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司马迁继《春秋》之志而作《史记》,申明周秦之变与秦汉之变,叙事贯穿立朝与立教两大问题。立教是确立官奉学说、改正朔,要害在立德。立朝而不立教,则无法导民以德,延绵政权。汉朝立朝以来,高祖沿用秦制秦德(水德),惠吕无违高祖确立的汉朝祖制,虽行黄老之术却不依黄帝(土德)为国朝敲定土德;中经文景意欲改弦更张,遭遇立朝权臣捍卫祖制,未能成行;终于武帝确立代秦而起的汉朝新德(土德)。与此同时,在儒生的建议下,汉朝不再沿用秦制颛顼历,改用太初历,重启历史纪元。改德与太初历创制(天人),加之由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君臣)的官学调整,共同构成立教时刻。司马迁于立教事宜心有戚戚,笔法曲折,分散于《史记》各处,汇总而观,足见其在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武帝有立教之名却未能真正导民以德,史迁对此颇有微词。《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黄帝作为首帝,无疑是历史的起点和原则,武帝改汉德为土德,则首尾呼应;在此框架下涵盖黄帝(太古)、秦始皇(中古)、汉初先帝(近古)与武帝(当朝)的多重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2.
古人治学,讲究“为天地立心”。在史学研究中,“立心”即探索知人论世之道,揭示通达明变之理。史家需富有学术良知,潜心探索历史真理,方能弘扬历史正义;史家著述旨在“立信”,讲求“无徵不信”,只有树立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形成言之有物、质朴通达的文风,方可留真史、信史于后人。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持续提供理念支撑。在本体层面,教师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遵循,尤为突出立德之于师德孕育的基础作用以及树人之于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驱动下,教师教育以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教师教育应着力强化铸魂育人、为国为民的西部红烛精神的引领,牢记以德育德、孕育强师的高尚使命担当,构建与时俱进、多元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人为本、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全力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如何在办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践行的重大命题。文章试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形成的理路、应然性及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等方面,探讨建立民办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创新是它的题中之意。中国的经济实践是史无前例的,是在不断自主创新中发展的。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学也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学的立学之本。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要坚持三个创新、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13,(11):114-115
<正>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深埋在心中的梦想,让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梦想不论大小,有梦就有希望。人生无论长短,有梦就有幸福!教师对于中国梦的远大目标,就是让为人师者能时刻本着"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境界扎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带领全体学生朝着幸福人生出发。少先队员对于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以"理念创新、报道创新、版面创新"为载体的精品立报工程,不仅是树立报纸权威公信力的需要,也是增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从理念创新、报道创新、版面创新三个方面诠释了精品立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精品立报对报纸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从而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探究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要紧抓"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从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树有共产主义理想之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有中国魂之人,立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德、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个方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何德、树何人"的时代之问,是对教育本性的匡正和回归。这对于克服当下教育中的顽瘴痼疾,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实现人们对新时代美好教育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成敏 《理论界》2009,(6):112-113
本文认为春秋士人的人生观包括立德、立功和立言(简称"三立")三方面,分剐代表其精神境界、政治境界和思想境界;本文最后分析了"三立"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呈现出“立言”为“立功”服务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形成。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对中国文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文艺的方针政策;二是自己的文艺作品和评论。“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则是形成这种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深刻。他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是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回答了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大问题,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一思想继承了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这一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栾培新 《理论界》2013,(12):187-188
学业导师制是高等学校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推动学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学业导师结合专业实际,在侧重对学生学业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内立规主体的合理划分及其未来走向不仅事关党规体系和党规制度体系建设,更关乎党的统一意志的体现和党的重大政治主张的贯彻执行。党内立规主体具体包括完全立规主体、有限立规主体、授权立规主体、批准立规主体、试点立规主体和联合立规主体。党内区域治理法治化、党规国法良性互动和实事求是依规治党是党内立规权下放的法理基础与现实需求。但在党内立规权下放后,党内立规主体还存在一些实然问题,诸如“基层党建”的外延不明确、党内立规主体有待澄清、联合党规解释主体不统一、授权领域是“等内等”还是“等外等”、试点党规能否突破上位党规之规定、如何化解“四对矛盾”,等等。为了保障党内立规主体能够发挥制度效能,仍需从供给之维、前置之维和后置之维予以规范,从制度端与人才端、权限端与主体端、解释端与审查端发力,进而为党内立规权下放至设区市的市委提供经验,促进党内法规的体系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龙文玲 《学术论坛》2007,(3):143-146
汉武帝何时立乐府是中国乐府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经考证,汉武帝在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间已赋予乐府搜集管理地方乐舞的职能,并组织专人为郊祀典礼制作乐歌,其立乐府的时间,应在元光二年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同时在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继续挖掘立德树人内涵的新价值,并从多角度创新和健全立德树人内部外实现路径入手,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延伸,并赋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本源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立德”“育人”功能,坚持以“立德”为本,着眼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建华 《南方论刊》2009,(9):23-25,19
市委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其重要性、必要性、正确性及其历史意义,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工业立市”在我市的经济生活中,已经成为强大的引擎,茂名的经济发展开始迈开大步,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行列。  相似文献   

18.
立心与恒志是颇能体现易学心理学中心理动机的一对范畴。君子要立心以恒,而对圣人则要求能够感化人心,这就是立心的基本含义。所谓恒志是指由恒心所表现出的一种意志现象,体现出非同寻常的人格力量。而这两者对于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关联。因为要成为儒家所说的圣人,首先要立心恒志,这是包括孔子等人在内的易学大师们所一再强调的,因为任何人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和不懈的恒心,不仅不能成圣成贤,甚至连做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的资格也不具备。  相似文献   

19.
余秉颐 《云梦学刊》2011,32(4):11-12
学术大师在学术领域都是有"立"有"破"的。首先要说明,此处所谓"立",指学术大师在学术上提出的有价值的新理论、新学说,无价值者不属于新理论、新学说,自然也就不属于"立";此处所谓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恪守以立德为基、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人格塑造和高校人格教育理念的共同追求。本文从学校、社会、合力、网络、观念、实践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