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吴丽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21-25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提出来的,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地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上了一条令人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被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罗郁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本质和特征是一致的。"特色"指的是,根据不同国情和历史环境去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体制模式,统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李玉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Z1)
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大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既是制度的跨越,又是生产力的跨越,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否则,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陈柳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8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兼驳资本主义“补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464-469
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实现.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新境界。本文主要从文化建设在现代建设中的地位的作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三方面展开,集中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面、道路、中心、任务等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3):38-41
结合笔者对南街村、华西村及温州的实地考察 ,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内部管理制约机制的普遍适用性、发展的趋势与潜力等方面 ,对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与评析。从中揭示出 ,凡是在具体实践中正确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 ,都是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刘保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2):81-83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西方兴起了一股要求保护环境、建立一个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社会的思潮。这股思潮很快同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生态社会主义。它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并且把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其他活动置于其中进行思考和评价,对未来社会模式的构想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思想资料,对于我们开阔视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洪松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该文通过阐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一般规律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思想,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成型于第二代并在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在他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政治文明内涵、性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阐释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概述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必须坚持重在制度建设,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2):1-4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有:立足国情规律、理论创新规律、经济中心规律、改革开放规律、依法治国规律、保持稳定规律、团结统一规律、独立自主规律、从严治党规律。 相似文献
13.
蔡灿津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毛泽东一生有两大探索:一为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一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前者他获得了伟大的成功,后者却遇到挫折。但毛泽东不失为最早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 相似文献
14.
海如拉·阿塔吾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肌体健康、朝气蓬勃的社会,但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各门具体科学有特殊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左翼学者关注的热点主题。讨论的焦点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罗·伯克特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托尼·安德烈阿尼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拉里·戴尔蒙德与史蒂芬·C·安格尔等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新形式;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厚根基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讨与思考,对中国不断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卢秉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19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尝试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表述东方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道路,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大胆假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斗争实践,逐步建立起落后国家、尤其是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崭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李元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Z3)
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核正在于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辟概括──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特色”理论提出的思想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无一不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8.
王毅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1):32-3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是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它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阶段;其内容包含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非社会主义的现代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值得学术理论界认真而深入地研究,而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值得研究,或研究为时尚早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杨坤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1-6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探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原则和内容,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业国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探讨传统与特色的问题,处理好继承传统与突破发展传统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侧面。我们的文艺必须反映人民群众在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遇到的复杂矛盾,表现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由自觉创造的本质力量;反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继承发扬革命文艺的优秀传统,批判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包括古典美学思想和儒、道、佛思想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时又确立现代意识,正确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挑战及其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