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 量词 NP"结构中,数"词一"或"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隐现,从而造成这种结构的两个变式":一 NP"式和"量词 NP"式。量词、NP及句法位置是这两种变式形成的主要制约机制;此外,结构前动词的音节和附着成分、结构与动词的亲密程度以及话语的语义重点,"对量词 NP"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深层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的理据等是制约产生这两种变式的主要原因,两种变式在语用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试论语式     
语式是指短语的语法结构的格式,即指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短语的结构格式。具体可表述为:由词类序列形式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语用功能的形义匹配的短语结构格式。基干语式是"语型-语模"的结合体,语式自身整体的、独立的语用功能意义称为"语式义"。语式分析,是对某个特定语式的"语型"、"语模"、"语类"(语式义)以及该语式在句子或句式里的应用性进行的分析。笔者在本文中对若干语式作出的构拟和描述,旨在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3.
"NP中的NP"构式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构式的功能接近但又不全同于名词性成分。"NP中的NP"构式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极性量,构式的整体意义是"典型/超级/绝对的NP",具有认知凸显、极性评价和主观表态的语用价值。并非所有名词性成分都可以自由进入"NP中的NP"构式,构式要求构件NP一定不能是单音节名词,而且前一NP还必须是一个类概念。"NP中的NP"构式是在"NP中之NP"的类推作用下,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而衍生的一种构式。  相似文献   

4.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式是指短语的抽象的语法结构格式。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式来看,我们把NP的VP短语的语式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NP领事+的+VP名物化名核"。这种语式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下位类型:"NP施事+的+VP名物化动核""NP系事+的+VP名物化性状核""NP受事+的+VP名物化动核"。第二大类是,"NP限事+的+VP名物化名核",从语义上分,限事分别表示时点、时量、数量、工具、处所、方式、性质等语义格,可分为"NP时点+的+VP名物化动核""NP时段+的+VP名物化动核""NP性质+的+VP名物化动核""NP工具+的+VP名物化动核""NP处所+的+VP名物化动核""NP方式+的+VP名物化动核""NP数量+的+VP名物化动核"等7个下位类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言学术语,同语反复是永真式的同义词.同语反复句具有和矛盾句不同的语义内涵、会话隐涵及语用推理,同语反复会话隐涵具有民族性和可变性.  相似文献   

7.
从语篇的语义、语用上的隐含及信息处理两个角度,对研究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三种语义连贯问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指出(1)语篇中句子缺乏上义句或下义句;(2)语篇中句子顺序安排无主次之分;(3)语篇中句子结构安排不当是造成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即"存在(小)句"或"存在结构")的语篇功能。本研究表明,除了在"话语修复"中的"更正功能"外,该结构主要有三大功能:语篇发起功能、语篇延续功能和语篇总结功能。语篇发起功能又可分为三类:引入主题功能、铺设场景功能、标明体裁(及同时引入主题)功能。语篇延续功能又可分为九类:(1)发展主题功能;(2)预示话题转换功能;(3)突出典型事例功能;(4)着重确认功能;(5)列举功能;(6)提醒功能;(7)建议功能;(8)补偿(信息)功能;(9)评价功能。所有这些语篇功能最终被绘制成一个分类表。  相似文献   

9.
语法学界对"S+VP+的(+NP)"结构中"的"字的词性有四种意见:(1)结构助词;(2)语气词和结构助词;(3)时体助词;(4)语气词。这四种看法各有局限。"S+VP+的(+NP)"实际上是一个同形结构,其中的"的"不是同一个"的",而是三个不同的"的"。当"S+VP+的(+NP)"为偏正结构(包括"的"字结构)时,其中的"的"是结构助词;当为主谓结构时,有两种情况:常处动宾之间且不可省去的"的"是时体助词;处于句末且可省去的"的"是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日语反复语之间的语义差异,揭示了名词型同语反复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认知语用进行了阐释,指出名词型同语反复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反复语在具体语境中相关的一组信息群与反复语属性相关的另外一组信息群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引用心理语言学的实验阐明对同义反复语的理解既需要常规知识,又需要依靠语境。同义反复语的含意是可以推导的,其推导机制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来加以阐释。同义反复语的理解需要运用转喻推理。  相似文献   

13.
同义反复是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中,由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用现象,主要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关系.通过对汉英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对比,了解该现象在两种词语结构中的差异和原因,从而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两种语言在形式相异下的语义对等.  相似文献   

14.
名词性同语含意的认知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性同语是言语交际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看似一个毫无意义的形式,却蕴含了复杂的意义内容。其隐含意义是可以推导的,而且这种含意的产生表明了语言运用的认知过程。其推导机制可以用心理认知的一些概念理论来加以阐释,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喻映射、范畴化以及心理空间映射。  相似文献   

15.
指人名词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谓语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名词直接充当谓语是汉语所特有的现象,我们称这种句式为名词性谓语,亦即“NP1—NP2。”句式。并非所有的名词性词语都能直接作谓语句,所以,本文着重讨论NP2所特有的结构、意义类型及其述谓性特征,从而对“NP1-NP2”句式作出一定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跨语言语料为基础,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基于作论元的名词短语(NP)的语义性质的作格分裂模式。格结构中的论元NP具有指示性。将充当论元的NP按指示性的强弱分为不同的NP类,即为NP指示性等级。调查表明,基于NP指示性等级的作格分裂模式不仅适用于格标语言,也适用于汉语这样的非格标语言。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的作格分裂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角色参照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阐释,研究发现,分裂移位是在语用交际功能的驱动下焦点结构转化的结果。前移位结构中,话题成分位于句首,需要加以强调的具体信息占据潜在焦点域;后移位结构中,提供背景信息的非核心成分位于句首,核心论元占据句末潜在焦点域。角色参照语法结合了语义和语用观点,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