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腰傣服饰具有御寒保暖、方便生活和装饰美化的功能,其整体效果最能凸显花腰傣服饰的视觉魅力。就局部特征而言,其左短右长的裙子、斜戴的帽子、小巧的秧罗、精美的腰带,具有方便行走、防雨遮阳、盛装物品、保暖装饰的功能。花腰傣服饰在长期发展中因融入了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而逐步演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成为民族区分、爱情象征、年龄标识的外在表征,表达了花腰傣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生活的祝福。  相似文献   

2.
花腰傣以女性传统服饰上有条绚丽的腰带而得名,服饰是花腰傣最为突出的族群标识,花腰傣中三个支系傣卡、傣雅、傣洒的区分也是依靠服饰.2009年花腰傣服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服饰承载着花腰傣民族历史记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整合着民族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中,花腰傣服饰出现...  相似文献   

3.
祭"竜林"是普洱江城花腰傣的传统习俗,其中体现了花腰傣感悟自然、崇敬神灵的民族特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在保持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普洱花腰傣祭"竜林"习俗是展现花腰傣音乐、舞蹈、民间习俗、民间崇拜等文化传统的舞台,是研究花腰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花腰傣服饰形与色的特征,可以发现:花腰傣男性服饰单一的深色调与简洁大方的服装款式相搭配,体现出花腰傣民族男性强悍、刚毅、勇敢的心理特征及原始而和谐的朴素审美观;花腰傣女性服饰的形与色有一种秩序美感,在形上借鉴自然界中美妙的形态,通过大胆夸张的变形、巧妙的构思组合,在深色傣锦上绣出精美绚丽、独具特色的服饰造型图案,展现了花腰傣女性温婉优雅的特质和该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6.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态人类学理论和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采集的族群植物凭证标本(voucher)为材料,对新平花腰傣传统食用野菜进行了挖掘整理。花腰傣食用野菜种类丰富,共72种(归属44科,59属),按食用的部位,可将其分为花类、茎叶类、果实类、块茎(根)类和竹笋类野菜。采用自由列举的方法,排序了当地人喜爱的10种野菜和经常食用的10种野菜。探讨了花腰傣对野菜的处理方法与植物毒性的认识关系。在与山地民族野菜采集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花腰傣的野菜采集兼有山地刀耕火种和坝子稻作民族的采集特征,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0.
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奇葩。为了了解藏族装饰艺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 ,以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民族装饰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从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染织装饰主题纹样的分类、艺术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