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洁创作了短、中、长几十篇爱情小说,但几乎所有爱情故事的过程或结局都很不理想.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张洁在创作中对理想爱情的追求都绕不过崇拜、尊重、可靠和呼应这四个关键词.在张洁的文本中,这四个关键词的基本阐释和基本关系是这样的:女性对男性的崇拜是前提;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和男性在女性面前必须可靠则是基础;而男女双方的相互应答是理想爱情的最后保证.  相似文献   

2.
杨洋 《兰州学刊》2012,(7):222-224
爱情的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许多心理学家对爱情的内涵、构念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几个重要的理论模型。文章将对国内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内涵及结构作一简要梳理,同时为国内开展爱情心理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庆信 《天府新论》2005,9(1):132-137
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而一定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一旦成为社会有形无形的文化强制,它便会以难以抗拒的力量,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性爱、婚姻关系,并潜移默化深层次地影响到他(她)们的爱情观念、爱情意识和爱情心态.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在<红楼梦>有关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描写中,得到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真实反映;尤其是这一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强制,对被称为封建叛逆的宝黛二人爱情的制约和影响,更加发人深思--这种制约和影响表现为在爱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方面,与现代爱情形态相比,宝黛爱情都各自先天性地存在某种病态或缺失.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06,(5):32-37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说去高原见证爱情,因为那里纯净。从成都向川西出发的一路上。“处处有爱情的柔黄.一路上奇花.异树,雪海、草甸.溪流与雪山冰川辉映.晨暮明暗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站在空旷的草原上.可以看到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时候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所有的声音以乎都在雪山面前沉寂。那一到.我们能够体会.幸福的爱情会让我们像站在高原上一样感到眩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和三角替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和三角替代张曙光1.引言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其它几何图形都可由三角形组成,或者都可以分解为三角形(圆也可以近似地分解为三角形)。它们的性质和解析,很多也可以由三角形的性质和解析中推得。因此,弄清三...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楼梦》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这两种说法,本文从说法、人物及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探求曹雪芹的爱情雅俗观,阐述了“木石前盟”不敌“金玉良缘”的社会根由,揭示了《红楼梦》的爱情内涵对后世的启示意义以及作者对爱情、理想、生命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7.
刘叶 《南方论刊》2013,(10):62-64
爱情一直为世人所赞美。本文依据现实状况下爱情中男女的相对位置将爱情模式归纳为三种:"男高女低"、"男女同高"和"女高男低"。同时,运用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爱情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而非盲目性,"男高女低"的婚恋模式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姚云 《理论界》2012,(11):110-113
基于经验论,爱情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是情感共鸣。爱情的主体是自我,对象是他我。他我的出现,势必会涉及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意识就会产生道德。爱情内在的含有这样一些道德特征。它是自由和自然、情感和理性、实践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应由主奴意识上升到平等,并与利益有着一定的关系。弄清楚爱情的发生机制和道德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苏东坡与侍妄朝云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建立在知心、共同的志趣、同甘共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还以与朝云的爱情为例,论述了苏东坡的爱情观中的进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群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10-113
近几年在韩国爱情剧中出现的新叙事模式,主要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处理上,即:使之先做家庭生活伴侣、再做恋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有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创作者试图通过创新来贴近时代、迎合受众、拓展类型的结果。乍看起来,新模式与"先恋爱后结婚"的传统爱情剧叙事模式大相径庭,但实际上新模式是在对韩国传统爱情剧做了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基本恪守了儒家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使得新模式在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的同时,并不触犯保守观众的评判标准,从而获得了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英雄+爱情”已成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典型模式,描写爱情也已成为成功塑造英雄人物性格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英雄的爱情在追求爱情与追慕英雄的遇合中,站在了崇高与世俗的交叉点上:既写出了真实的自然人性,又写出了人性中所包含的神性与崇高;对大众文化有迎合又有超越;既有娱乐化、时尚化和狂欢化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又因其悲剧美而具有崇高属性.  相似文献   

13.
张秀宁 《兰州学刊》2009,(5):168-171
《阴谋与爱情》中体现了席勒的个人政治美学思想。借助于爱情和死亡这两种极具特殊性的、极端的人类行为,席勒塑造了斐迪南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政治表达者,显露出了强烈激越的个人政治激情,表现出特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对待友谊和爱情的需求,阐述了大学生情感世界变化过程。同时,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社会环境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指导大学生如何摆正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热情。  相似文献   

15.
杨中华的短篇小说《当时的月亮》以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新时期石油人的情感浮沉.作品围绕着主人公苏绣的婚姻生活变化这一主题,对爱情的自由选择与人的命运问题进行阐释,向读者抛出友情关系、爱情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社会关系在日常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这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克俭 《齐鲁学刊》2008,(1):149-152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爱情叙事通过革命的想象性话语完成了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情感叙事的规训与重构,其在完成新的意识形态塑造之后,也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寓言。重新解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我们会发现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绝对理论对十七年文学影响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7.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淑真是宋代女性文坛继李清照之后又一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诗人,她的爱情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又由于她一生受情婚姻的不得意,诗词中又颇多怨恨之语,流露着她在生命中的真切体验。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朱淑真在诗词中表达着她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同样也在诗词中发泄其对不幸婚姻的苦闷和郁怨,最终在弧寂和绝望中抱恨而死,从她的诗词创作中可以触摸到一个闺阁女子一生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8.
自主性是人的主体规定性之一 ,它说明人对于影响和制约自己存在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独立与自决。爱情自主性则是指爱情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和实践中获得并表现出来的对爱情关系的自调、自控和自觉、自愿的能力 ,这种解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爱情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9.
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表现,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认识始终存在一种错误和偏差,认为爱情的全部就是婚前的激情浪漫,认为爱情与婚姻是矛盾的。这种群体观念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在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纠正这种群体观念错误,科学地界定爱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的文化情调和诗意美,成为始终贯穿孙、田爱情历程的主线,爱情叙事与文化叙事融为一体,这是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爱情主题上的新开掘和新探索.超越出身局限的理想追求与超越阶层结构的爱情形态,构成了某种深层的呼应.但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戛然而止,既保持了爱情的纯美,又因爱情叙事的终止、定型而省略了爱情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其实过程比完成更具有艺术的余味,未完成式比完成武更具有一种蒹葭苍苍的原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