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功正先生把70万家的《唐代美学史》的撰写视为自己学术长旅的第四次弹跳。而一部美学史著作有三大难题需要解决,其一为“关系”,其二为“交融”,其三为“流变”,从以三方面入手读解,指出《唐代美学史》是一部大气势、大境界并有大突破的大部分头美学史著作,是作者新近推出的一部由思辨美学走向艺术美学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日本美学界,今道友信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美学家。他一九四八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随即成为该校研究生,一九五三年毕业。自一九五五年以后,历任巴黎大学、威尔兹堡大学讲师,九洲大学、东京大学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国际美学学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委员。他的著作甚丰,其美学研究视野十分广阔,主要著作有《同一性的自我塑性》、《美的相位与艺术》、《关于美》、《东方的美学》、《东西方的哲学》等。宏观今道友信的美学研究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立足于现时代人类的审美文化视野,将美学研究与现实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来着力培育人的现代精神。无论是他对东西方比较美学的研究,对现时代人类美学的探索,还是他对东方美学意蕴的阐释,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下面从几个方面阐发一下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
冯中一,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主要评论著作有《语文教学札记》、《诗歌漫谈》、《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学诗散记》、《诗歌艺术论析》、《诗歌艺术教程》、《新诗创作美学》等。  相似文献   

4.
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手册》是他的最主要美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艺术内在化于真理即哲学的美学思想。并通过重新建立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与哲学的联系来阐释他的这一非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笔者曾在拙文《叔本华美学思想撷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中作过探求,但未对其艺术美学展开研讨。而叔本华的艺术美学是理解他整个美学思想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这里,主要针对叔本华的艺术美学进行述评,以期对其理论价值有较为恰当的认识。一、关于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在西方众多的美学著作中,比较著名而又自成系统的可说是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和黑格尔的《美学》。但是,因为亚氏的《诗学》的产生远在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美学》之前,所以,是否为纯粹的美学著作,人们还有争论。而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丰富、博大精深的美学系统,这倒是美学研究者所公认不讳的。可是,对黑格尔美  相似文献   

7.
《艺术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甫·托尔斯泰的美学著作《艺术论》以对贵族、资产阶级艺术的辛辣的嘲讽开篇,以宣扬艺术的任务在于传播人类爱的胡言乱语结尾,生动地反映出这位伟大作家的艺术观的力量和弱点。艺术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的矛盾在《艺术论》中历历可数。激愤的批判与调和一切的关于基督教艺术的说教,使这部著作成为美学史上非常奇特的现象。托尔斯泰以俄国宗法式农民的眼光扫视当时的欧洲文艺领域,重新审查文艺史上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是王国维早年“见识、文采诚有过人”之处的美学专 论,它发表于《红楼梦评》问世与《人间词话》创作之间的1907年。其时,王国维已由《红楼梦评 论》第四章对叙本华美学的怀疑和辩护,经《叔本华与尼采》对它的批评和扬弃,过渡到第三、第 四次重读康德哲学之中回归对康德美学的膺服和推崇。王国维由叔本华走向康德,以叔本华美 学理解康德美学的事实,决定他所膺服和推崇的康德美学带有叔本华美学的浓郁色彩。当王国 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沿着《红楼梦评论》的思路,将他所体悟、移植的西方美学(即 康德美学以及叙本华美学)用诸中国艺术(不再是具体作品而是艺术体系)及其内在精神之时,  相似文献   

9.
阿纳斯山的立法者──评波瓦洛《诗的艺术》刘坤媛波瓦洛(1636-1711)法国诗人、文艺理论家。1674年发表的诗体文艺美学著作《诗的艺术》,总结了17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经验,弘扬理性主义的美学原则。为此,路易十四亲自审阅,被立为法国古典...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著作。它不仅是我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的珍贵历史文献,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著作,认真学习《讲话》,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联系今天的实际,进一步发展毛泽东美学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关于生活、艺术和美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者早有肯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周易》研究文字中,对其美学思想却涉及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遗产开掘工作的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本身并非直接论述艺术与美的著作,因而不象《乐记》、《文心雕龙》那样引人瞩目。但若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周易》在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及其对后代美学的影响,远非一般的诗论、画论所迄及。它的历史地位,是绝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刘纲纪同志关于“美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中所取得的自由的感性具体表现”这一新界说,就目前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来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观点。它贯串在刘纲纪的一系列著作——《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美学对话》以及和李泽厚同志合著的《中国美学史》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实践自由说”的美学新学说。这个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对于回答当前艺术实践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都富于理论意义和现  相似文献   

13.
鲁迅给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以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给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放下了基础”,他的艺术理论著作,“不愧为建立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社会学底美学的古典文献”。(《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鲁迅亲自翻译了普氏的《艺术论》,《车尔尼雪  相似文献   

14.
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本文通过读何迈同志主编的《审美学通论》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与论证,赞成《通论》所说的“实质上美学是审美学”等等论断;美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四大块,即哲学美学、技术美学,艺术美学和审美教育,亦或是哲学美学、环境美学、公关美学和人的美学。《审美学通论》所追求的、也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把美学推广、应用与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美学问题,本文还认为《通论》在拓宽审美视野和审美领域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而可贵的努力,在理论上颇具见解,颇有深度、颇富特色,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无论从体系、内容、文字那一方面而言,不失为一部较好的美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一)真正的“发生学的美学” 《没有地址的信》是普列汉诺夫最脍炙人口的美学著作之一。这不仅因为它有非常丰富而且极为有趣的例证材料,更因为它是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探讨艺术起源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艺鉴赏学》研讨会的始作源者,是我。我看了魏馆送给我的《文艺鉴赏学》后,非常高兴,既为朋友的成就而高兴,也为我国文艺学领域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而高兴。《文艺鉴赏学》初步建立了中国学派的鉴赏理论体系。我70年代教大学语文时,就想编写一部关于各种体裁文学的特点、写作规则和赏析方法的著作,后因改教别的学科而作罢。80年代以后也就逐渐有了写作学、文体学、文艺美学以及各分支的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戏剧美学、影视美学、绘画美学、雕塑美学、建筑美学、装饰美学等具体的学科著作。这些著作都不是从鉴赏的角度立论行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7.
蒋培坤教授的《审美活动论纲》(中国人民大学1988年11月版,以下简称《论纲》),把人类审美活动作为美学学科体系的起点,以审美活动的各要素作支撑点来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这在国内外美学界,都是独树一帜的。国内的情况自不必笔者饶舌,已经出版的各种美学原理专著,对审美活动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国外关于审美活动的代表著作有苏联艺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从宏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广泛地涉步及到了美学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诚然,《手稿》并不是美学著作,马克思也确实没有给我们留下一部系统的、专门的美学论著,甚至连《手稿》本身也还不过是一部未完成著作的纲要,《手搞》对美学问题的论说属于附带论及的性质,并不是完备的美学撰述。但是,我们决不能由此而断言:马克思对美学并没有提供过划时代的伟大贡  相似文献   

19.
选择《历史与阶级意识》来探讨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着非它莫属的理由:首先,《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真正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理论著作,书中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传统中非常核心的问题,而此前,他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第二,《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卢卡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的影响和地位是他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无法相比的,就美学方面而言,该著作“对卢卡奇本人后来的美学论著以及出自于该书的一系列其他美学理论是一个适用的导论”;第三,《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后来都成为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直接的理论资源,对于倾向于美学研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该书成为他们的“圣经”,几乎每一个后来走上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都受到过这部著作的理论滋养,“它极大地鼓舞了20世纪几代知识分子”.因此,通过对本书的解读与评价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卢卡奇本人以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毕竟是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美学》是谭元亨教授完成的一部充满文学色彩、哲理思辨性很强的有关中外建筑美学的学术著作。这一著作有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特征鸟瞰式的概括,也有对南粤大地代表性建筑宏微观的剖析;同时也是凸现文化研究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思维的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将与日俱增,为后人所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