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超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哲学。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以“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为基本内容的实践哲学。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政治审美化)的合法性在于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阿伦特认为,判断是人的思想能力中最具政治性的,是典型的政治能力。判断作为一种政治性质的思想,体现了人的特殊性、多元性和人作为政治的存在。康德的审美判断重视人的特殊性,承认人的多元性,寻求公共可交流的基础,包含着其政治哲学中最伟大、最有创见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4.
从阿伦特的政治概念看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阿伦特的“政治”概念重新审视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政治性,对于长期流行我国文艺学界的文学——政治关系观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把文学的政治性和文学的自主性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势虽然广泛流行,但却建立在对于“政治”、对文学和政治之关系的狭义理解上,它把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中国极“左”时期——中的“政治”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政治”,并进而把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中的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普遍化为文艺和政治的常态关系。而实际上极“左”时期的所谓“政治”指特定的党派政治乃至政策,所谓文艺学的“政治性”实际上是指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必须为主流意识形态政策服务,其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理论知识生产所实施的控制。显然,这种特定时空语境中产生的文学理论和政治的关系,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据此而得出的文学理论自主性和其政治性不能共存的观察同样不具普遍有效性。如果我们像阿伦特那样把政治理解为在公共领域展开的自由平等的言行,那么,一种坚持公共关怀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必然具有政治性,笼统地否定文学的政治性,或者人为鼓励文学理论研究的非政治化,存在着使文艺学知识非公共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时空视野中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乃是当代的,当代的中国人只能考虑和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虽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政治的或政治性的,但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都无疑是相关于政治活动的。政治哲学所讨论的是具有政治性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每个人走什么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目的和环境;而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则取决于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类型,而在现当代,则取决于政治,取决于政治社会的建构。政治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就是要回答,政治是如何决定道路的,继而决定如何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历史是在历次政治思想演变的推动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时间、内容两方面界定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概念,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探析了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五类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整体画面,指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两大主题,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为中国近代美学思想撰史的专著还是不多见的。聂振斌著《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①对中国近代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历史分期、思想来源、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介绍了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美学思想。通观全书,有不少独到之处。一、作者以功利主义美学和超功利主义美学的矛盾和互补为全书的逻辑线索,建构全书的框架,这就与过去以哲学上的唯物与唯心的斗争,乃至以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为线索来写历史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罗国萍中国近代美育以外来思想为武器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同时又把传统的人性论、礼乐相济、自然无为的思想融合在外来思想体系之中。用外来思想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近代美育的基本特征。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经历了启蒙、开拓、分化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性质和特点,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所谓中国近代哲学沿用习惯说法,是指1840—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哲学,而且本文只对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主要形态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一位最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为中国古代哲学向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变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我认为只有把他所建构的近代哲学思想体系,放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发展的总链条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对孙中山的理论贡献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多元性"是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在对纳粹极权主义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中,阿伦特将人之生存的基本处境揭示为多元性;而平等、差异、言说、行动以及公共领域等概念则构成了理解多元性概念的关键性维度;并且阿伦特通过对宽恕和承诺这两种政治能力的探讨,试图去克服由人类的多元性境况所引发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第一,价值哲学的发展,是从自发到自觉。第二,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超越,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第三,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是用使用价值去理解哲学价值,是将哲学价值混同于功利价值,把哲学价值庸俗化。第四,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认为能够满足需要,即为正价值,忽视逻辑一贯性,在理论上陷于混乱,不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第一,价值哲学的发展,是从自发到自觉。第二,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超越,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第三,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是用使用价值去理解哲学价值,是将哲学价值混同于功利价值,把哲学价值庸俗化。第四,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满足需要界定价值,认为能够满足需要,即为正价值,忽视逻辑一贯性,在理论上陷于混乱,不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展开论述之前,先对“参政”一词作个简要界定。所谓参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来说,它主要指参与政党、国家机关和政治性群众团体等组织的领导活动。就广义而言,它是指参与政治领域中的一切社会活动。本文在狭义范围内,探讨女  相似文献   

15.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性质和形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想就中国近代(指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同)哲学的特点和形态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学术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全面的。不同于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三大转向:一是科学化转向。近代科学和哲学分离,近代科学获得巨大进步,哲学模仿科学,追求成为严格的科学,导致哲学不再主要关注给人生提供价值和意义;二是政治化转向。哲学和政治的结合导致哲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哲学化。哲学政治化导致哲学变为意识形态,政治哲学化导致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和享乐化;三是历史化转向。近代西方哲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哲学被看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而不能脱离历史时代,结果哲学陷入了历史主义的洞穴。认识近代西方哲学的“三大转向”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唐家柱,安徽巢湖人。1965年参军后曾任宣传干事、政治教员、教研室主任、政治干部教导队副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理论辅导室主任等职,现为空军雷达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讲授过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军队政治工作等多门课程。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个,独立完成和正在完成学术专著各一部,参与撰写学术专著两部,参与主编教材三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获奖,多篇为报刊转载。立三等功三次,受嘉奖多次,1996年被评为空军优秀教员。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和严峻的国际环境赋予唐家柱深沉的忧患意识,促…  相似文献   

20.
这里近代的概念,是指1840-1949年。关于这近110年间中国的经济史,我认为,大体上是应该分作三个阶段的。要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必然又会涉及到人们久已认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个政治概念,半封建是经济概念。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外国资本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所谓“半封建”,是指“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①。如果说外来的政治因素在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