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观,选择典型的有创新文化特色和突出创新业绩的成长性企业中的成熟的创新型职业经理人为调查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获得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基本要素和具体要素序列标准,作为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实际状况的对比参照体系,以寻测当今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缺陷,为培养和提升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为选拔优秀的创新型职业经理人,提供借鉴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只有师资队伍的创新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实现有效创新.新世纪的"两课"教师应当具备五个方面的创新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方式;务实观念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信息观念和信息运用能力;创新人格因素,包括科学精神、开放性思维和开拓型作风等.  相似文献   

3.
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不仅是通过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科学知识、文化和新的生产技术,而且“创新更应是一种组织功能”。企业组织只有形成了创新功能系统,才能获得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并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持、驱动企业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的创新素养系统。本文就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具体构成要素及其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结构化、动态发展及层级驱动的创新素养系统观,为培养和选拔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创新素养方面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职业经理人创新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最强动力,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文章论述了区域创新活力与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激活区域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冉龙  黄纯 《学术论坛》2012,35(8):199-204
随着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推进,复杂产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三个视角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一,创新协同视角研究的是单个企业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如何平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模式,继而提升企业绩效的问题;第二,创新网络视角是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置于系统集成商(焦点企业)、系统供应商(其他企业)构成的网络体系中进行研究;第三,自组织演化视角是以系统学的观点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的阶段性演化、阶段性协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以上对文献的回顾,文章提出了一个多层次分析模型,它综合剖析复杂产品系统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创新特征,对透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创新教育主要依靠的是创新型教师。担负培养母语教学老师的高师中文教师应首先具备创新素质。高师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应从东方文化、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心理素质、创新教学策略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是中国未来改革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为搞好制度创新,我们应当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遵循七项原则,即:坚持开放性,提升学习力;坚持可行性,提升直觉力;坚持系统性,提升整合力;坚持公平性,提升洞察力;坚持交互性,提升凝聚力;坚持前瞻性,提升预见力;坚持实践性,提升持续力。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在构成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体制竞争力是所有因素的基础和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加快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进其他城市竞争力因素的提升,从而提升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城市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确立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开发以及创新创业实践三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机制。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发,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可以得出,只有通过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和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等方法,才能促进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重庆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突出的试验价值。结合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任务,建议试验三大政策创新:建立农民工素质提升的社会化体系,提升城乡土地管理的大流转体系,建立人口管理的信息化体系。这三大创新构成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路径,即:通过提升农民工素质促进家居城镇,以家居城镇换土地要素乡城动态流转,基于人口流动动态过程的管理创新,以要素流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提供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创新理论”首先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现在 ,创新理论已从窄义创新发展到了广义创新 ,也就是将“创新方法”提升到“创新理论” ,进而进行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的有力支撑,社会科学普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需求。然而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从官员到民众社会科学素养的缺陷,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隐性障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是:引领改革方向,促进观念转变;引导信息传播,培育理性公民;搭建学习平台,推动自我教育;依托社会组织,提升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决定于该体系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是通过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培育国家创新体系的自主性、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等实现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基本路径有:坚持全面创新、坚持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坚持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原始创新人才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供有利于原始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支持,构建包含人才创新生态、人才服务生态和人才文化生态三个维度的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算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基础研究人才的存量是影响我国原始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构建充满活力的地方创新环境、创建稳定而富有吸引力的原始创新人才服务环境以及营造鼓励原始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探索,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实践证明,以“师傅带学徒”为培养模式,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将高校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的协同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转化为知识型经济增长模式,知识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成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从教育的社会收益来看,小学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中学,中学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大学。笔者认为,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基础教育还应该做如下创新: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步伐,提高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法为普及初中或高中义务教育;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中小学生的实用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绿色并购能促使企业获取绿色管理理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绿色并购过程中,企业基于提升创新绩效的战略考量,要高度关注绿色并购目标、绿色专利整合模式以及并购之后的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为了让开展绿色并购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应构建“创新绩效提升是衡量企业绿色并购是否成功”的标准体系,持续健全绿色并购的决策、利益协调及监督机制,加大对专利寻求型绿色并购的扶持力度,制定和运作促使企业创新绩效有效提升的绿色并购方案。  相似文献   

18.
“概念创新”和“形象创新”是在前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一个符合经营思想创新要求的理念。通过企业生产力要素的变化过程,可发现它们对提升企业经营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对于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的成功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方法、人才管理、形象塑造等方面突破旧式,使企业以更先进、更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生存。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创新     
柯陈圆圆 《理论界》2005,(4):101-101
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正确的路径选择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综合创新论。这一文化创新路径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这种综合创新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是把握规律性和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为新时代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政课互动性、突破思政课局限性、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现实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都为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应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思政课教学主体媒介素养;拓展教学场域,整合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资源;鼓励教学创新,健全虚拟现实技术保障机制,让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