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黔中布依族中除流行本民族民歌外,还流行大量汉语民歌。这些汉语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以及儿歌等。其中以礼俗歌与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黔中布依族汉语民歌是汉文化传播的结果,属于自然传播,符合文化传播中的“适应原理”,其体式上与汉族民歌相同,但演唱方式有较大差异,内容、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布依特色。无论是礼俗歌还是情歌,在汉族民间已经缺少相应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却在布依族中找到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布依族中的汉语民歌虽然使用汉语,但已融入布依族文化体系,成为布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布依族汉语民歌属于布依族民歌。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而布依族的民间歌曲,便是这音乐园地中一簇绚丽多姿的山花。她世代伴随着勤劳、勇敢、热情、淳朴的布依族人民,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布依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其民歌,由于地理环境各异,地方土语区的差别,以及相邻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调纷繁。这里,仅就布依族第一土语区民歌的音乐特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布依族第一土语区的民歌(这里主要是指黔西南州望谟、册亨、贞丰、安龙等县的传统民歌),大致可分为山歌、浪哨歌(情歌)、礼俗歌、儿歌等几大部份。  相似文献   

4.
生计模式是生成民族文化的根基。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民歌,不仅以唱颂铜鼓为主题,展现铜鼓在布依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意义和神圣礼仪,而且详细地叙述了布依族春耕、施肥、管理、秋收等稻作生产生活的文化特点。民歌内容本身既反映了布依族的生计模式,也传承了生产劳动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是布依族人民祖祖辈辈以单姓家族祖传方式传承下来的,具有较完整的鼓谱、鼓调、谱式及民歌,击鼓方法丰富多样,构成了整个布依族铜鼓文化特有的音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布依族铜鼓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民歌中。科尔沁民歌与美国西部民歌都塑造了很多人物。本篇论文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民歌中所塑造的人物,试图在看似遥远的两种文化中搭起沟通的桥梁。两种民歌中的故事都依据于真人真事。两种歌曲虽然都塑造了相似的人物但歌曲所突出的主题却不同,因为不同的历史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科尔沁民歌人物珍视集体主义和民族荣誉感而西部牛仔追求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西部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固然优美,生活在其周围的布依族妇女的服饰更美,它体现了布依族的民族特色。在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布依族囊哨文化、布依族歌节及审美观几个方面对布依族对歌文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分析布依族对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因素 ,探寻其对歌文化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歌唱艺术作为礼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从布依族酒歌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它与布依族礼仪的交融形态,以期达到对布依族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了民族的习俗之中.布依族武术文化表现出了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的状态,同时民族性与表演娱乐性也是布依族武术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自身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繁重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人民警察长年累月在超负荷的工作,然而他们的某些自身权益却无法 得到保障。为维护警察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警察权益保护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都有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产生过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但最终得到了深化和发展。研究三代领导人的知识分子思想,对我们以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党的现行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以来,苏州社区建设和管理由点到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从总趋势上反映了由物质服务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再向组织体制层面不断发展、延伸和提升的过程.本文通过调查梳理,从城市社区的内涵与特点、结构与功能、地位与作用、管理的特点与途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管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弊影响,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现代大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五种有效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即过渡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讨论法、研究法。过渡法在改变学生知识层次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比较法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思维层次,增强理论功底;层次分析法较适应于解决复杂而抽象的问题;讨论法是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较好方法;研究法可改变学生被动的受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尝试从分析信息化、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思考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和新思路,提出通过优化结构、搭建法律化、制度化的管理平台、开拓实践创新平台等举措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的概念是一个富有理性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儒、墨、道、法诸家均然。但百家所论之"道"的涵义各不相同。儒家的"道"是集政治、伦理、道德功能于一体的本体性概念,有多种涵义,而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以"道"为根本之德,是人生的根本原则、政治的最高理想和治国安民的战略。儒家之"德",是指对"道"的体悟、实践,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儒家思想逻辑中,道、德关系实质上是体用关系,"道"是根本之德,是"体","德"是道之体现,是用。在儒学诸多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仁",儒学的根本之道就是"仁"道。"仁"与其他德目(如义、礼、智、信、和、敬等)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体用关系。仁是道之体,义、礼、智、信、和、敬等是道之用。历代儒家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就根本之道而言,都指仁道。但对体现"仁"道的"常德",认识不尽一致,有四维、五行、六德、八德诸说。文章认为,从立足于当今时代的精神需求、同时又最具普世性的价值视野而言,还是以"一道(仁道)五德(义礼信和敬)"来概括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比较恰当。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与道德失落,正在呼唤儒学的核心价值。作为"以道自任"的儒者,应该自觉承担起弘道责任,为弘扬儒学的道德人文精神、为建设民主文明、多元和谐的的未来世界而克尽其责!  相似文献   

18.
对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交流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师生交流状况总体良好,师生关系较为和谐,但存在交流“淡漠化”倾向和课堂主渠道交流效能低下、课后交流时间和机会太少、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和深度交流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生师比失衡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量加重,有关教师考评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此,应构建新型的交互型师生关系,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和提供条件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增进师生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外,工作生活质量研究比较深入,从1990年代至今,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工作生活质量文献数量较少,学术界对工作生活质量做不同的界定,提出了一些评价工作生活质量的指标,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总体来看,国内工作生活质量研究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与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