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平台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现了方方面面的深入融合,世界在数字层面实现了重构。数字劳动随之成为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劳动类型,虽然出现了新的劳动内容和表现形式,却没有摆脱资本增值逻辑,社会经济生活未能逃脱异化命运,并有了新的异化表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理论生命力,可以用来解剖数字劳动异化表现的本质机理,更好地思考在数字时代下劳动异化的扬弃对策。同时利于认识数字经济的两重性效应,顺应数字经济的趋势,扬弃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弊端,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2.
数字劳动是数字化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然而数字劳动在表明劳动层次跃升的同时,也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重构中演变出以劳动数据商品化、剥削过程隐蔽化、劳动自觉迷失化、主体关系对立化为表征的劳动异化。从异化劳动视域出发,发现数字劳动异化生成于资本与技术的嵌合,受控于数字资本权力统摄的平台资本,掩盖于消费文化的景观霸权,迷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虚假幻象。基于此,提出数字劳动异化的破解路径在于:重构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构建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从技术反噬回归技术反哺,推动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赋能;破除数据资本权力意识形态幻象,唤醒数字劳动者的主体意识。未来应通过打造技术与人本耦合的新逻辑,推动“人向自我”的全面复归,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3.
4.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前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资本增值的内在手段,与劳动和自然对立,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拜物教是资本簇拥下的全新拜物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对数据的主观崇拜,更是一种数字资本逻辑下的隐形社会控制形态。数字拜物教实现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由内而外的剥削和奴化,且集中体现在数字劳动异化问题上。数字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最新表现,其内在生成于资本逻辑的运作、数字平台的搭建以及数字社会的全方位监控。数字劳动异化不仅加剧了数字资本的压榨程度,还造成了数字社会的畸形发展。文章从数字技术价值取向、数字平台发展模式和主体劳动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以期为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在认定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三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相分离的事实基础上,开创了他的"劳动异化"理论,主张通过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来扬弃"劳动异化"。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批判性地认识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8.
数字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渗透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各个维度,突出表现为“数据崇拜”“无形剥削”“虚拟交往”“赤裸生活”的普遍现实,成为“人受抽象统治”的当代形态。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的全面联姻则是造成数字异化的根源。具体言之,数据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导致新意识形态幻象,产消合一生产方式模糊劳动与休闲的界限,数字平台的私有属性与逐利性质诱发交往异化,资本增殖逻辑对人类日常生活进行全方位殖民。扬弃数字异化,其根本途径在于坚持唯物史观,消灭数字技术占有和运用的资本逻辑。一是建构数据资源共享环境以规训数据资本;二是重构数字生产关系以释放新生产力;三是构建数字共同体以抵抗虚拟交往异化;四是运用人民逻辑更替数字技术的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11.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开端,对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全面的思考,从而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通过对《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不仅有助于研究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客观地把握异化理论的实质,从而更深刻地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试图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劳动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分析人与劳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思想。并以此来探讨异化劳动现象的历史性,以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以及解决这些异化劳动现象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是针对资本主义两个不同发展时期各自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两种理论论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和被奴役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可见两种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两种异化理论的领域、方式和结果各不相同;联系在于前者衍生出后者,后者一定程度上是对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为人类社会所以扰扰攘攘、争论不休起源于对是非的不同认识,导致心为物役,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他关于礼教对人的异化的描述与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概括异曲同工,而其反异化方式则与马克思大不相同,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框架内阐释庄子如何通过艺术化来反对礼教的异化。庄子主张“泯是非”、“齐万物”以达到主客合一,通过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的“体道”达到与物相忘的“物化”境界,以艺术精神来超脱现实,将人生艺术化来反对异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量的数字资源,而数字资源来源于人们共享的数字劳动。这些数字资源能给其拥有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形成一种新形式的资本——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是继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形成的第三种资本形式。资本的本质在于赚取利润,而资本赚取利润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对普通劳动者的剥削。数字资本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数字经济中,一些公司或个人对数字资源的垄断可能造成新形式的剥削,而普通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分享到数字资源所带来的福利。解决数字资本滋生剥削问题、维护分配正义的根本,并不在于分清劳动的归属,为“数字劳动者”付费,而在于调节社会分配的适当安排,即将生产领域的“不公平”问题转化为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来解决。一方面,在不涉及个人隐私以及不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应尽量向公众免费开放数字资源;另一方面,那些通过数字资源获利的企业应以捐赠等形式主动分享数字资源带来的红利,或以其利润推进公共福利。  相似文献   

20.
平台资本主义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沿袭了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的本质。从劳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平台资本通过对劳动方式的“数字化颠覆”、对劳动时间的“无规制量化”、对劳动空间的“全景式监控”、对劳动主体的“多层次剥削”、对劳动价值的“否定性重构”,引发了深刻的劳动新异化。劳动新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平台资本主义时期的延展,其实质不过是数字平台技术在平台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应用效应,对其研究依然遵循资本批判和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从根源上来说,实现从“平台资本奴役”到“数字劳动解放”是对平台资本主义中劳动新异化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