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分为经济变量传导和经济主体传导两个方面,前者可以概括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后者的过程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微观主体,后者是前者的原因,二者统一于整个传导体系.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包括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规则的制订,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模型、变量的设定等方面,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划分为归纳、演绎、简化三类问题,其中简化方法对于解决货币政策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贝叶斯方法在处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所面临诸多挑战与改革问题,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经验,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深化我国货币政策改革,对实现国家的特定经济目标与中介目标,以及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海侠 《统计与决策》2006,(23):109-110
货币政策实施以及政策工具的选取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中央银行使用何种变量作为政策工具,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不断涌现,但却不完善的条件下,如何视具体情况针对各种扰动,进行适时和正确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经济态势,并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从现实的经济表现中测度其影响?货币政策态势就是从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中抽象出来的不可直接观测的,但却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的指标.测量货币态势的目的就是从一些能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和国家货币政策的经济变量中,分离出由于政策当局的货币政策改变,而引起的宏观经济变量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根据货币政策的特点,货币政策指标分为两类:连续性货币政策变量和离散性(非连续性)货币政策变量两大类型,前者如货币供应量、居民储蓄额等政策;后者包括银行利率调整、关于调整货币政策的官方讲话等,这些往往又称为政策事件.根据相关文献,连续性的政策属于中长期性政策,它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对股市运行及公司投资产生的是中长期效应;离散的政策事件属于短期性政策,它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是直接的,对股市运行产生的是短期性冲击或波动.  相似文献   

7.
战明华  许月丽 《统计研究》2006,23(11):48-53
在具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制是:以贴现率、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为三大政策工具,以利率或货币存量为中间目标,通过政策工具的调整来达到中间目标,进而实现一定水平的通胀与产出的最终目标。不过,不论中间目标是利率还是货币存量,由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在初始都会影响到货币供应量,而根据IS-LM理论,这种初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首先影响的是货币市场上的利率,进而通过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相互作用而影响最终的产出。因而,在货币整个传导机制中都存在着货币—利率传导链条。可见,一个有效的货币—利率传…  相似文献   

8.
一国的货币政策一般都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目标四个方面.所谓中介目标又称中间目标,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须首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国家宏观政策实施的根本性目标,是中介目标导引的前提和方向;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和中介.国家中央银行先确定中介目标,通过中介目标的实现,来逐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因而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徐小君 《统计研究》2015,32(10):12-20
为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本文将工资下调刚性与价格下调刚性特征构建于宏观结构模型,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信贷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及存贷利差政策都在执行方向和力度上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且不同种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确定政策工具在数量上的执行力度都有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有效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皓  陈述云 《统计研究》1999,16(11):42-45
在经济分析中,常常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断。例如,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需要对可供选择的不同的政策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而判明货币变量与名义收入和通货膨胀等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是这种政策有效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可以根据经济理论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初步判断,但由于不同的经济理论所依据的前提假设不一致,使得有时单凭经济理论很难作出合理的判断,甚至有可能会给同一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近乎完全相反的判断。因此,用统计推断的方法,从实际观测数据中得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经验判断,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主要有货币量、贷款量和利率三类指标。由于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微观主体预期以及中央银行的相机抉择,在研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指标的滞后变量和超前期变量。在这些众多变量中,中央银行应该着重监测哪些指标呢? 一、样本与数据处理 1、指标设置文中经济增长指标采用了季度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GDP。由于中国对于季度GDP是以累计的形式统计  相似文献   

12.
程贵 《统计与决策》2013,(3):158-161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货币稳定指数MSI,利用1993年1季度-2010年1季度数据和VAR、SSPACE、GRACH等检验方法实证得出:货币稳定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资产规模扩张情况下的币值稳定;MSI与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双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与当前的币值稳定指标—通货膨胀率存在单向显著均值溢出效应;货币稳定指数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变量—短期利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0、m1)与MSI之间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因此,更为精确地计算MSI各指标权重、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债券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债券收益率曲线也隐含了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和货币政策意图。为了准确识别债券利差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以国债日交易数据刻画债券期限利差、以企业债券日交易数据构建债券信用利差,并选取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债券利差和经济增长共4类经济变量构建TVP-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债券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时变关系。结果表明: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对于货币政策都存在潜在的传导机制,在短期均可作为研判经济波动的领先指标;但是由于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的时滞性,信用利差对于通货膨胀的跟踪程度较弱。因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充分挖掘信用利差信息,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预调微调;二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自身建设,提升市场信息映射经济预期的准确性;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涛 《统计与决策》2007,(14):115-116
本文依据货币需求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为解释变量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完善了已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框架。并得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前,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上急于求成,市场出现短缺状况,投资、消费双膨胀,经济易于过热,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总体上是与通货膨胀作斗争.1997年以后,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相对过剩,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严重不振,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目的从抑制通货膨胀转向克服通货紧缩,从抑制社会需求转向扩大总需求.总体上说,前者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是稳定货币,后者的重心则是经济增长.因货币政策日标的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也随之发生改动.  相似文献   

17.
左喜梅 《统计与决策》2022,(19):145-149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将货币政策变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的内生部分剔除,运用货币政策外生变量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能显著抑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其抑制效应有2期滞后;单独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扩大货币供给量无法实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标,但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扩大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则可以有效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了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M2和新增贷款规模的月度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取GDP和CPI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比较中介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应,目前,可以将新增贷款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19.
从对利率预期的角度探讨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将该传导机制细分为两个阶段: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和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理论建模和实证发现:两阶段的传导都非常有效,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确实存在。将两阶段结合起来看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发现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还表明: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线中包含的信息;央行的货币政策遵循了逆周期的原则,很好地熨平了经济的异常波动;应当提高货币政策体制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形成稳定的长期利率目标。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曦  邹文理 《统计研究》2011,28(12):55-65
 本文采用理论引导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反映我国特定利率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结构理论模型,表明货币政策的三个作用渠道: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实际产出效应。之后以其为指引,识别模型内、外生变量,限制变量当期冲击的作用特征,以实现对SVAR模型的整体识别和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货币增长率增长1%,将使沪市和深市股价分别上涨1%和0.7%;②货币政策的瞬时影响在第3个月时最大,第6个月之后基本消失;其累计影响具有持续性;③沪深两市的政策反应略有不同;④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流动性效应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解释力分别达到91%(沪市)和70%(深市);通货膨胀效应有一定正向影响,产出效应体现出微弱的负向影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在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应该对股市动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