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要求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研究,利用2014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调查数据,对广州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原因、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微信功能的实用性是吸引大学生"转战"微信的主要原因。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时和多形式的沟通方式使得微信成为好友之间网络互动的主要平台,甚至开始取代QQ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沟通工具。但是微信使用所带来的困境也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微信"平台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使其健康成长成才,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微信使用现状和对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关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探究在"微信"平台下创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数字艺术基础”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微信平台微内容和微媒体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微信的教学功能.以"大学生数字艺术基础"课程为例构建了微学习模式,探讨了微信支持下的微学习案例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逐步演变成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在此背景下,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也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树立微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建立微信集群,利用微信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社交是网络化条件下新兴的社交模式。微信圈子来源于现实社会圈子,呈现差序格局空间结构。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大学生实现了熟人网络社交空间中的“自我呈现”。对某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的动因分析发现,以“已”为中心的“自我主义”是分享行为的思维特征,修饰、共情、陶醉、利他等四个维度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着分享行为的行动逻辑。“克己复礼”是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慎省、慎辨、慎言是规范分享行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主体的"微媒体"迅速崛起,并凭借碎片化、多元化、群组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逐步受到愈来愈多大学生青睐。然而,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过程中,遭遇到谣言恣意传播、国外意识形态侵蚀、网络青年亚文化冲击、网络暴力蔓延、个人隐私权遭遇侵犯等诸多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将高校舆情建设和"微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业已成为高校舆情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微信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且分门别类、独特的的信息推送方式和功能多样性等特点,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然而,高校在应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观念滞后、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此,需要从更新观念、切入载体、提高素质以及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改善,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的形势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联结为契合点,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手机微信平台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分别提出建议,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7-224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软件为载体的"微社会"中,我们在享受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愉悦的同时,各种微信消费异化也开始层出不穷:微信依赖症日益严重,微信依赖者沉迷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生产着自我快感并自我消费;人们满足于微信朋友圈的虚拟生存状态,却消解着现实的人际圈;信息超载过量,使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逐渐习惯"浏览式阅读"模式;微信内容的碎片化,对人产生精神麻醉;微信谣言四起,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的流行,正异化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利用微信犯罪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威胁到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沉溺于微信消费中的"自我",随着逐渐失去的自控力、判断力、思考力,成了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个"单向度的人",成为微信的奴隶。但是,微信和人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要想摆脱被异化的命运,更多的还是需要提升"自我"的素养水平,把握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力和批判力,理智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资讯     
张杰 《家庭科技》2014,(1):51-51
正微信接电视中国网络电视旗下子公司宣布,将联合微信推出"微信+OTT"创新业务,用户登录微信将可完成电视节目的点播、搜索、付费、收藏和分享,这意味着手机将作为智能终端替代遥控器,成为未来客斤的"统治者"。用户只需打开智能电视机顶盒,用手机登录微信,并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就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微信、QQ为媒介的微传播在大学生群体的广泛使用,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现如今,微传播的独特功能不仅符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微传播的到来,削弱了官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对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化微传播教育的理念意识,将传统教育与微传播的"媒介教育"相融合,加强高职院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信通过特定的社会功能快速传播信息,实现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从而构建特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和回顾2013年我国微信研究现状得知,微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与自身研究、微信与社会影响研究、微信与传播学研究、微信与广告营销研究、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微信平台成为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新阵地。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形式新颖、便捷且吻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但目前就业指导服务微信平台的全程性存在质疑、有效性存在障碍等问题,影响了它的实际效用。应当首先对微信平台的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其次要不断拓展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微信平台用户数量的广度和深度,再次要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以期促进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微信平台有效、优质的运营。  相似文献   

15.
正如伺设置自己的微信挑选头像。打开微信,点击最下方工具条的"我",再点击左上方的人头像,点击"头像"二字,在手机图库中选择一张自己满意的人像照,或特别喜欢的照片,再点击"使用"即可。添加微信好友。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再点击"添加朋友",键入微信号/QQ号/手机号,然后点击"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交互。用户借助微信与好友的共时互动实现审美愉悦与社交实用功能的统一,与艺术"类而不同"构成微信分享审美的内在结构。通过微信分享塑造的自我形象既具有审美的普遍性,又指向现实个体。微信分享不能放在费瑟斯通带有精英色彩的日常生活美学框架中来阐释,它是偏向于社会大众个体普通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信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信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微信因其交互性强、传播及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载体的功能发挥现状为基础,对载体的创新需求与微信的功能优势进行契合分析,构建基于微信载体的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体系,挖掘新的媒体资源,搭建新的党建平台,构建新的学生党建模式,从而不断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微信生活"不仅体现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且折射了"网络人"、"微信人"的生活风格和精神气质。社会现实感的虚化、生活领域的交叠、"距离"缩短带来的无聊厌倦感,成为"微信人"生活方式的特征,也塑造了其精神气质:害怕和逃避闲暇、求新求变的主体幻觉、厌恶平淡的猎奇心理、阅读风格的大众娱乐化、接受与拒绝之间的纠结、渴望表达和寻求关注的"巨婴"心态等。"微信生活"凸显了"网络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宏升  韩芳 《阴山学刊》2014,(1):103-107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所承受的思想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而微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社交和服务功能的全新网络媒体,在大学生中有迅速扩展的广阔市场,有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人际交往和沟通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的这些优势,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12)
为了适应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我们需要构建集PC端、手机移动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四位一体"的辽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剖析构建这一平台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从思想保障、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系统阐述"四位一体"辽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和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