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金芳 《北方论丛》2012,(5):140-144
无幸福,则无发展,至少无真正的发展.较之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而言,幸福是社会法更本质的价值追求.在终极意义上,对幸福之追求是社会法规范确立与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引与最终归宿.幸福具有多种维度:个体幸福与主观幸福是社会成员自我救赎的场域,而社会幸福与客观幸福则是国家与社会的可作为空间,也是社会法发挥作用的“势力范围”.社会法不能回避当前我国国民幸福指数偏低的现实起点,社会法应在公民的自我救赎范围之外实现自己的制度担当,即为国民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增强国民的公平感,提升国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单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各因素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成为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主导价值原则。而在人的问题中,人的幸福问题是人的问题的核心。人的所有问题,人类历史的一切活动,归根溯源,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什么是幸福,如何看待当前历史条件下的幸福,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一、幸福的含义及其要素什么是幸福?古今中外许多…  相似文献   

3.
社会质量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一个社会的国民幸福不能片面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更要看到国民幸福的基础来自于社会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相当数量的国民没有感受到幸福的原因在于社会质量没有得到全面提升。在社会质量和国民幸福的关系中,提高社会质量是增进国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增进国民幸福是提高社会质量的目的和归宿;增进国民幸福是衡量社会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尺度,提高社会质量是促进国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 5 78名老人的实地调查 ,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得出影响老年人幸福观的因素及中日两国间老年人幸福观的差异。于是得出结论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包括健康因素、家庭因素、物质生活因素、社会活动参加因素、宗教因素等 ;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创建不同的幸福模式 ;老年人的幸福不仅需要物质保障 ,更需要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5.
浅议和谐社会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关注经济硬指标,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就必须坚持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幸福广东”概念是一个理论创造,它熔铸了鲜明的政治理念、生态的经济理念、科学的制度理念、传统的文化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原则,树立了中国幸福社会建设的典范。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设计、经验成果是中国幸福社会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喻包庆 《江汉论坛》2014,(5):120-12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幸福的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幸福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生态环境等方面,幸福的实现则要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以破除资本主义束缚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种种枷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构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加强个人修养以及依靠社会支撑以推动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共同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对当代中国幸福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幸福问题,需作综合考察。从形而上来说,幸福既涉及人之存在的自然状态、道德状态与社会状态。从形而下来说,幸福事关入的需求的满足及其如何实现问题。人的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就个体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个体的奋斗,展开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对社会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与创造好的环境。就当下中国来说,需要对国民的幸福状况作实然的动态调查,以期制定时宜的国民幸福指数,从而指导与实现国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热情是当代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探讨了热情概念、结构、测量与发展,并就热情与社会环境、人格特征、健康因素、情绪状态、人际关系、专业绩效、工作满意、幸福指数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应关注热情理论,加强热情研究、拓展热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1):47-52
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异化批判逻辑。马克思对异化的阐释既蕴含了马克思对人与幸福本质疏离的深刻批判,也蕴含有马克思对幸福社会图景的启蒙性建构。异化概念成为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起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命运及其幸福疏离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基础,扬弃异化是马克思幸福社会图景异化批判逻辑的现实主旨。在异化批判逻辑中,马克思既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应然生存样态和幸福社会图景,也为人类真正实现普遍幸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利益与幸福的"环境法西斯主义",陷入缺失人文价值的道德责难。究其原因,生态伦理探究常常受制于或限定在"现代性"道德框架内的规范伦理范畴,无法进入超越"现代性"道德展开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伦理文化传承的历史视野中考察,遮蔽了生态伦理思想原本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幸福之维。通过对现代社会"幸福悖论"的伦理反思,并借助于生态文学、生态心理学,生态伦理沿着精神生态的价值凸显与幸福之维的内在指引,寻求以德配享幸福的伦理信念和道德实践。因之,生态伦理思想就不能止于生态价值论的外显层面,而要深入人类社会的"内部自然",唤醒或激活人与自然天然联结的"生态潜意识",探寻人对待自然的"环境美德",获得精神生态的内在平衡,逐步达到社会生活中消费适度、精神自足的生态幸福。  相似文献   

12.
福是由快乐、价值和自由三大元素组成的.应该从幸福的自我意识和幸福的社会化两个方面去提升人们把握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时态特征提醒人们要把目光放在关注"当下"上,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的幸福感还和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每个人应当心存善念,帮助他人获得幸福,以增加自己的正向幸福.  相似文献   

13.
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望衡 《江淮论坛》2012,(2):15-19,91
渔猎、农业、工业是人类历时并共时存在着的三种主要的生产方式,相应,自然界、农村和城市是人类历时并共时存在的三种主要的生活环境。目前的城市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按城市的模式改造农村,实际上是消灭农村。这种做法体现了工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出现,实际上正在将社会推向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已有向农村回归的趋势。农业生产本来更切合人性,而农村也本具有宜居和乐居的优势。这种优势,在落后的生产力的条件是低层次的,但借助了工业社会高科技的优势和后工业社会新的农业观念,它有可能发展到新的水平。未来的农村将成为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未来的农业应让人类更幸福。  相似文献   

14.
曹峰 《新疆社科论坛》2011,(4):78-82,90
康德从幸福较之道德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主观感受性的自然层次概念出发,给予了幸福必须要以道德的普遍法则为基础才能体现人的理性、自由之尊严的价值定向,同时,康德以德福一致的合理希望为根据,为实现幸福构造了一个理性信仰。康德的幸福观对当前我国建设幸福社会的启示:建设幸福社会应该以建构幸福文化为先导;建设幸福社会应该以建构一些普遍的法则为基础;建设幸福社会应该注意建构一种坚实的共同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幸福建立在生理和社会双重基础之上,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融合是幸福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存在着一些突显的矛盾纠纷,而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和纠纷,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建设幸福农村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南方论刊》2011,(8):I0041-I0042
近年来,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沙湖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社区实际,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效能,积极鼓励社区居民以“迎大运,创文明城区”为契机,合力整治社区市容环境,共建和谐新沙湖。到目前为止,社区基本实现刑事案件少发案和“零发案”,治安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计生、养老等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为和谐繁荣坪山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幸福的生成具有外在的客观基础和内在的心理机制,基于"对比"的社会心理基础上的两种幸福产生机制,使幸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属性,并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对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发挥着辩证性的功能与效应。幸福的客观生成机制使幸福的"量度"成为可能,而幸福的可"量度"决定了幸福需要"经营"。构建幸福生活,走向幸福人生,形成幸福社会,理应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线与内核。  相似文献   

18.
侯桂华 《理论界》2012,(10):93-9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很少能感受到幸福。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居民的幸福指数很低。这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的繁荣,却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用什么样的生活理念能够唤起人们心中久违了的幸福感?本文通过介绍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如何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以此为生活在繁荣社会中却感觉不到幸福的人们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和谐心态建设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心态是实现民生幸福的社会基础,是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谐社会心态的内涵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三个方面。和谐心态建设既需要每一个人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更需要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改善宏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展览馆作为服务公众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也越来越注重安全体系的构建。如何创建适合于展览馆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安全文化,也逐渐成为展览馆人不断思索和追求的目标。就如何用科学理念创建展览馆安全文化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使展览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社会作用,更能为大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参观场所。同时,也能为大众创造安全氛围,共同为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