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亦剌思、阿都儿火者等人为例,探讨明朝对入附的撒马儿罕回回的安置及这些入附人员在明政府中的作用。入附明朝的撒马儿罕回回人有十多批,明廷多将他们安置在南京、北京、甘州等地。这些入附的回回人大体上享有与故元归附人员同等的待遇。他们与西域其他各地入附的回回人一道成为明代回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回回人东迁中国,由于客观情势的需要改变了固有的风俗习惯。他们积极学习汉文化,使元代出现了大批回回儒者、文学家、艺术家,这是回回人文化心理转变的结果。但是其基本信仰准则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形成了具有独特心理状态的回回民族。回回人文化心理的转变过程也是回回民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蒙元王朝在其盛时状况时期,无论是在社会经济,还是在交通运输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之元代对商业活动的保护和有效管理,都为元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回回商人在甘宁青的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整个元代而言,甘宁青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无法和东南沿海及中原地区的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相提并论,但是这一时期回回商人相比于他们的先民唐宋时期的"蕃商".他们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元代东来的50个回回家族的谱系仕履和原始资料的出处,文章分五部分:《元史·氏族表》中的回回世家,《蒙兀儿史记》、《新元史》民族表合并和增补的回回世家,哈剌鲁氏入中原融合于回回,阿儿浑氏入中原也融合于回回,历史的再认识。)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西征,随着征服战争的推进,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大批的回回人东迁中国本土。东来的回回人在元代的政治生活中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他们为统一全中国的事  相似文献   

5.
元代回回教育特征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元代多民族教育中 ,东迁回回人同时接受两种教育 ,即回回文化教育和汉文化教育。前者以学习回回自身传统文化为主 ,它是培养元朝所需回回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元代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后者则以学习、研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是随着元代回回人的聚合及汉语言文字的普遍使用而接受的重要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陈亮 《回族研究》2012,(2):26-31
有明一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回回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等,他们对明朝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西域回回"陈友以出使起家,后因军功封为世爵,成为明朝回回人当中的标志性人物。对陈友个人及其家族成员的事迹考述,对研究明代回回人的历史活动以及历史作用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回回民族向以善经商闻名,回回民族到先民中,就有许多来自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各国的商人,他们不仅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者。14世纪中叶后,回回商人因蒙古贵族衰微而丧失政治、经济特权,其传统商业有的被迫收缩,有的被迫停止。但与广大回回人有切身关系的商务如屠宰、皮毛、饮食等行业,则又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  相似文献   

8.
元代回回农耕的土地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回族,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其基础主要是在元朝奠定的。因此,探讨元代回回农耕的土地来源,对于了解回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元代中国的回回人,主要是在元朝初年,由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东迁而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他们大部分是蒙古军队的俘虏,也有一些是归降的贵族及其部民。这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河南新出明代回回买凤墓志,对明代河南买氏回回的姓氏、迁徙、婚姻、丧葬以及汉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回回海、买本为一姓。河南买氏回回是由丝绸之路入华,元代已在山西太原定居,明初为避战乱,始南迁到河南。他们一直聚族而居,最初婚姻均为同族,丧葬亦服从伊斯兰教的规定,后来受汉族影响渐深,以至婚姻不限同族,丧葬改从汉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回回在河南的生活情况。回回崇尚节俭,不立碑志,因此河南新出明代回回买凤墓志,既是关于回回的珍贵文物,又是研究回回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