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基于第一、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并以贵州省为例,在县域层面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石漠化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治理因素对石漠化改善影响很大,其中退耕还林项目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则石漠化改善率提高0.715个百分点.治理面积占石漠化面积的比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改善率就提高0.419个百分点.(2)自然因素中的林木覆盖率对遏制石漠化退化作用最大,其每增加1个百分点,石漠化退化率就下降1.042个百分点.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分别增加1个百分点时,退化率分别下降0.359个百分点和0.215个百分点.因此,扩大石漠化治理面积,特别是增加退耕还林面积,提高林木覆盖率,提高城镇化率等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区广大群众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探索了许多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对治理石漠化、促进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导型的石漠化生态修复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石漠化生态修复的效果,急需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生态修复成效较为突出的贵州进行实地调查,认为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共同构成政府主导型的石漠化生态修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桂西石漠化地区生态扶贫的应对之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滇桂黔石漠化区,生态扶贫的地域特征突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中,从政策、产业、文化、教育等方面寻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之路,是桂西石漠化地区生态扶贫的重要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郑利权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72-75
本文从生态学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提出书法艺术应与文化、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其次,文章为中国书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书法环境的重建和书法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与贵州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漠化问题是贵州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也是贵州农村出现"经济贫困--生态恶化"恶性循环的直接原因;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条件下粗放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石漠化的根本原因.贵州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要采取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措施,更要从农村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探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贵州实际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石漠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区是我国两大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导致的农地石漠化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在一般屠能—李嘉图模型中添加劳动力成分,当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时,就可能使大量劳动力充斥在狭窄的土地上,形成农地利用过度密集,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石漠化。以广西都安县为例,由于体制缺陷、人力资本不足、社会网络弱势,使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狭小的空间,为了生存、发展,他们在狭窄、脆弱的喀斯特土地上的劳动严重超过正常配置,如毁林开荒、大肆养殖山羊、掠取自然植被的藤茎草芒等进行编织、伐薪作为能源等,这些劳动配置都直接、间接地对土地形成过度利用,诱发农地石漠化。因此,政府治理喀斯特区农地石漠化的政策目标应定位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上。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生态恢复,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捆绑起来,制定一套完整的对策付诸实践.通过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稳妥地推广相关地区各民族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技能,辅以适用的技术手段,稳步提升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对水资源的截留、储养、再生与净化功能,确保我国的珠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1.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繁荣;统筹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健全民族法制,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创新民族团结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广西网络经济萌芽于“九五”初期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 ,网络电信业、网络商贸业、网络服务业等产业已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产业发育程度低 ,存在巨大的“数码鸿沟” 相似文献
13.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理应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宪法规范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需要部门法对公共利益作出具体规范.公共利益立法例有概括式、列举式、折中式等几种,这与各国立法传统相关,无所谓孰优孰劣.我国应采取“以宪法统领公共利益,以部门法规范公共利益”的公共利益立法路径,通过概括条款、列举条款、兜底条款、排除条款等形式界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物质帮助、机会供给、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物质帮助是解决城市贫困的最基本手段,机会供给是最终的解决之策,人文关怀则是帮助贫困居民从精神上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破解高职“专升本”教育困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114-115
十年的高职"专升本"教育实践显现出升本走向、考试导向和后续影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高教总体上缺乏职业教育本科。发展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已有的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改造,将办学条件优越的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技术本科院校是破解高职"专升本"教育困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口述历史即广义的人类经验,也是一种求知方法,且是教育及教育学的资源。在没有文字典籍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全靠口口相传;有了文字、知识典籍和学校,口述历史仍是多数家庭教育子弟的普通教材教法。在学校体制中,现代口述历史作业实践作为一项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儿童少年了解父母、家庭、邻里及社区的历史,同时可以让儿童少年接触实际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并训练社交能力、对话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口述历史在大学教育中,既可以作为专业教育的辅助学科,也可以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常规手段。大学设立口述历史学专业系科,不仅可以指导大学生通过口述历史认知社会和人生的实践,更能推进口述历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人类个体记忆库可以作为社会化教育资源:每个有困惑或好奇心的人,都可以在别人的人生故事里,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存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类个体记忆库的数据资源挖掘,可以找到影响人类心智的更多要素及其不同的序列结构,从而让教育学研究立足于真正的大数据,洞察人类成长与发展天机。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
在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宪法意识的启蒙对于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深远。宪法意识由主权者意识、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构成,使人们能够具备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相互关系、公民的宪法定位等内容的正确认知。宪法意识及其启蒙的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达成宪法共识,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发自内心的对宪法的真诚信仰,能够将宪法所确认的价值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并自觉地运用宪法原则和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宪法意识的启蒙需要解决启蒙的内容、启蒙的对象以及启蒙的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