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工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特点,提出了新时期对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挑战。结合重庆大学在该方面的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在新时期适合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问题成为教育部门和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工程硕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分析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从工程硕士生和招生单位两个角度作换位思考,改变单一、教奈的培养模式,寻找更为适合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工程硕士是国家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工程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对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训练,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验平台,给他们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工程硕士的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做好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是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本文就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因此,工程硕士不能沿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论述了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并就进一步完善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内涵的阐述,明确了其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双导师制和学位论文等方面提出如何科学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类型,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通过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工程特色,提倡学科交叉等形式,来培养高素质工程硕士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即工程硕士不同于工学硕士 ,具有“工程”特色 ;改草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 ;严格过程管理 ,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文章就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工程 硕士的培养特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论文选题和评价、实行双导师制,以及建立 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注重质量、促进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试论以合作教育的方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工程类研究生教育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论证产学研的合作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弥补了现有工程类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弊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探讨工程项士的培养途径、模式并提出若干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适应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根据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办学特色;并以数据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取得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新的趋势。为了使学生具有上述工程能力结构,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兴趣目标,构筑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工程能力分层次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生源层次的特点,指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为当地汽车工业技术服务的一线工程师;确立了应用型车辆技术人才是育人与育才并重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学条件软、硬件建设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独立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16.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分析、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教育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为目的,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专业学位教育。文章结合多年工程硕士培养经验和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个因素,并提出如何从生源质量、培养环节、学位论文、宏观管理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采取可行的措施,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工程硕士品牌”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以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工程大讨论为背景 ,以知识经济时代高级工程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为出发点 ,分析了目前我国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探讨了高等工科院校如何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 ,如何营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等问题 ,从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 ,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为搞好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如何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制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按照“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制订和实施教学方案,根据工程硕士自身特点编辑出版公共课教材。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攀钢集团公司、中国四联仪器集团公司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探讨"就地开班,集中授课,分段考核"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和培养方案,以适应西部开发建设的需要。,College of autom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 ity, is conferring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launching the classes on the spot, centralized instructing, subsection-assessing" in the light of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ng with Xichang satellite emission center, PAN steel corporation and C hina Silian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In practice, the managerial approach and training scheme are perfected constantly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wester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