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应需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提倡孝道、忠贞、慈爱,处理好夫妻、儿女与父母、年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方能建立起与之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马史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106-109
道德教育是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彝族视道德教育为儿女顺应社会、获得终生幸福不可缺失的奠基性教育。认真发掘和梳理彝族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的理论精髓,并结合实际赋予新的现实内容,对提高民族地区公民道德素质和建设和谐、稳定、繁荣的彝区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部分民众信仰缺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民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4)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部分民众信仰缺失状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从信仰引导的缺失引发的问题,社会变革引发的问题,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引发的问题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重建等四个方面,研究部分民众的信仰缺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看当代道德教育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4):150-153
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带来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在理念、目标、方法、过程和渠道等方面表现出的缺失现象,提出了构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即实现道德教育的实践化、生活化、主体化、合作化、发展化和创新化。 相似文献
6.
王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84-285
从生态伦理学长期以来争论的中心话题谈起,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从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分析矛盾和冲突出现的原因,提出消解这种矛盾和冲突的路向:真正实现教师和家长的对话和沟通。 相似文献
7.
吕瑞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道德教育必须同社会转型的发展相适应,调整和完善道德教育标准,形成多元的道德体系。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为目的,注重道德教育实践,以形成个体道德的自律。 相似文献
8.
林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8):175-176
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普及和深入,中美家庭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而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却推崇以个人为中心,以理性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缺失的产权根源--中国社会转型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交易以清晰界定的排他性产权为前提 ,信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 ,“产权缺失”① 是造成信用缺失的经济根源。本文从经济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表现形式的“产权缺失”是如何导致信用缺失的 ,旨在说明一个界定清晰、保护有力的产权制度体系是建立完善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兴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3-135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父母要以现代伦理观为指导,加强对子女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与人合作的教育和尊重自然的教育。合格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与孩子共同学习,并能善于运用惩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雪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1-7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德育工作也由此需要确立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方法,包括确立"社会—个人"相协调、"适应—超越"相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和谐共进、"德—智—体—美"诸育互渗的新理念,采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双向交流、个别讨论,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寓教于管、教管结合,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玉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9,(4)
经济转轨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德育主体、德育客体、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寻找高校德育的新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试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工作具有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 ,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转型期 ,特别是在学生缴费上学后的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 ,进行思考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桂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4):53-55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积淀之地。在功能健全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效果。应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家庭微观环境对德育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冲击,然而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又显得严重滞后,本文从解放思想、更新德育观念、构建德育“五大课堂”、建立学校德育整体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众多,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矛盾、多元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民众的民主诉求、参政议政需求与制度的矛盾等.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价值多元化、道德失范成本太小、道德行为缺乏共识等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通过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王长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51-54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以长者的口吻,通过家书、诗文、家谱、族牌、宗祠等介质,从家庭、家政、修身、勉学、伦理等方面,教育族人晚辈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品德教育,形成了较系统的品德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综观传统家训的德育思想,无论是其内涵还是教育方法都有可借鉴之处,当前应大力弘扬优秀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朱卫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5)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涉及到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与道德认知信息加工活动中的道德知识系统等问题 ,后者与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模式的基本过程紧密相关 ,也具有完全同化和完全顺应两种典型的活动机制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社会道德规范主导品德认知 ;个人利害得失问题的解决是品德认知的关键 ;品德心理结构成分与品德同一 ;品德与性格特征同一。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品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是 :帮助学生完善道德知识系统 ,健全品德结构模式 ,注重性格养成 ,提高处理面临疑难道德问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德治国”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本文作者根据新形势下我国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总结和论述了当代家庭德育中的渗透性、双向性、权威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家训的德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6):76-78
传统家训博大精深,所蕴涵的思想十分丰富,其核心内容是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指导思想,以儒家的“崇忠孝”为最高道德准则的伦理教育思想。家训文化的德教思想是通过家族的血缘亲情关系,从内部加强了家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进而促进了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