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情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看来:“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高尚的情感,要培养陶冶伟大高尚的情感,取代卑劣的情感,除了美育,别无他途。而且他把艺术作为对人们进行美育的基本手段,认为美育可以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 ,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之美和创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变“苦学”为“乐学” ,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为此 ,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数学之美数学蕴含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甘玉 《科学咨询》2008,(8):53-53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的心灵,使之向善,此之谓美育.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使它具备了实施美育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本文现从诗歌教学出发,就诗歌的美育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的心灵,使之向善,此之谓美育。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使它具备了实施美育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6.
美育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大量出现,同时美育特点也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特点.而现今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极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更应重视和强调美育.针对现状,把审美教育落实到实处,充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表达美和追求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来全面地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角度让学生享受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造就伟大的行为”;恩格斯也曾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的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 《领导文萃》2007,(9):146-151
我觉得.作决策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它的思想核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2000多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是一个人情化的关系社会,因此,落实“以人为本”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严重挑战。因为在“关系社会”里,人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关系为本”,人们普遍讲究内外有别、远近有别、亲疏有别、上下有别、大小有别,普遍重人情而轻法理、重关系而轻能力、重圈内而轻圈外、重权力而轻权利、重依附而轻自主、重灵活性而轻原则性。这种文化生态必然加速人际关系的“差序化”,加剧社会关系化和关系社会化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183;泰勒曾经给文化概念下过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这是目前对文化比较有共识的理解,实际上前人创造和传授给后代的一切事物都应该纳八文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人心、外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是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艾晔 《管理科学文摘》2009,(10):234-235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文化为背景,以音乐为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则更应该注重文化性,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而音乐文化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也是多元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内容和理念。对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贤平 《科学咨询》2010,(18):128-128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审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地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更要主动承担起这种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注重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动创设利于孩子们审美能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是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字音”即:字的读音,是“字”在语言学中的一个特征(“字”还有“字意”、“字象”、“字情”其它三个特征),“字音”不但在语言学中有自己的规范,在歌唱中更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是否符合“字音”在歌唱中的审美标准,是有效解决和处理好“字正”与“腔圆”关系的核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对“字音”的语言学特征以及在歌唱中的审美进行了解释和对比,提出了“字音”在歌唱中的审美标准,以期为同行们在歌唱表演与教学时,如何解决“字正腔圆”中的“字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尚顺宁 《决策》2012,(9):18
说到酒鬼酒的地域之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神秘湘西。 而说到神秘湘西,人们更多的是把她与放盅、赶尸等迷信元素以及“土匪”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夹缠不清。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重视“提高儿童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要充分利用古诗丰富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这个题目实际要讲的是 :中国文化传统是怎样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的。一二十年以前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 (1966 -1976)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 ,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 ,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此之所谓文化大体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发现 ,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 ,而且为了救治文化大革命的祸殃 ,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 ,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 ,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止境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前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拟从历史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文化,即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驱动力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着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影响。先进文化催人奋进、励人向上;落后文化使人颓废、诱人堕落。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除了体制的弊端、监督的不力,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上还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腐败现象,说到底就是腐朽落后文化的反映, 是一种文化营养“缺失症”。文化生活的粗鄙和文化内涵的浅薄,则使人精神空虚、生活平庸、信念动摇、理想坍塌,做人的骨气、尊严尽失于文化沙漠中。时下, 有些人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作为为官”的信条;把“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奉为人生的准则;以诚实为“迂腐”,视廉洁为“另类”,对投机钻营之徒、腐化堕落分子毫无憎恶之意,反怀羡慕之情。更有甚者为被查处的腐败分子鸣冤叫屈,感叹其“后台不硬”、“运气不济”……这种妍媸不分、香臭莫辨、是非混淆的现象,究其实都是腐朽落后文化的体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就要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教化作用,不断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清廉光荣、腐败可耻、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思想屏障”,使廉洁自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