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郊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南京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路径.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对实现我省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对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措施保证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瑜 《金陵瞭望》2007,(10):35-37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旅游开发对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从近几年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成效上看,利用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已经成为我市郊区县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和重要支撑力,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舒建平 《金陵瞭望》2006,(24):35-35
市第十二届党代会指出.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实施“跨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南京。这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做好农村体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体育工作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为民服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跨江战略”.实施“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南京服务。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充分调动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江西老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团组织要把握江西老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努力探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方向。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完全的统一,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便是现今当务之急、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化的深层内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动因进行探寻是十分必要的。“文化”与“知识”在界定上的分野是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动因的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许多内在的动力因素,其中农村文化的缺乏从而导致农民文化思想素质不高是现时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村的人与文化共建。  相似文献   

9.
彰显统战魅力 助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统战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基层统战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彰显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魅力,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是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延伸和扩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着重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但不可回避,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本文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并对其做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成都环都市乡村旅游带的升级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乡村旅游热的兴起与成都环都市乡村旅游圈的形成,是成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背景。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并且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成都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升级更新的若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冯彪  盛华 《江海纵横》2008,(3):31-31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要从根本上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管理机制,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的作风,发展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昀 《江海纵横》2006,(3):9-10
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热火朝天地展开。绝大多数地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把功夫下在动员农民集中居住上,不顾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的苗头出现了;还有一些地方搞资金集约型典型,集中大量财力物力搞中看不实用,不能推广的所谓新农村建设样板……凡此种种,都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缺乏认识的表现。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治建设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制度。文章重点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社会发展巾的充分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其中,高校统一战线由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某种关联而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并在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基本上是在人治模式上运行,这种模式是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法治乡村"构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有必要确立法治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在治理模式上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实现这一变革,既有赖于政府的整体推进,也须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集中体现我党在新阶段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