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资合行”是广州传统劳资关系的主要模式.然而,随着清末民初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五四时期社会新思潮的浸润与激荡,尤其是革命政权对工人的扶植,直接催化了广州正式政府时期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组设工会、同盟罢工、“跨行”互助遂为工人向资本家抗争的主要方式,而国共两党、无政府党等政治势力的介入,更是开启了近代中国劳资关系与党派政治结合的先例,“劳资合行”的传统劳资关系模式遂向劳资相争的复杂实态演进.从“劳资合行”与阶级斗争两种劳资关系主题动态演绎的事实中,亦可蠢测五四前后传统行会转型时劳资阶级意识分野的诸多关联,而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转化的程度亦由此得以实证.  相似文献   

2.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和阶级矛盾“消失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已经“消失”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已经“消除”了,工人和资本家已经“同化”了。因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了。笔者认为,这种阶级和阶级矛盾“消失论”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产阶级辩护士,都异口同声地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否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事实,妄图掩盖当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模糊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麻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西德的“新自由主义”者就是这种反动学说的鼓吹者之一。他们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短暂的虚假“经济繁荣”,说什么工人和资本家已经达到“收入均衡化”,生活水平“日趋接近”,西德“工人已经生活得很好”,不存在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问题。达种谬论既与事实相反,也不能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 手工业工人在历史上是一个过渡形态,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而仅仅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游离阶层。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随着大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业工人日益为现代工人阶级“并吞”掉,成了对社会影响甚微的“残余”者。但是在近代中国,手工业工人却是一股人数众多、影响颇大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带有无产阶级的倾向。中国手工业工人中存在的无产阶级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第1卷第23章中,研究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科学地论证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源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工艺上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和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而进行的不懈斗争,使得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消费水平相应提高。面对这样的现实,有些人认为它似乎将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某些原理的改变,并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资本雇佣关系的出现,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剥削具有了现实性,从而导致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矛盾与利害冲突,其结果往往是大规模的罢工乃至劳动者阶级的武装反抗,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虽然出现了某些变化,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依然构成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劳资矛盾依然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匈牙利社会党经历了了由在野党到执政党再到在野党的剧变,匈牙利的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着社会主义在匈牙利遭到历史性挫折和在匈牙利坚持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党的性质与匈牙利资本主义趋势的矛盾、工人阶级传统的政党同匈牙利劳资结构分化不明显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化决定了匈牙利民主社会主义地位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在就业人口中,传统产业工人和传统小资产阶级人数相对减少,经理阶层崛起,知识分子队伍扩大,“白领工人”在一些国家已超过“兰领工人”的人数。对此,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种种“理论”,企图抹煞阶级与阶级对立。西方马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21,(2):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二者共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异化消费理论、“娱乐化”生活消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观点,使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呈现碎片化。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釜底抽薪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产”化;迷魂式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业余生活“娱乐化”;迷雾式的意识形态——无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双向极化的意识形态——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是在全国完成土改以后而不是建国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最突出表现就是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一些新的工人阶层和群体:1、乡镇企业工人阶层。他们的工作性质已属于工人阶级范畴。但目前乡镇企业又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经济紧密相联,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和农民阶级,处于农民阶级转化为工人阶级的过渡阶段。2、新雇佣劳动者阶层。我国目前的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有类似资本主义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对于当前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必须从本质上和全面地加以分析。从总的方面看,这些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没有超过工人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物质内容,更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同时,既要看到经济繁荣时期工人的生活改善,又要看到经济危机时期工人的生活下降;既要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又要看到不发达国家工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既要看到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看到工人劳动强度的加强;既要看到在业工人生活的某些改善,又要看到失业工人生活的穷困;既要看到工人名义工资的增长,又要看到工人的实际工资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王盛辉 《学术论坛》2007,30(7):62-65
通过追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有"和平斗争"思想,且存在明显的由"暴力革命"向"和平革命"转变的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变革"思想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及其与资本的互动,激化资本和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矛盾,进而引发社会危机,使社会变革成为必要;传统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消失,"单纯的管理"层"知识型"工人阶级出现为社会"和平变革"提供新的主体力量;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及其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建立为社会"和平变革"提供组织基础;社会变革的目标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其原因在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把自己看做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身份迷失”和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认同是导致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的“高死亡率”发展、“社会谋杀式”发展、“丧失人类尊严”发展等“反发展”本质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指出这些“反发展”是一种制度性顽疾,只能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求问题的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增殖逻辑、资本物化逻辑、资本权力逻辑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反发展”。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性批判,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论参照。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市场转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各阶层地位的改变。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个案研究表明: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处在转型期的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在下降,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就社会地位而言,管理阶层和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而一般工人的社会地位则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转型期社会地位更加取决于经济地位,在工人阶级内部,职业身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不如以前那么大。经济地位趋于下降,工人的比较利益失衡;工人的“主人翁”意识日趋弱化,“身份制”不再护身,权力和民主意识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在后期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也必然会像资本家一样受到资本主义拜物教观念的束缚;但与当代西方学者不同,马克思坚信这种束缚是暂时的。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奴役实践的发展和工人自身经验的累积,工人必将起来反抗资本拜物教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最终冲破意识形态的牢笼,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他后期对工人阶级与拜物教关系的剖析,彰显了日常意识与阶级意识的辩证关系,凸现了历史本质论与历史运作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就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状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和受剥削的性质并未改变,其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冲突也没有消除.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决定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