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包含劳动、社会性、意识、自由等方面,是“四位一体”。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人的本质”概念为历史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预设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的本质得以彰显。同时,历史进步趋势与个体本质之间存在着背离现象。人的本质的承担者是整体人类社会,只有通过超越异化,变革社会体制,才能实现社会历史进步与个体本质的统一。他的这些见解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及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里指出:“全部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作为自然底向人的生成,所以他关于他经过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他的发生过程有着直观的无可反驳的证明.”人的社会实践不仅造就了人的基本才能和品格,而且这种才能和品格的物化(包括在“人化自然”中,实现自身的改造),创造了整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如果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那么,艺术的历史和艺术品同样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的确证,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标志.艺术本质特证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4):95-99
对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追问与回答,人类从未停止过,但直到马克思才科学而又系统地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了人的本质。一个是人的类本质,另一个是人的个体本质,这两个本质都立足于人的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不同方面的展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他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当代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求大工业时代的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生的理论主题。从这一主题出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揭示了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并指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必然归宿,即全人类摆脱盲目的自然力、社会关系以及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变革社会关系,建立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深层本质。如果说“自由、平等、博爱”曾经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旗帜的话,那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和历史能动作用过程的统一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同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得社会财富的生产是真正生产完整人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包含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它们是彼此衔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可以是一个三层次的系统: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实质是以劳动为核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辩证法,其历史趋势是经由劳动解放的人类解放,从而使劳动成为解放人而不是奴役人的手段。正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赋予劳动的辩证特性和解放性力量,使得劳动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这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彰显了现实性与超越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把人的本质被归结为社会关系,其依据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一次清算,第六条集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直观理解,抽象地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为人的本质。同样,把社会关系归结为人的本质也是向经验主义的回归、向费尔巴哈的回归。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确切地规定人的本质,而是给出了探寻人的本质的思想理路,即从人的现实性出发,综合其全部社会关系。根据马克思其后的著作,我们认为,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运动,以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马克思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认为它并不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熟的科学理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产是多元的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各种生产能力的整合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物质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首次对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其中,马克思分析了作为人类本质的自由自觉劳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现实主体和内在动力;同时,以异化劳动为关键词,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对类本质的压抑与背离,勾勒出世界历史朝着扬弃异化、扬弃私有财产方向发展的未来图景。"人的类本质复归与世界历史进展之间内在的统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独特主题,它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为当代人探索自身与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论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术成果的技术哲学思想中,可以挖掘出丰富的、非凡的关于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从对人的本质分析入手,指出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进步和发展是以其自身的多样性的异化得到表现的。而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在本性上都是技术和工业的一个结果。马克思把人的片面化,看作历史展开并完成自身的一个必要的、不可剔除的内在环节。但人类异化的克服,从根本上仍然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与工业文明。技术与工业文明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力量,同样也是人类最终获得自由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最基本线索。这一演变过程推动了马克思从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说明历史,过渡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类本质哲学分析了个体与类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将其展开为"双重逻辑"。在当代社会,个体与类之间矛盾关系的展开,不仅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更凸显出加强国际合作、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是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历史向度和逻辑向度的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在历史向度中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在逻辑向度中使类本质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升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本质"理论基础思考,不仅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更丰富了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时代内涵,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的思想形成历程来把握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马克思从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并且由生产力来决定。人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这就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发展规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一个统一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实现人的本质观革命变革的显著标志。物质生产是考察人的现实的基础,人的本质由人的社会实践所决定;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依据;人的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人的重要特性;人的集体性和群众性是人的理论的重要内容;人的异化只是生产发展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前提;用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来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形态的界定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人的需要,需要推动人们与自然作斗争,从事劳动,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人类社会俱来。生产力是标志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只有从生产力的角度才能对人类社会作出精确的描述。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而生产关系只不过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而已,马克思一般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主要是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统一起来,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先哲贤人对此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求索。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具体本质的统一,并提出较为系统的人的本质理论,使人的本质观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对人的本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