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的开采,对于发展工业有重要的关系。特別是重工业的发展,沒有矿山的开采,就很难想象。中国的矿产的发現和开采利用,是有悠久的历史的,但是由于長期的在封建主义統治下,沒有得到发展,到了十九世紀中叶,外国資本主义势力侵入到中国来,侵略者的商品傾銷和軍事进攻,使统治政权中的一部分官僚,認識到要謀“富国强兵”,必須学习西洋,发展工业。因而也注意了要开采矿山。然而外来侵略者以强大的武力和大量的投资,在中国疯狂的掠夺,使中国的矿山也多落入于侵略者之手。逐渐开采了的矿山,却不利于中国人而便利于外国侵略者,这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中国的矿业也和其他事业一样遭遇到种种困难,同时在这里也表現着各种斗爭。 現在在这里介紹一些史料,說明矿山在封建主义統治下是怎样的被禁止开采和限制其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后,怎样对于矿山的掠夺和形成的各种的斗爭,以及对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材料引用錯誤和不当的地方,請讀者多給予批評和指正。  相似文献   

2.
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战爭爆发以后,清朝封建統治的中国,閉关自守的大門已經被闖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逐漸的扩大,中国的封建势力被破坏,使中国逐漸走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是傾銷商品,进而就是找取原料和廉价的劳力,来发展他們的資本主义。中国地大物博,工业落后,当然就是他們最好的市场和原料的采集地。发展工业的重要基础是矿山的开采,中国有很多矿产资源当然不会被侵略者所忽略,而是被他們所重視,并且积极的撮取利用。所以到了第二次鴉片战爭(1857)以后,侵略者也象撮取航权、路权等一样来掠夺中国的矿山。侵略者为着掠夺,便作种种宣傳:“癸酉年(1873)西报称:德人游历中国,曾遵直隶、山东、湖南、湖北等省,探悉矿产极富,煤矿尤多,复聞山东、山西、云南  相似文献   

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租界的建立,并无正式条约为凭,而是外国侵略者用欺诈手法,利用清政府官僚的愚昧无知而逐步形成的。这是外国侵略者插在中国躯体上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昏庸误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1860——1862年上海人民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太平軍进軍上海的斗爭,是上海人民繼小刀会起义后,又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在上海人民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輝灿烂的一頁。 1855年2月小刀会突圍以后,上海的中外反革命統治势力便加紧了对上海人民的压迫和奴役。西方資本主义侵略者在“租界”內組成了殖民政权机构“工部局”、“巡捕房”等等,1856年又从中国人手里正式夺取了海关,使上海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上海人民不甘心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封建  相似文献   

5.
一、緒言唐代兵制的衍革,約可分为府兵、彍騎和方鎮兵等三个階段。新唐書五○兵志:“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勢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变而为彍骑,彍騎又廢,而方鎮之兵盛矣。”这里不僅集中說明了唐代軍事制度兴廢变革的歷程,而且还透露出唐皇室統治集团跟地方軍閥彼此攘夺軍权的这一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关系。唐初府兵制基本上仍系承襲拓跋魏、楊隋以來建筑在農村公社及其相适应的均田法基礎上的旧制。武后时,由于商業資本开始作空前的發展,庄園經济普遍發达,均田法便在農村内部土地私有化和大土地所有者進攻的过程中加速趋于崩潰,府兵制也就随之瀕于瓦解。唐政府为了挽救其軍事統治  相似文献   

6.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租,為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開闢了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當時佔統治地位的地租,並不是代表平均利潤以上的餘額的資本主義地租,而是極端殘酷、極端野蠻的封建主義的地租。這種封建地租的基礎,就是封建地主直接統治依附的農民的封  相似文献   

7.
論金代猛安謀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破坏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猛安謀克是金朝統治时期女真族一种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組織,研究它与研究辽清的头下軍州和八旗制度有着同等的意义。不过在目前史学著作中,对猛安謀克这种制度的性質,以及它产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在看法上还不是一致的。比如有的認为猛安謀克在金政权建立以前是一种生产組織,而后来在对辽宋战爭中則变成了軍事組織。有的認为猛安是代表部落联盟中的部落,謀克代表氏族,是一种地方团体的組織,也是一种軍事組織。有的認为猛安为部落单位,謀克为氏族单位,猛安和謀克的首領都称勃极烈,到了金政权建立时由氏族組織轉化为軍事組織,这种制度一变再变,到了熙宗以后既是軍事編制,又是生产单位,同时也是地方行政组织三位一体的封建組織。也有的把猛安謀克看是单純的軍事組織或軍事貴族。这些分歧說明了我們对这种制度的探討还是很不深入的。为了对这个問題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我認为有必要对猛安謀克本身发生、发展和破坏的历史做一个全面的考  相似文献   

8.
湖北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一样,具有光荣的革命爱国傳統。外国資本主义侵入湖北,并与封建势力相勾結,共同压迫剝削人民的过程,也就是湖北人民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过程。为紀念偉大的义和团运动60周年,本文仅就1900年前后湖北地区的反洋教斗爭,作初步的介绍和論述,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于这段历史的重視,共同作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封建的統治阶級——地主、貴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則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貴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將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給地主、貴族和皇室享用。这种农民,实际上还是农奴。”这是  相似文献   

10.
鴉片战爭的炮火,終于轟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門。由于外国資本的侵入,迫使中国封建統治者屈膝于洋人脚下;由于阶級的本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又可恥地纠合在一起,更疯狂地压迫中国人民。从此,中国就逐渐淪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所以,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斗爭的历史。由于思想認識和阶級局限性,当时  相似文献   

11.
“让步政策”論者,都同意漆俠同志提出的这条理由:“新当权的封建統治集团在革命的压力下,不得不对农民实施‘让步政策’”。人們提出怀疑:革命压力,对地主阶級来說,是无时不有的。为什么沒有从秦二世、隋煬帝身上“压出”“让步政策”,而独独从汉高祖、唐太宗等人身上“压出”了“让步政策”呢?于是,他們马上出来堵漏洞,說:“不能认为任何压力,都会使剝削阶級让步”,“…‘让步政策’…只是在农民阶級的阶級斗爭压力下的某些时期才会出现。”意思是說,只有在农民大起义之后,才会出现。最近,漆俠同志在坚持这个观点的同时,又做了一次修补:“并不是任何一次大规模农民战爭之后都會出现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出现,意味着革命农民的胜利和地主阶級的失敗,意味看失敗者在农民革命胜利的面前訂立一个‘城下之盟’。”总之,“压力論”的調子,被他們弹得越来越响。这样,“让步政策”論者就給我們提出了一个极需解决的問題,那就是:他們所高談的“革命压力”,同地主阶級的政策之間,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法家与韓非     
(一) 法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历史发展到战国时代是一个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封建宗法制度逐漸解体。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达,推动了社会的進步,并有力地破坏了公社制和氏族制的殘余,也就是破坏了井田制和宗法制。因之許多貴族下降,一部分庶人上升,形成新兴的地主階級。这一階級的人数逐渐多起來,包括大、中、小的土地所有者。在宗法封建制的时代,農民基本上有兩种类型,一种是居于都鄙的農民,他們耕种着井田,是國家农奴性質的農民;一种是居于国中和乡遂的農民,他們耕种的不是井田,采取什一而稅的徹法,是自由身份的農民,他們有当兵的义务,屬于“土”的階层。宗法封建制破坏而后,这些農民的地位都有变动,多数原來的国家農奴,变作新兴地主階級的依附農民,原來的自由農民,有的因战功,而上升为統治階級;有的下降,则出路同于过去的農奴,韓非子詭使第四十五曾经指出这种情况道: 悉租稅,專民力,所以备难充倉府也。而士卒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談人性的思想家很多,众說紛紜,爭論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人性看成是先天的、抽象的本质。无論主张性善、性恶或性善恶混的,都把人性說成是超然存在、与社会关系沒有联系的东西。可見他們的人性論是唯心主义的,他們的爭論是形而上学的。其次,他們还把人性的善恶标准絕对化,不以为人性善恶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而且在同一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的阶級地位的人,其善恶标准也根本不同。这些思想家所謂善恶的标准,都沒有超出維护剝削制度的需要,如把仁义礼智之类的封建道德作为善,把反对这种封建道德当作恶。因此,他們的爭論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当时的統治阶級效力。  相似文献   

14.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治方面,罢九品中正,海内一命以上之官,皆由吏部辟暑,煬帝时,并建进士科来选拔官僚,这样,对世族也是进一步的削弱。由于隋皇朝一貫以来,在經济、政治各方面打击士族,因此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动,士族也参加农民起义,来反对隋皇朝的統治。他們还列举了当时地  相似文献   

15.
一、谭嗣同變法思想的淵源在十九世紀末期中国改良派所從事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中,譚嗣同代表比较急进的一翼。我们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谭嗣同思想在某种程度内表现了唯物论的傾向,表现了对封建的旧制度、旧文化挑战的勇气。谭嗣同的这种变法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构成改良派的组成份子,实际上都是和封建势力有相当联系的资产階級的代言人,他們不滿意封建統治,要求变法维新,却又站在和农民革命敌对的地位,并对外国帝国主义抱着种种幻想,这种观点也同样表现在谭嗣同的著作中。 譚嗣同的代表作品是‘仁学’,在‘仁學’中,谭嗣同吸取了关於①西方的哲学与科学部分:包括新约、算学(几何)格致(天文、地輿、全体、心灵)社会学;②印度哲学部分,包括华严,心相诸宗;③中国哲学部分,包括孔、孟、荘、墨以及司马迁、陶潛(淵明)、周敦頤(茂叔)、张载(横渠)、陸九淵、王守仁(阳明)、王夫之(船山)、黄宗义(梨洲)等人一系列的学说。据他自己说: ‘凡为仁学者,於佛书当通華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暴风雨时代,也就是黄梨洲所說的“天崩地解”的时代。所謂“天崩地解”,一方面是指伟大的朋末农民战爭,推翻了腐朽的,已成为僵尸的明王朝,另一方面是指滿族統治阶級在部分无恥的汉族地主的帮助之下,从农民軍手里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在整个中国地区建立了以滿州貴族为主的新王朝——清王朝。象这样的历史剧变,在过去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晉室的南渡与南  相似文献   

17.
东汉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汉时期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特点。东汉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由不够成熟向成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封建地主制经济较前有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大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特别是富民地主中的大商人豪强的经济力量大为增强,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地主田庄;主要生产者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了;在地主阶级内部形成了世族地主阶层。  相似文献   

18.
鴉片战爭之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約”,上海被迫开放为对外貿易的通商口岸,从此,上海港就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大据点。一八六○年前后,外国轮船开始侵入我沿江和沿海,上海港的轮船航运迅速发展起来,以美、英为首的各国侵略者,又在黄浦江两岸强占土地,建造了大批轮船碼头,为他們的侵略活动服务。外国侵略者最初建造的轮船碼头,主要集中在苏州河以北虹口沿江地带,后来逐渐扩展到浦东、杨树浦等地,沿着黄浦江两岸,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监察机构的加强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官僚系统中腐朽黑暗的势力,促进了官僚制度本身的自体调节和不断更替,保障了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官僚地主专权的国家,官僚系统在封建政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负担的减轻和加重,政治经济危机的加速和缓解,都与官僚系统密切相关。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减缓官僚系统的腐朽,就要不断地去除污垢,化解溃疡,促进官僚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自体调节。监察机构作为维护国家纲纪和风宪之司,其矛头所  相似文献   

20.
中东各国的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級一向爭夺的主要目标之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之后,美国垄断资本家就对中东石油提出了要求,不过当他們开始向中东侵入的时候,中东各国已經被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两国瓜分了,他們只好扛着“门户开放”的牌子,一方面对英法政府施加压力,另方面,对中东各国的統治者进行威胁和利誘,才在中东主要产油国——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分得了石油开采权。从此,美国垄断資本就貪婪地吸吮着阿拉伯人民的血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美帝国主义集团借口与法西斯作战,进一步排挤英法势力,侵入中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