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哲学,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回答人类摆脱生态困境,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由和根据。对这种理由和根据的探究,除了人类中心主义基点外,还有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已成为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主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义天 《唐都学刊》2005,21(3):41-45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纲领.两者对"主体"的不同界定,导致了其在哲学基础、伦理态度、解决方案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但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归宿,即都要面对并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并不是由其中的某种"主体(性)"所致,而是由在现代性文明中丧失"主体性"的病态人格所致.故必须对现代性之消极因素展开批判,重建自由而健全的主体并以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3.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学按照其基础价值论可分为两大阵营,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大阵营在人与自然、与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争论状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争论并不在一个问题层面上,从根本上讲这种争论是一种"伪争论"。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生态伦理的重构遇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重构的关键。生成、发展于"资本逻辑"主导的工业文明语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上力倡"人为自然立法",在伦理学上则是对于"自然"的"伦理剥夺",背离了生态伦理之"和谐性"本性,导致生态伦理的解体。随着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基于"生态存在论"的生态伦理应运而生。在人之存在境遇视角下,当今中国生态伦理的重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可能出路规制着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6.
郑红娥 《学术交流》2003,(3):106-110
目前 ,学术界在建立怎样的环境伦理学这个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但由于对讨论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比较片面的理解 ,使得两者的讨论各执一端 ,无法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合理的伦理指导。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局限于对可持续发展作理念层面的理解 ,提供的是世世代代在可持续发展中长期奋斗的目标。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局限于对可持续发展作战略层面即现实层面的理解 ,提供的是在现实中执行、贯彻的目标 ,因为人类尚需要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困境做出努力。可持续发展伦理应该综合两者的观点 ,在理念层面要逐渐消融“人类的中心” ;在现实层面贯彻执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赵成 《唐都学刊》2005,21(6):59-63
在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伴随着人的伦理情怀。从18世纪生态学研究中所形成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传统,到19世纪两种观点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再到20世纪生态学的独立发展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凸现,使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发展规律逐渐被应用到环境保护运动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环境伦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几种伦理境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 《唐都学刊》2006,22(5):37-41
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来自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从对传统的强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的批判到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西方传统伦理学不得不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到伦理学的研究视域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伦理应对,这无疑是人的伦理境界的进步。而从动物解放/权利论到生物平等主义、再到生态整体主义,伦理的对象已逐步从人及其社会扩展到了动物界、生物界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尽管这使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但人的伦理境界也在被不断提升,充分展示了人的伦理潜力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追求,体现了人对自身的超越,也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9.
段海明 《学术交流》2005,(3):136-139
科学发展观是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环境伦理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环境伦理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阐释,它体现了环境伦理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长远利益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传统哲学 ,也是现代哲学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 ,由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所引发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在有些问题上仍然没有澄清。此问题的是否解决也势必影响关于对人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也更加关涉到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该文对何谓人类中心主义做一个简明而概括的一般性理解 ,并对自西方近代以来兴起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存在及影响做历史的考察 ,同时揭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实质 ,力求建构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