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红 《日本研究》2008,(3):22-26
不良债权问题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金融系统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不良债权的产生到不良债权的基本解决,日本处理不良债权历时十余年之久。是什么因素导致日本不良债权处理的长期化?本文从政府、银行及企业三个层面对日本不良债权长期化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霞 《日本研究》2005,(1):59-64
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是日本经济重新启动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青木昌彦提出的水平层级制下的相机治理结构出发,逐步分析这种相机结构治理机构在高速增长时期如何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新环境中机制本身又为何加深了企业危机,进而引发银行危机,造成了大量不良债权。最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跌宕起伏的不良债权冲击波中,日本银行业历经考验并最终化险为夷,其中政府注资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以2002年出台的"金融再生计划"为分水岭,政府注资对不良债权的治理效果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新金融行政框架"为标志的"强化监管+治理"的新举措在最终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不良债权处理的突破性进展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日本不良债权的处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该年度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亮点。尽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但主要银行不良债权的大幅度冲销,为最终彻底处理不良债权打下了良好基础,毋庸置疑,这将对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产生积极影响。日本的经验也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国经济学界对积累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积累率或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当我们对中日两国的积累率进行可比分析时发现:在作了各种修正之后,中日两国的积累率非常接近。1956~1985年间平均的积累率,中国为30.8%,日本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陈虹截止到1994年9月底的统计,日本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三大金融系统共21家大城市银行持有的不良债权额仍达13万亿日元,加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数字高达...  相似文献   

7.
秦岭 《日本研究》2006,(1):23-2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而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一系列特殊或共同问题。因此,两国民间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对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领域和研究机遇三个方面对中日民间社会保障合作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以此引致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同行们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吴庆艳 《阅江学刊》2010,(4):34-40,134
金融危机给中日经济交流提出新的挑战和内容。在"战略互惠"框架下推进两国企业的合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节能环保"凸显合作新重点,可持续发展是中日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扩大合作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无因性原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商法领域有价证券的连续让与中,对指名债权让与受让人安全地位的保障作用意义不大。如果以无因性原则构成证券化债权安全流通的基础这一事实为由强调民法上的指名债权让与也应承认无因性原则,从逻辑上来说不能成立。尽管有因无因的选择更多的是一个立法政策的问题,但如果从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保持一致及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不承认指名债权让与的无因性应是我国的较好选择。即指名债权让与并不具有无因性,我国传统民法理论当然的将无因性阐述为债权让与的重要特征是错误的,对此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僵尸企业问题是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为了破解僵尸企业问题,日本政府初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银行巨额不良债权上。由于政策重心的错位及其滞后性,不但不良债权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处理,僵尸企业问题也越发严峻。小泉内阁上台后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手处理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如何采取措施及时有效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20.
元初江南故宋之地,其诗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宋末诗风的延续,江湖诗风占据主流的位置。其原因则与蒙元统治的逐渐稳固、遗民心态的淡退、江湖诗人群体的依然存在,以及诗歌的发展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等因素有关。其诗风则表现为形式上的偶俪熟俗、风格上的流丽清圆,以及空疏无学、矫激任气,这样一种风气,直到延祐开科取士、诗风崇雅,才有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