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朝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建城之始,可以追溯到史书记载的黄龙亭.东汉时期,黄龙亭隶属辽东属国昌黎道,其治所在柳城.前燕慕容皝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即以黄龙亭为基址,名之为龙城.推溯地名可能涵括的历史深度,黄龙亭应是黄帝族的史迹遗存.慕容皝与其父慕容廆"以棘城即颛顼之墟"一脉相承,在启导边疆民族的认同意识,推动黄帝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核心理念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77年秦军在今常德所筑“张若城”是古代常德建城之滥觞。东汉时“张若城”筑为武陵郡城,有一次重大的修建。此后在东吴、唐朝、五代、北宋、元朝等时期,常德古城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增修。明代,常德古城始筑为砖城,奠定了此后常德古城的基本规模。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古城被毁。  相似文献   

3.
古城荆州行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荆州古城遐迩闻名,仰慕之情难以抑止,遂趁游长江三峡之机,顺道东下,一睹荆州古城风采。  相似文献   

4.
古城平遥     
平遥,中国北方的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龟城”之誉声名远扬。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平遥古城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日前,笔者赴山西考察,有幸走进平遥县城,目睹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城内丰富的文物古迹,感慨不已。现将平遥古城墙等四处古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依据黄帝传说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体现的政治原则,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以黄帝的生平、功德、政事、世系为核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天人关系原则,政治道德原则,权力分配原则.依据黄帝传说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象征意义,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促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上古史和上古文化研究中,黄帝已被多数研究者看作上古时期出自西部华夏集团的氏族首领.然而材料分析表明,殷商宗教是黄帝传说的发祥地,而黄帝的前身则是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帝俊.在殷人的宗教信仰中,太阳鸟帝俊是上帝的化身;帝俊或帝俊之子帝鸿经殷代方帝祭祀系统,最终在与其一脉相承的齐宗教中转化为黄帝,而田齐取代姜齐并向土著齐人靠拢,以及稷下之学的发展,则是黄帝传说扩展开来的主要动力.帝俊从最高天神坠落为氏族英雄,改变了人类上古宗教一般的发展趋向,造就了独具特点的中华文化.黄帝起源的研究最终将导向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楚族原属华夏集团的一支,其早期居地本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们逐渐南徙,并最终建国于江汉流域一带。关于“楚”这个国号兼族名的涵义,据说是因为他们曾经居住于林莽之中,并在自己部族周围植以荆楚,作为城寨之类的防御设施,因而得名。楚人大约在祝融之世即已掌握了筑城技术,史称“祝融作市”,市与城的建筑往往相因,所谓“作市”,或因“作城”而来。楚祖祝融被后世奉为城墉之神,大都小邑,无不设城隍庙以祀之。“祝融之原始神格,为水庸,为城隍,而后世习以为火神者,或以都邑遇了火灾,必祈禳于城墉之故”。楚族先民既会植荆楚之寨,亦能筑夯土之城,当他们从中原地区迁徙到江汉流域以后,就同当地土著居民结合一起,在我国的南方筑起了一座又一座城邑。“楚王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在楚地所建筑的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相似文献   

9.
商丘古城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龟城,其城郭、城湖、城墙三位一体"天圆地方"的格局,是在谙熟水土地脉、悟彻历史文脉、尊重地域个性基础之上融"法天象地"原则、"天人合一"精神、"取象比类"方法与"象、数、理、气"逻辑于一体,精妙运作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个典范之作。商丘古城"龟象"城池格局既是殷商文化濡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又是商丘"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历史地位的有力佐证,沉淀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商丘古城为龟城的论断,将对商丘古城"申遗"、西周宋城考古与"联合申遗"乃至商丘城市形象塑造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古城仿生学与西方的城市学是分属于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模式,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性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今天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研究古城的个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圣治之典范。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炎黄文化的最早发祥地——河北的"涿鹿"和"阪泉",认为我们的祖先的确在涿鹿一带筑城生活过,也曾在这里多次交战,从而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12.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首领 ,黄帝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 ,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 ,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 ,都可以追溯到黄帝或黄帝时代。因此 ,黄帝和炎帝、蚩尤 ,是传说时代中原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的三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 ,黄帝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推进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带动了丽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被称为"丽江模式"。但这一模式使古城陷入了过度开发的困境中,古城原有的风土民情与特色遭到了破坏。因此,针对丽江古城开发的缺陷,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古城内部环境,建立卫星城等方面提出相关解决方法,确保古城的内涵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永川区松溉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松溉古镇的旅游迅速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受到重庆市及国内众多游客的青睬,古镇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我们看到,松溉古镇正在遭受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古镇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对松溉古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揭示古镇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对保护和开发松溉古镇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永川区松溉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松溉古镇的旅游迅速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受到重庆市及国内众多游客的青睐,古镇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我们看到,松溉古镇正在遭受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古镇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对松溉古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揭示古镇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对保护和开发松溉古镇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东部(天水、平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片热土与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有着脐血相联的文化关系,许多美丽温暖的民间传说由此而生。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其上承载着独特的民间叙事品格与积极的当代文化价值:一、英雄出生:民众的英雄崇拜与传说的国家认同意识;二、日常生活:民众的孝亲观念与传说的道德价值;三、科技发明:民众的审美观念与传说的人文价值;四、崆峒问道:民众的道教情结与传说的宗教价值。传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塑造出了一个甘肃民间视野中独一无二的黄帝形象(伟人、凡人、仙人),表达出了黄帝出生地百姓既温婉厚重又大气豪迈的“帝乡”情怀,而客观上上述传说又包蕴着国家认同、道德价值、人文价值、宗教意义等隐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塘路绿化带景观工程为例,通过挖掘与提炼基址所在城市的区域环境和文化特色,以枫泾古镇历史名人故事、民间传说作为立意题材,在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协调古镇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保证枫泾古镇不会因为发展而削弱个性,并可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岳,古名祝融峰,其得名当与祝融部落南迁有关;衡山,《南岳志》云:“以其星宿当翼、轸,度应玑衡,故为名。”南岳,为四岳、五岳之一,得名当在春秋之际。南岳,历属衡山县。民国之后归属多变。共和国成立后政区随衡山归属而累改,终置南岳区,属衡阳市。  相似文献   

19.
在苏州西部山区发现的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群和许多高规格春秋墓葬,印证了宋代方志所记“吴故都在馆娃宫侧”的传说,从而使春秋晚期吴国都城显露出本来的面目:西为吴国故都,东为新都吴大城,中部郭城之内则有姑苏台,东西绵延约20公里,显示出一方霸主的强盛国力。  相似文献   

20.
徐州窑湾古镇尚处于待开发阶段,作为徐州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其三面环水的格局酷似江南,古镇内的民居群又多为“弓”字形三进院落,既不是北方的标准四合院,又不似江南民居的玲珑精巧,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建筑风格,在徐州旅游资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借鉴中国其他古镇开发的经验及窑湾本身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