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率与竞争性,主张将经济机制引入到行政管理中来,所以这一理论对城中村改造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对城中村改造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城市政府、城中村自治机构、社会经济和中介机构的边界,建立多中心的城中村改造治理秩序.创新城中村改造事务的治理机制是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土地增值是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支撑,城中村改造的焦点是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城中村土地增值的显著原因是位置变化与外部性影响。在对西安市城中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组建长期利益分享联盟是解决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城中村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改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城中村"治理改造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涉及法律、情理、人文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通过对济南市"城中村"的调查分析,就"城中村"治理改造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其会引发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目前,城中村已呈现出圈层式布局、居民二元化以及经济状况显著不稳定等特点,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城中村改造本质上是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因此,以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共赢为导向,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城中村经济社会功能与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功能,其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城中村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城市化成本,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是一个制度意义的农村,城中村问题是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改造城中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于"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自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背景,改造城中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雷新华 《学术探索》2008,(4):129-132
昆明的城中村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承担了廉租房的重任,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但也给昆明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改造城中村是昆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政府应重视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就业培训。对村民的就业培训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就业为宗旨,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区分和质量的保证;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中村改造提速刻不容缓。依据我国各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规定,城中村无形改造工作中包括城中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关系着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未来生活保障与经济发展保障。本文探讨了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是城中村改造中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村民、开发商和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稳定。不同于城市房屋拆迁,城中村房屋拆迁是一种征地拆迁,并不能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中,涉及政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三方主体,由于缺少全国性的法律规范,拆迁补偿安置成为三方主体面临的最为复杂和关键的问题。对于因拆迁补偿安置而产生的争议,应根据争议的性质采取调解、协商、诉讼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在其产生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越来越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不相适应,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已势在必行。按照改造主体进行分类,城中村改造可分为政府主导、开发商主导、村委会主导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实施的优势劣势,必须统筹考虑,结合每个城中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所在地域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农民群众的身份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过,城中村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要从现实过程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拆迁问题是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导致“城中村”拆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该文以秦皇岛市为例,分析了秦皇岛市“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对“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利益”泛化、补偿标准不明确,被拆迁主体缺乏诉权保障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界定“公共利益”、明确最低补偿标准,确定“城中村”居民的合同主体资格赋予其诉讼权利等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很难,是因为:如果说市民与农民的剪刀差是正的剪刀差;市民与城中村村民的剪刀差是负的剪刀差。这意味着把一般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将明显增进他们的物质利益;而把城中村的居民转变为市民,则有可能减少他们的物质利益。从而使得城中村的改造面临着利益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巨大阻力。如何兼顾各方面利益,有效地改造城中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的城市甚至把它上升到"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日益成为影响邯郸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邯郸市"城中村"现状与特点的透视,分析"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难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耿为 《重庆社会科学》2006,(12):123-124,128
城中村的各类精英对城中村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精英理论出发,将城中村的精英划分成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等,对这些精英在城中村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作了分析,以图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98-203
农民从农村走向城镇,完成城镇化进程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保障问题。当前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普遍面临融资难、拆迁难、农民利益保障难和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匹配难等问题。需要拓展保障房建设中的多源融资渠道,明确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流转权,切实保障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以及构建保障房供需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新型内生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提速,各地政府纷纷将"城中村改造"提上议程,其中的地权归属问题有待研究。城市化先行区域深圳和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案例说明,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归属面临国有化或集体化的两难选择:国有化使农民享有房产交易权,但丧失土地所有权;集体化可使农民保留土地所有权,但房产不可交易导致其资产抑价。这一两难困境源于我国土地城乡二元所有制下的权利不均等,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赋予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真正同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沿地带——改造“城中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松海  张淑琴 《东岳论丛》2005,26(4):161-163
改造“城中村”应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以人为本等原则。改造“城中村”,要加强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并注意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要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要加强“城中村”的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中村普遍存在着纯公共物品少且不均、准公共物品利益外溢、混合型物品市场机制不灵,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为此,应细分城中村准公共物品和混合型公共物品的类型和供给方式,既需要政府、村改制公司、市场和个人多元联合供给,也需要有效平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并将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纳入需求范畴;建立健全“公导民办”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将城中村改造与基层公民社会建设同步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城中村公共物品供给和推进城中村基本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镶嵌式自主”对分析和考察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村集体和村民的自主与镶嵌关系是一个有价值的概念。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在城中村改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出自主性和镶嵌性并存的特征。他们彼此的自主性都是互相镶嵌的,在镶嵌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