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在延安讲过:“《西游记》中的白龙马驮着唐僧师徒历经磨难西天取经,我们共产党人要学习白龙马精神,驮着中国人民去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已到花甲之年的我就给自己取了个“老白龙马”的网名。  相似文献   

2.
从聆听开始     
钟震玲 《公关世界》2009,(12):42-43
有销售人员提问:“经过培训,我们确实觉得讲故事是个好工具。可回到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我力图向客户讲一些故事。可现在的客户每天接触到的销售太多了,他们都精了。我这边故事还没开始了,他们就说:‘你又开始忽悠我。’于是,我只能按他们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我似乎没法进入到一种顺畅的销售过程中,也很难和客户建立起不那么公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见到袁桂君的时候,他掏出两样东西:一根香烟,一张名片。 烟是好烟。“我不领津贴,他们就送盒烟给我。”名片上则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江临天下居民委员会主任、业主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4.
周波 《金色年华》2007,(12):33-33
我感觉,一到高三,好像一切都不同了,爸妈一改从前的“怀柔”政策,开始管束和督促我。原来特别希望他们管我,可是现在我不想受他们的管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对我的关心中透露着不信任。难道我就这么笨,要他们不停地催我笨鸟先飞?我不想听这些话!我好想告诉他们我心里的想法,但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长大的孩子是不能有自己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50-50
42年坚守乡村,村医老郭如今最惦记谁来接班。“我原想最多干到明年,但村里就我一个村医,现在暂时没人来接替我,我要是不干了,村里就没人给百姓看病了,我不忍心。”在宁夏银川,有这样一个400多人的群体,他们工作在医疗体制的最基层单位,是医疗体制散布在农村的“触角”,他们没有编制,也无社会保障,而且目前这个群体还面临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的状况。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被称作赤脚医生,现在被称为乡村医生。郭占水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每晚到村广场跳健身操,村老年协会则给他们记“工分”,年底再给他们发“工资”,这样的新鲜事就发生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三街村。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当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行当在中国初露端倪时,我一位家境颇小康的女友兴致勃勃地循着报纸的广告前去感受了一番,回来时择了若干张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股陇照,再看看女友本人,似乎没见什么起色。女友想为自己此行辩解几句:“他们给我提建议来着,告诉我适合穿啥颜色的衣服,还教了我一些化妆的技巧……”可不知怎么声音越来越低,“咳,我这不就等于花大价钱拍了一套大路货的股俄照吗?”形象设计发展到今天,按说应该大红特红、大紫特紫才对,然而不知为何,伊却红得有些遮遮掩掩。一般老百姓对形象设计的认知也就是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我们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有时候,孩子吵闹不已,我们忍不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越小的孩子越不了解成人,越容易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他们会想:“爸妈不爱我了。”  相似文献   

9.
两个孩子     
光明 《现代交际》2005,(4):60-60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讲演。演讲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相似文献   

10.
记得那是一次培训课.专门为某个社团新进社工开设的培训课.我给他们讲的是“如何做个好社工”。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社工激动地冲到我的面前.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兴奋地说:“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吧?!”未等我回答,他又不住地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11.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刚刚学完《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那时还没有合适的教材,老师就给我们复印了一本繁体字的书,这书看得有点别扭,里面案例中的对话都很奇怪,案主都叫“阿明”、“阿杰”,一看就不是本地人。那时我还没意识到,这本“盗版”的教材正是香港社工给我上的第一堂启蒙课。很可惜,这课程距离当时的我们还有点遥远,那位老师讲得不清不楚,我也听得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2.
在出版界工作,总有机会应邀参加文学界年轻朋友的小聚。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至今一直单身,每到这种场合,我虽然总是精心地设计与包装自己,但我实在不愿意让人们——尤其是那些男人们觉得我太刻意。和这些年轻的文人朋友在一起,虽然他们有时聊天儿也很放肆,可我总还是乐意参加。和他们在一起好像年轻了许多,而且那种快乐也是其他场合里没有的。每当酒至小酣,总有人领着头儿地往大学校园恋爱生活的话题上引,也常常讲一些有“颜色”的段子佐餐,我在其中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随声附和太“那个”,不附合又太各色。他们呢?一边开玩笑说我是“未成年青少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伺母     
2012年11月中旬,余秋雨的老母突发中风,病情危重,失去意识。他得知后立即从北京赶回上海,陪妈妈最后一程。几个早已安排的课程,他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他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我这门课,没法调。”  相似文献   

14.
王景龙 《老年人》2010,(6):52-52
问:因买新房子缺钱,儿子儿媳提议我把自己的旧房子卖掉,将购房款资助他们买房,之后我和他们一起住到新房子里。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可是,前不久,儿子儿媳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媳”。  相似文献   

15.
石敦奇 《当代老年》2010,(11):54-54
到药店买了36元钱的药,让服务小姐给开发票,却告知发票刚用完,让下次来买药时一起开。在药店遇到这样的情况好几次了,知道嫌数额小,怕浪费他们的发票,以此来推脱。我一下就火冒三丈,拍着柜台大声说:“你们少来这一套,想赖掉给我开发票,没门!”  相似文献   

16.
故事的力量     
一家理发店里,一个长头发的人向喋喋不休的理发师问道。“你给我理发的时候,为什么总讲一些魔鬼及强盗的故事呢?”“对不起,先生。”理发师答道:“你知道吗,当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你的头发就会竖起来,理发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7.
萧剑 《公关世界》2008,(2):39-39
福州一位用户给青岛总部打电话,希望能在半个月内派人到他家维修电冰箱,不料第二天维修人员就到了他家,用户简直不敢相信,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乘飞机过来的,这位用户感动得在维修单上写下这样一句真挚的话:“我要告诉所有的人,我买的是海尔冰箱。”坐飞机去维修电冰箱,海尔似乎有点儿“傻”,然而正是凭借这种一切服务于顾客的“傻”,  相似文献   

18.
“嗨,给你讲个笑话,你别哭啊,就算不好笑也别哭。” 这是我妈在讲那个笑话之前的心理活动写照,我猜的。 我妈年轻的时候没怎么读过书,不是文青,不那么细腻。很多凄惨的事情她都面不改色地当笑话讲了。这一点都不奇怪,有些人天生粗线条,总是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其实他们是善良的。高中时我有个哥们儿,特别憨厚老实,毕业前我俩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黑加仑(其实是他毕业,我留级了),他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过凤楼镇小栗园村一位老人骨折后,3个儿子不给医治,村里老年人协会的一班人得知后,将其3个儿子和孙子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政策、摆法律,最后,3个儿子不但给老人治好了腿,还争着赡养老人。目前,遍布陕西省商洛市农村的千余个老年人协会已成为广大老年人的“娘家人”和村两委会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0.
《伴侣(A版)》2014,(5):32-32
问:今年1月4日我休完产假到公司上班,得知目前公司状况不好,我的岗位没了。但是法律规定女员工“三期”内不得作为裁员对象,公司就给我放假3个月,从1月5日起到4月5日为止。就公司经营形势看,3个月的假期结束之后,我也未必能回去正常上班。如此耗到合同期满,还不如直接辞职。但如果我主动辞职,还能追究公司的违约责任,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