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生态文艺学的诞生有其时代必然性。生态文艺学的研究现状。中国首届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召开有着重要意义。生态文艺学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境。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催生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文艺学问题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强化"现实"精神,突出关怀意识;强化"怀疑"精神,突出创新意识;强化"本土"精神,突出自主意识.这也是文艺学学术生长点得以创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以诗化的笔致,融生态主义思想于《海浪》创作中。她另辟蹊径,自抒机杼,注重生态智慧的异质性、多元性以及互补性,抵拒消除差异的齐一化和均质化,呈示了生态整体主义及生态美学等诸多生态思索。  相似文献   

5.
身体是欲望、工具、智慧的综合体.身体美学是对身体感性存在、超越性可能的发现和肯定.身体是个体存在的"小宇宙"与社会存在"大宇宙"的统一.身体美学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它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焦点,同时也应该成为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关注点,因为从身体美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及其启示意义.身体美学的生态批评内涵体现为:将身体作为思考人的逻辑起点可以发现人的在世存在的多重属性;肉身与精神的和谐可以外化为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生态学原则;身体的感性愉悦和自由解放是我们思考天人生态关系的起点与归宿.其意义体现为矫正身体伦理、弥合物我分裂、创造身心和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7.
应该站在创新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文艺学批评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文艺学批评以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和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检讨和疏理既有的文艺学成果,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美其所美,丑其所丑,使目前已经常态化了的学术霸权学术表演学术谋利学术复制学术滥造得以抑制,让学术创新之花得以盛开。  相似文献   

8.
文艺学批评实践的道路是寂寞者之路。《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20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从中映射出一个文艺学批评之寂寞践行者依稀前行的身影。《文艺学批评实践》包含文艺学批评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是一条尚未开辟的蛮荒小路,它既需要拓荒者具备文艺学批评实践积累的经验、学养和能力,也需要拓荒者具备第一次吃蜘蛛和螃蟹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实践,文艺学批评是一种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科学活动;而作为理论,文艺学批评则是对文艺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科学研究。从《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的篇章安排以及全书框架,不难依稀看出文艺学批评体系的轮廓。尽管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本无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文艺学及其生态的批评,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当然是很不一样的:传统的文艺批评对象——作家、作品、思潮等,感性而单一;着眼于文艺学学科巡视或生态建设的批评——对象为整个文艺学学科的诸方面、诸问题,即文艺批评的批评,文艺批评的条件、环境、队伍素质与培养等等,则繁复得多。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建设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思考的重点要放在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要放在推动国民健康的生态观和有利于生存环境改善的消费观、人生观的建设上面。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外生态学界"众声喧哗",致使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态的面目模糊不清。因而,遵循生态进步性、生态整体性与多样统一性原则对其理论特性予以探讨,不仅有利于生态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发展,也有助于人们清楚把握与准确使用这个概念,使之更好地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审美效益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德礼 《南都学坛》2002,22(1):50-55
回顾 2 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曲折发展的历史 ,繁荣新世纪文学批评 ,一是要寻求批评的学理化 ,希望批评家在中西文化的交融、整合中加强自身批评原理的建构 ,保持批评话语的独立规范 ,力避批评的传媒化 ;二是要提倡批评的多样化 ,在批评方法、批评家类型、批评声音、批评文体等不同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多姿多彩 ;三是力戒批评的意气化 ,希望批评家挣脱名缰利锁 ,排除怨恨心理 ,以平常心态对待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批评的自律性文学观是对文论史上被冷落甚至被抹杀了的文学独立价值的再次申说和改写。从“审美不涉利害”到“为艺术而艺术”,从“非个性化”到“文学的内在必然性”,从“本体论”到“意图谬见”、“感受谬见”和“起因谬见”,新批评将作品变成了一个与作者、读者和现实无关的独立自足的文本。这种绝对化的文本崇拜,使文学研究具备合法性、超越性和神性的同时也丧失了有效性、现实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改革,从而准确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形势下,以"双百"为指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批评是中国诗学的一种基本模式,接续古代文学的德本意识,是拯救浮躁凌厉、欲望泛滥的当下文学病症的重要武器。古代文学道德学重新发现文学的道德价值,它是拯救文学话语困境的积极应对,重建了文学价值体系。直面当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有效处理读者的接受期待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建构古代文学道德学指明了文学健康发展的绿色通道,也彰显文学批评的人文关怀力度,它有利于重估道德批评的现实价值,从而给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与中国文论重构等相关的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的缺失与偏误;在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追随与认同过程中,丧失了批评前行的多种可能性;建构中国的女性文学批评学,必然会推动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坛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文学批评家更是各执己见,有的给当代很多作家冠以"大师"、"著名作家"的称号,有的又打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的旗号,对很多作家作品大加贬斥,欲清之后快.那么中国文学该怎样走出现在这种局面,中国文学批评又要怎样做才能走上健康合理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四”以后的近一百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在“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播种期、同革命文艺实践结合的创造期、实践期和日渐边缘化期。新时代,则是再度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力图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伟业的探索期。文章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重点论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探索和发展的历程。文章认为,坚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对推动我国的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困境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0,30(1):61-65
当前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不凡的实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文学理论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的内在机制的影响,还受到主要来自政治经济、外来文论话语、批评实践等方面的推动。由于社会关注焦点的变移、自身在话语方式的转换与本体理论的建构方面滞后于文学现实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文学批评只有给予文学现实和文学经验更多的关注,重视文学批评实践对理论的建构作用,加强批评自身的实践力量,强调和突出批评的理论建构功能,积极参与本体理论的建构,增进对文学现实的阐释力,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