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是人类自由支配个人时间的一种休闲行为,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女性旅游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是伴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和女性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为女性旅游奠定了基础,家庭结构变化为女性旅游创造了条件,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女性旅游提供了便利.女性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男女在多个社会层面上的平等,推动中国妇女的全面解放,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女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的自由发展则为社会的前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现在女性的地位和待遇都比之前有所提高。但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要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获得生存的基本权利后,女性要思考的是怎样从父权制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该文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出发分析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现状,试图为女性自我觉醒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苗翠环  黄粹 《兰州学刊》2013,(7):114-117
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最早开始于近代知识女性,她们的主体意识是在近代社会男性倡导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女性的权利获得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但由于女性缺乏对自身生活变化的反思,因此,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失落。当我国进入到社会转型期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结构的调整,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提供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的特征直接刺激了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了传统观念,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在观念上创造了条件。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主要表现在她们在工作中和家庭中地位的改变,但知识女性发展的瓶颈要求国家和社会改善女性发展的环境,切实保障女性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傅燕晖 《北方论丛》2014,(2):100-104
始自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英国的中产阶级女性完成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开始酝酿女性解放的盛事。在这场以为女性求取教育与工作权利为目标之一的运动中,中产阶级女性改革者们本着将女性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女性赢取自身发展机会的目的,但同时又极为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担当并付诸于实践。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自我发展与社会担当共容,为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这亦可为更为自由的当代女性提供行事参考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马国栋 《兰州学刊》2010,(3):119-122
千百年来,社会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无论是在封闭的传统社会,还是在开放文明的现代社会,中国女性始终处于男权压力之下。这种压力不断强化女性的“附庸”角色,致使女性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承受不同形式的摧残,更有甚者使女性“乐于其中”。文章将以传统社会中的“裹小脚”以及现代社会中“女性整容”为例,试图用人类学比较分析的方法解读上述两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女性人类学这门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的研究意义,进一步推进女性对于自身存在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克里斯蒂娃在进行解析符号学研究的同时,就女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她的女性问题研究是其解析符号学的重要方面,为这一复杂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形象阐释,同时为女性主义在新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持.她强调女性的个体差异,认为女性运动应该体现女性的个体区别,从女性的整体出发进行女性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女性的平等.她将女性定义为女性特质,认为女性特质对应符号的前符号态,以异质性为特征,对建立在男性特质基础上的符号象征态社会构成威胁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和建构.这样的女性主义研究更能体现和符合后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男人与女人两大主体的相辅而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女性在参与社会多种活动中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男性。影响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即文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较差、政治素质偏低、身体素质欠佳及各种偏见和阻力的存在。国家应从实行倾斜性保护政策、为农村女性创造参与社会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8,(3):185-190
南方淑女神话是美国南方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是南方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是套在南方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南方淑女神话下的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受害者、本能的反叛者和女性本真意识的觉醒者,抨击南方淑女神话对南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并通过对女性欲望本能的大胆描写,以"剥笋式"手法,层层递进,解构并颠覆了南方淑女神话,消除了南方保守势力顽固据守的最后一块种族主义栖息地。同时,福克纳通过对具有本真意识女性形象的塑造,努力试图为南方社会构建新的女性文化认同,为南方女性指明走向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女性教育的困惑与呼唤母系氏族社会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在社会政治中倍受歧视、没有地位,但在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方面却有着不容诋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付予了女性远远多于男性的道德礼仪,虽是对女性的束缚,但又表现了男性在道德上对女性的依赖。中国女性确实成为道德的表率和主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传承者。以礼乐文明为特质的民族精神的确立有着历代女性先辈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主要责职在于“相夫教子”,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母亲的女性素养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科技人才占据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1/3,然而女性取得的成就与她们所占的比例明显不相适应,而且职位越高女性越少,呈现出中年流失、高端缺位现象,这与我国社会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性别分工导致的性别刻板印象分不开。为充分发挥女性对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全社会必须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氛围,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充分发挥女性自身优势,让女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作家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抒写了一部女性精神史.在小说中作家吁求母性回归,颠覆非勒司中心主义;并以女性的自我和社会文化结构为切入点,阐释作家的女性观和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女性精神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明程度。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在彰显个体内在性和公共性的同时,对女性发展也会起到建构性作用。但当前休闲异化使女性精神生活社会区隔效应明显,女性弱势地位进一步深化,女性精神生活因此被赋予了身份和地位的意义,深刻地影响着女性发展。发展休闲,促进休闲的内在性和公共性,是精神生活的本质诉求,也是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女性扮演领导者角色是社会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女性特质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双重影响使女性领导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领导风格,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女性领导者的特质和领导风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女性领导者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她们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女性领导者要与现今社会相互促进,共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使研究更接近于现实。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女性迎来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社会局势对女性角色定位有了新的需求,女性政治意识觉醒、女性社会价值重估、女性家庭角色重塑和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等,都是近代女性在实现自身角色诉求过程中带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女性社会角色意识觉醒主要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西方"天赋人权"说的传入、女性刊物的创办、妇女社团的兴起和女子教育的发展等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由女性和男性构成的,没有女性,就没有人类社会;一种社会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崛起,“伟大的社会变革没有妇女的酵素是不可能的。社会的进展可以准确地由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马克思语)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世界,人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便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头等大事。作为科学技术的主体——人才,无疑是包含男性人才和女性人才。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男女在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女性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北朝盛行一时,民众对于佛教的追求近乎狂热。与之相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佛教造像活动,打破了阶层的限制,使得贵族、平民都参与其中。从北朝流传下来的造像记来看,以女性为主体的造像占了一定比例,女性在造像活动中的表现是非常积极活跃的。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她们可以自由地信奉宗教、参加社会活动,还能较为自主地追求爱情,甚至出现了女子掌家、阻止夫婿纳妾的现象。这些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与鲜卑政权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女性在社会生产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胡汉文化的互渗作用密切相关。本文拟通过北朝佛教造像记管窥女性的造像活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嬗变,从最初符合时代政治要求的"理想女性"逐渐转变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后的"女性理想"的追求者,而在社会发展、电视等传播技术普及之后,又逐渐"退化"为符合男性审美期待和心理期望的新一类"理想女性"。这种与社会进步同时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反动"值得进一步研究。即便是专门由女性编导为女性观众创作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和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流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妥协。而塑造健康而富有时代感的女性形象,必须认识到健全的男性和女性形象都应该兼备"双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对女性关怀的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快 速提升,互联网技术快速更迭对女性关怀环境的影响深远且重大.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网络教育、App化社会对女性关怀产生积极影响,在互联网社会中构建女性关怀社区能为女性关怀环境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