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徽六年,唐高宗下诏废除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史称废王立武。废王立武事件不仅仅是更换六宫之主那么简单,它更是皇帝与权臣夺取权力的标志性事件。本文将以废王立武为分界,对之前、之后以及废王立武过程中的权力结构变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近代山东农民负担沉重,田赋种类繁多,加之度量衡、亩制和币制的混乱,以及田赋征收制度不合理,致使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农村基层统治结构中日趋虚弱,弊端丛生。为了通过征税系统实行国家权力对村落社区的统治,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不惜任用土豪劣绅、盗匪恶霸充当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横征暴敛,武断乡曲,欺压百姓,从而使基于征税、摊款所产生的官民政治冲突,超出了土地占有基础上的经济剥削程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权力的嵌入性结构和实体性结构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决策和执行权与监督权力、中央与地方权力、政府职能与政府部门的失衡是清晰可见的。实现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的制度均衡、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制度均衡、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实现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职能的契合、构建新型的政府实体性权力结构是应对权力失衡的政策理路。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其所拥有的发展快速性、规模效应性与多领域适用性使得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与现实政治博弈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技术的赋能与赋权作用。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国际权力结构的过程来看,人工智能将极大地作用于权力所依赖的四种基本结构,通过重塑知识结构与介入生产、安全、金融三大结构的方式,激发结构内的权力博弈;打破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既有权力均衡,使权力以一种有序而渐进的方式进行积累和分配。而在权力发生技术因流动的过程中,技术优势与权力优势之间的转换将会变得更加顺畅且自然,权力会进一步流向拥有结构性权力优势的技术优势国与跨国科技公司。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权力收益不对称的现状,我们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整体繁荣方面的价值,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合作方案,寻找世界共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时代的权力结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生活网络化正在快速推进,微博等网络活动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网络社会的崛起,引起社会生活十分复杂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来自基层社会以社会认同构成的信息权力,成为最有活力、影响最广泛的新型权力。信息权力的地位凸显、作用放大、横向传递及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对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权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积极参与和正确对待网络活动,可以化解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精神懈怠和能力不足等危险。  相似文献   

6.
“夺门之变”及于谦之死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学界对于谦之死的深层原因———明代罢相后中央权力的结构却鲜有研究。通过对史书的文本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夺门之变”前后中央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于谦本人的忠君思想导致的不愿作为,最终使于谦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普 《江汉论坛》2004,2(7):67-69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权力机构的层控性、党组织领导的一元化、权力阶层的单一性和依附性、权力结构的排他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高度集中型的乡村权力结构破坏了农业生产,阻碍了乡村社会的正常分化,扭曲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激化了乡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李荣  王敏 《学术探索》2002,(3):66-69
从静态看 ,权力由意志、实现意志的方法、保障方法实施意志实现的手段三要素构成。每一要素都有自己的特点、功能 ,在权力整体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从动态看 ,权力由定意和行使构成。权力的动态结构体现了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功能从权力的动态结构中 ,即活动中体现出来。在分析权力结构的基础上 ,分析权力的分离与制约 ,提出一种新的分权模式 :定意与行使形式相对分离 ,意志绝对统一。最后 ,探索性地归纳了权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的政治权力,它既可以表现为既定政治体制的制度化规定,也可以表现为一定政治主体在既定政治体制环境下的具体运作的动态过程.从经验主义和规范主义出发,从形式层面对政治权力作二元界分,即划分为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并作深入分析、探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意义.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二者的现实作用既有对立冲突的一面,又有功能互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是中央政府权力不断下放和分解、市场主体逐渐培育、多元化权力结构逐步形成的过程.微观层面上的改革表现为对于农民、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的“放权创利”、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的过程;中观层面上的改革表现为地理区域上的“点”、“线”、“面”的放权路径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分利的过程.改革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权力主体尤其是行政权力界限不清、越界“争权”所致.所以,下一步改革应该在对行政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三种权力边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共产党为轴心的多元均衡的权力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和谐性和持续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主办警官办案责任制的权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办警官办案责任制是郑州市金水公安分局在公安体制改革中采取的新举措。此举确立了主办警官在公安执法中的合法主体资格,是程序正义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提高执法质量的有力措施。传统的警务模式权力结构存在不均衡的弊端,外部权力呈现“三角形”模式,内部权力呈现“倒三角形”模式;主办警官办案责任制使得权力形成“菱形”模式的正态分布。主办警官办案责任制肯定了警察自决权,赋予主办警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对这种“自决权”应从加强自控、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和强化外部监督体系等方面予以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2.
权力结构是从资源到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因素,社会主体的资源配置偏好和社会制度的赋存状态共同决定了经济博弈过程中各主体间的权力结构。由生产性分配权力、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和权力倾向性系数构成的权力函数证明,非生产性分配权力对等是实现参与人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从长期分配过程看,倾向性系数决定社会主体对收入差距的容忍程度,一旦差距超出可容忍范围,资源短缺方便可能采取极端分配方式,继而造成产出效率损失和社会秩序失控。因此,制度的顶层设计应在保证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生产性分配权重调动更多社会主体通过生产投入提高个人收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论权力的合法性与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合法性是指权力客体对权力主体统治的认同。权力的合法性不仅源于产生权力的资源或制度,还包括了对权力的价值认同和权力运作效果的接受。权力被合法化以后,权力的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是,合法性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即便已合法化的权力也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原有支撑合法性的基础发生变化,不再为合法性提供支持,于是便出现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是变革的起点,为了重获权力的合法性,必须对原先的权力分布进行调整,权力分布的重新调整过程必然引起组织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刘森 《中州学刊》2014,(4):129-132
明代后期,河南归德府文化发达、科举昌盛、缙绅望族势力在当地占据支配地位。明清鼎革之际,这一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末战乱中,社会各阶层纷纷反抗以士绅与世家大族为主的支配体系,由此展开了一场情节极其复杂的动乱图景。明末战乱后,归德府的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落,士绅阶层与世家大族的支配体系开始瓦解,地方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变过程。清代以来归德府的世家大族支配体系不断解体,但又未能形成类似于华南地区的地方自治机制,难以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最终导致了近代以来的各种社会动乱。  相似文献   

16.
政府权力结构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权力结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作为今年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亮点的"大部制"改革,针对的就是政府权力结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权力结构有了很大调整,但仍存在着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对以往改革的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推动政府权力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公共治理权力结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集权向分权的态势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失灵"为治理权力结构的分化提供现实基础,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为治理权力结构分化提供社会压力,知识普遍扩散为政府以外的主体行使治理权力提供技术准备,权力社会的内在冲突形成治理结构分化的社会基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社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市场发育的成熟,在经济治理领域,市场主体将成为治理的基础性力量;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组织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就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决策权,进一步理顺党内权力的授受关系和行使决策权的主体、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决策功能、完善全委会制度并充分发挥全委会的决策功能;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决策权与执行权,正确处理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结构性执行权与机制性决策权、集体决策权和个人执行权、职能性执行权与工作性决策权相互结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权,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各级纪委的平行监督权,以及党代会和全委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其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实质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嬗变,即中书省宰相负责制———七大部门分工负责制———监阁体制的演变历程。细考其嬗变的历史背景、始末历程可以看出,皇权至上、分权制衡是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演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内在地决定着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演变的走向,进而对明王朝的政权运作、社稷兴衰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权力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党制度安排的基本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顶层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苏共执政74年间,斯大林及其后的苏共党人抛弃了列宁晚年关于权力结构的顶层设计原则和改革实践,创制并固化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高度重合的"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模式。这一权力结构模式是一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战时权力结构,是一种压制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集权领导制度,是一种导致治理能力层层弱化的组织制度,是一种无法保障党的纯洁性的同体监督体制,因而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等级授职制选人用人、权力无法监督制衡、权力垄断腐败并溃败等制度缺陷,最终无人也无能替"天下"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