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传统家训是中国人的修德“教科书”,核心内容始终是立身之道、齐家之道、处世之道的教化。在传统家训长期的教育和规诫实践中,形成了日常训诲、庭院濡染、家风熏陶、祠堂训谕、以身立教、谱牒传承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化路径。传统家训修德教化对当前家庭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吸纳作为修德“教科书”的传统家训修德教化理念和内容,滋养今天的家庭美德教育;借鉴传统家训修德教化注重日常训诲,从日常生活养成的做法,持之以恒地加强蒙以养正的教育;扬弃传统家训修德教化通过庭院文化濡染、祠堂和谱牒文化熏陶的途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青少年品行;借鉴以身立教和营造优良家风的教化经验,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美德、陶冶青少年性情和品格。  相似文献   

2.
美好家风是营造党风政风民风的基石。传承和弘扬伟人家训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领导重视、精心谋划、高位推进,干部带头树好示范标杆,汇聚成果以放大综合效用等,是洪泽营造美好家风的创新举措。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催生了一批崇德尚廉、修身守正的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更促进了睦亲齐家、仁爱和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洪泽家风家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经验证明:美好家风是涵养党风、政风、民风的源头活水;家风建设需要抓好"关键少数"和典型示范、传承和创新优秀家风文化,注重宣传引领和家风建设氛围营造、加强廉洁家风监管、创新家风建设考核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代,家风和家训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对每一代中华儿女都起到了教育、启迪的作用。所以,研究学习古代优良家风家训,汲取其精华,并对当代青少年进行家风家训教育,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共享的家庭教育实践和信仰。家训文化通过家训得以体现和传承。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与传承演进的过程相伴,影响深远,是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提升中华民族家庭教育水平、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亦对当下提高家长教育素养、营建良好家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湖湘家风家训蕴含立志有为、希圣慕贤的人生追求,心忧天下、勇毅担当的责任意识,修身立德、笃伦睦邻的持守之道,勤学力思、笃行精进的为学之道,这些精神内涵贯穿不同时期的湖湘家风家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才。湖湘家风家训是湘人精神传承的家庭依托、湖湘人才培养的丰厚滋养、湖湘家庭建设的精神风尚。新时代既要弘扬湘人精神,彰显新时代湖湘家风家训传承的历史底蕴;也要注重辐射效应,增强湖湘家风家训培育的组织力量;同时加强引导规范,促进家长形成践行家风家训的行动自觉;更要创新方式方法,营造家风家训耳濡目染的培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较传统社会发生显著变化;肯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调查中也发现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要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孩子教育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沈钰 《家庭科技》2022,(3):16-17
<正>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有效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优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快速推进培育家风家训工作,促进孩子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积累而成的带有明显家族特点的家庭文化。良好的家风能够保证家庭和睦、亲人和善,同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重视家庭、家教及家风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但是,在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家庭结构、人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家风传承环境也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家训造端久远,自五帝时代发端,《周易·家人卦》是上古家训最早的文献,周公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自西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古代家训从形式上可分为家规、家仪、家教、家书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其深层主题都是在阐发中国文化儒释道的“道”、“仁”、“义”、“空”等核心范畴或概念。这些核心范畴或概念是古代家训的深层内蕴和哲学基础。历代家训的主要内容和精义都是从这些范畴概念生发开来,也是受训谕者即子孙们日常践履和体悟训谕的归宿点。对古代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应从方法论上入手:要把握和理解“变与不变”之辩证法;辨明传统与当代的对立统一关系;打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隔阂;由培养圣人、君子到培养当代公民;在中西融合中力求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用以创新今天的家风、家教。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10日-12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课题组、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承办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幵。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11.
潘子檬 《南方论刊》2022,(12):7-9+100
耕读文化是传统家风的场域载体,形成耕读为本、诗书传家的理想家风范式;以世德,世仕,世艺三重维度构成的家学是传统家风的活动载体,成为家风传承的外在凭借;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家训是传统家风的文字载体,以传承常道和审视再造两种方式传颂家风。文化载体为传统家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只有将传统家风的哲思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充分挖掘,才能以优秀传统家风塑造现代家庭,助力实现中国文化的“旧邦新命”。  相似文献   

12.
陈波  郭瑞达 《江汉论坛》2023,(12):134-140
家风是家庭伦理价值和社会道德诉求的共同表达。囿于家风传统的教化方式和时代面貌的日新月异,家风渐失其助推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由于家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复位家风成为时代所需。遵循理论逻辑,将家风问题解构为起始、变易与效用等方面,把握家风的生成缘由、演进脉络和功能作用,是理解并重塑家风的应然进路。从生成缘由看,家风的形成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要求,契合了孝悌之道的伦理需求,满足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诉求。从演进脉络看,家风经历了生发与扩展、颠覆与衰微、转型与重构等历史发展阶段。从功能作用看,家风具有完备道德生命、孕育人格平等、明晰公私之辨等多重价值。对家风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挖掘家风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发挥家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相关德目是传统家风的道德价值取向;"耕读传家"等是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家学传承、家规家训、家庭教育等是传统家风传承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家风在流变上逐渐趋于平民化,在价值取向逐渐上趋于世俗化,在功能上逐渐趋于实用化。然而,其道德内涵、基本范式和传递方式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只有从传统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传承,在实践中吸收、补充、调整和确定所需,新的家风文化形式才能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4.
巴蜀家风家训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华传统主流文化和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巴蜀家风家训重视家庭教育,以经、史、百家之说传家;把孝悌忠义作为修身立德的标准;重视家族内部和睦邻里关系的培养,把睦族亲邻、行善乡里作为家教的重要内容。巴蜀家风家训中包含的这些优秀精神文化不仅能为树立现代公民美德、培养新时代优秀家风提供丰厚滋养,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优秀家风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随时代实践发展不断弃旧扬新,是县级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能够在家规、家教、家训方面与县级公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凝聚职工向心力、医院文化建设协同共进;同时优秀家风文化能与县级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守正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叉融合,与县级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创新融合进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俗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党长抓不懈的工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可看作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民俗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到的密切关系。民俗中的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家风家训、交际习俗以及民间文艺等无不对为官作风、执政水平及管理能力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规范、训诫、监督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体现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卑幼屈从尊长、男尊女卑、从一而终、鄙视劳动等封建主义纲常礼教及因果报应、宿命论等唯心主义的糟粕。传统家训教化呈现出感化与规约的统一、"型家"与"范世"的统一、晓喻与示范的统一、内容一元与教化方式多元的统一、训诲抽象与操作具体的统一、以身立范与以言勖勉的统一、教化宗旨一贯性与阶段性渐进的统一等鲜明特色。本着承故拓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取优汰劣,扬弃传统家训教化的思想理念,能为今天齐家教子和家德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特色中行之有效的载体与路径方法可以为提升家教质量和培塑优良家风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宏 《船山学刊》2019,(6):113-113
船山先生《示子侄》与历代家训迥异,该文从大处着眼,并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地彰显了船山先生之家风。记得年幼之时,父亲为我发蒙,拿出先祖船山先生《示子侄》家训碑文拓片,逐字逐句教我识读,并备齐文房四宝,手把手教我抄写。从习诵抄录《示子侄》家训开始,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家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教化、秩序维护、风气塑造、社会治理、文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辩证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家国文化蕴含的立德修身、睦亲齐家、爱国如家、家国一体、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之道,要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激活家风家训的社会治理功能,筑牢家国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升华“天下一家”的大同情怀。这是对中华家国文化精髓的创造性阐释和运用,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画好同心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推动全球发展正义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0.
修撰族谱是乌蒙山回族数百年来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阐明族源、明确族规、确立世系字辈、将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信仰实践融入家谱之中是这种谱牒文化的主要内容。由族谱所呈现的族规家训、族群记忆、文化自信、信仰实践、人伦秩序、家风传承、和亲睦族、民族团结与热爱祖国等社会功能,是家族、民族、国家之诸种同构关系的重要体现。它对新时期建构新型民族关系、打造乌蒙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