、培养文化传播中的叙事技能、提升文化传播中的整合传播力等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推动媒体宣传,正视来自日本、美国,乃至世界媒体的报道乃至挑衅,正面积极地宣传自己,加强文化传播力的建构,树立起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大国国家形象与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能够打造出一个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该区需要大量双创型外语人才.而作为地方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如何培养出双创型外语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型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创新创业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如碎片化严重、双创型外语教育实训不足、与专业教育脱节、外语课程设置不规范、师资素质有待提高这几个主要问题.本文就潜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全球性一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创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纽约时报》对新疆的报道入手,分析在西方视野中改变新疆“刻板”形象的难点,并从政府主导、发挥草根力量、巧用第三方公信力、进行民间交流、提高本地媒体外宣意识等多层面提出建构新疆形象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