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是以布洛陀为始祖神的壮族民间信仰。千百年来,以神话传说、典籍、仪式、心灵等多种方式在壮族民间传承,并深植于壮族传统文化和广大壮族民众心灵之中。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布洛陀信仰为核心的布洛陀文化记忆链发生了断裂、松散、变迁或失忆。因此,在当前民族文化不断开放与交融的发展时期,有必要对布洛陀信仰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研究与重建,以期其在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桂西和滇南一带壮族民间一直流传着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开创农耕、安排秩序、规范道德、构建和谐的神话传说,民间麽公一直传唱赞颂布洛陀历史功绩的经文;一直传承着始祖布洛陀崇拜信仰及祭祀习俗。近10年来,壮学研究者对壮族民间的布洛陀信仰、经文和祭祀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民间流传的布洛陀神话、经诗和布洛陀习俗进行梳理,诠释其中的文化内涵,阐明其信仰的性质、定位与演变,揭示了历史上壮族及其先民对于始祖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的面貌。从理论和实践上辨正互联网上所谓的始祖布洛陀编造说之谬论。  相似文献   

3.
布洛陀文化的重构,为壮民族带来了认同的基础;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人民生活和生命的指南,宗教的经书和释义为人们的生活秩序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是一套信仰体系。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代表了中国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幅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4.
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敬奉布洛陀为始祖神、宗教神、道德神和智慧神。其神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与壮族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由布洛陀神话、信仰、祭典、经文、山歌及其庙宇,构成了布洛陀文化体系,并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民间宗教文化、布洛陀人文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结构上的联系 ,并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布洛陀文化体系概念的提出 ,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 ,正确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壮侗语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的一部宗教经典 ,是壮族民间多元信仰文化的总汇集。它不仅保留了壮族原始崇拜的真实面目 ,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 ,还具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并且渗透了阶级社会中的人为宗教信仰 ,糅进了儒、道、佛等宗教因素 ,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壮族多元信仰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长期以来 ,壮族将布洛陀奉为创世神、始祖神和宗教神而备加崇拜。有关布洛陀的神话传说流传广泛 ,其中蕴含着丰厚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集中反映了壮族及其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过程中的文化创造以及不断积累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麽经布洛陀》是壮族民间宗教的经典,为麽公举行法事仪式时祷祝喃诵的经诗。其旨在祷请祖神布洛陀辨明事理,通过古事秘诀训导和调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和纷争,祈求禳解降福,以达其所愿。《麽经》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风格独特而自成体系。不仅展现了壮族及其先民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布洛陀作为创世神、宗教神、祖先神和道德神的神格面貌及其演化过程,壮族原生态的信仰观念、生活哲理、道德观念、文化心理、感情体验、行为方式和功利追求,而且以特有的神异形式,折射着壮族先民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由晚期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化、秩序化社会的漫长历程和生动图景。其不失为壮族传统的精神文化的最初纪录和语言文字的百科全书,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读《布洛陀经诗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翘首以待的《布洛陀经诗译注》(简称《布洛陀》,下同),在广西诸多学者悉心协力、科学整理后终于公开出版了。《布洛陀》素有壮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之称。当我们逐字逐句把它读完后,深感这并非过誉。《布洛陀》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古壮语、古壮字,为壮语文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而且记录了壮族历史变迁的方方面面,为前人探索壮族的神话故事、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生产习俗、宗教活动等等,以论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解开南方少数民族古史中的一些“哑谜”,开辟了内容丰富的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11.
古壮字于隋唐时期基本形成 ,宋元明清在民间广泛使用 ,主要用于记录和创作民间长诗、经诗 ,麽经《布洛陀》就是古壮字结出的硕果。收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中的 2 9种本子 ,全面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壮族先民的社会情状 ,是壮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文仅就其中的创世神话、民间传统宗教、私有财产引发的家庭矛盾、奴隶制产生等十个方面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布洛陀经诗》包含着丰富的、独具性别特征的宇宙万物生成思想,即认为布洛陀和姆六甲作为“伯乜”在万物起源中有交感作用,在万物存在中有规范作用,在万物发展中有动力作用。“伯乜观”促使壮族哲学始终关注“对立而又同一”的问题,也增强壮族哲学和文化的性别意识,因此值得我们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曾被西方认为迷信和落后的东方民族民间信仰却日益升温,从而促进了民族民间始祖信仰的重构与发展。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中国广西田阳布洛陀始祖信仰与越南富寿省雄王始祖信仰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其始祖神的定义、重构的历程及背景等异同及其成因,从中发现各自民族民间信仰的特点和经验,吸收两国人民在保护、传承和重构民族民间传统始祖信仰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广泛而长久地存在一种以民族始祖神话为根基、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古老传统文化,其中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这一类文化的发生、发展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壮族乡村和谐社区建设中,布洛陀文化具有促进社区生态和谐,促进社区人际和社区社会和谐,增进人的身心和谐的作用;建设具有布洛陀文化象征的生态空间,培育具有布洛陀文化基础的民间组织,建设具有布洛陀文化特色的和谐文化,是发挥布洛陀文化作用、加强壮族乡村和谐社区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布洛陀文化是以始祖布洛陀崇拜与信仰为核心而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布洛陀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的文化传承场中实现的,因此,传承场是布洛陀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布洛陀文化的传承场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分析这些传承场在动态的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发生的演变情况及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和民间传颂的<麽经布洛陀>的内容及其特点,概述壮族文化的外译成果,并提出<麽经布洛陀>英译的三个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自然崇拜、始祖崇拜、师公教、娅汪女神四个研究专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已有成果,探讨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独特价值,对比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与全国民间信仰研究在研究动态和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研究有以下发展趋向:继续深化对民间信仰"壮族模式"的研究、加强对壮族民间信仰复兴和再造的研究力度、注重对民间信仰仪式实践的考察;并认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9.
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广西壮族土司的"攀汉现象",既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英雄历史心性的体现。壮族土司以及受土司影响而在壮族民间所形成的"汉人后裔意识",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壮族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文化策略,也是历史上壮族"汉而不化"、"融而不合"奇妙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后来的壮族民族自我意识的再生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