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住处离云龙湖很近,不需出门,站在窗前就能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都说水能养人,我就给我的书房起了个斋号-“望湖轩”,还请一位朋友刻了一块方印章,作画题款时总会带上这三个字。其实我很少在家画画,我的画室在另外一处住地.离云龙湖也很近,只是看不到真切的湖水。“望湖轩”是一个斋号,没什么特殊含义。甚至这湖能不能“望见”,也不是那么重要,正如很多事情看到了未必就是存在,而禾见之物却可能长存于心。我想看画的人,不会探究你的作品是在哪里画的.他们关注的是画的本身。  相似文献   

2.
金鉴 《北京纪事》2016,(5):109-111
这块乾隆年制朱砂墨在我手中已经不少年了,它与我收藏的另一块乾隆“晋唐心印”古墨,成为我文房收藏的翘楚。翻开我多年前的日记,得到这块古墨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3.
杨老师有个宝贝,就是一个刻着笑弯了腰的“好”字印章。当我们的表现很棒或有进步的时候,杨老师就在我们的奖励本上盖上一个笑嘻嘻的“好”字,然后在旁边写上日期,让我们自己写下来是怎样得到这个“好”的,真有意思。因为其他老师都没有这么特别的奖励,所以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好”字。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有幸得到日本鲁迅之会访华团(“鲁迅の会访中团”)赠送的一册1981年7月30日出版的《鲁迅之会会报》(“《鲁迅の会会报》”)第3号。在该刊封里影印了鲁迅早年在日本学柔道前在入门誓文后面的署名和印章,这在我们中国还没有披露过,因而是弥足珍贵的。鲁迅的亲笔署名是:“清国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城内都昌坊口户主周树人”;在名字下方的印章是篆刻的四个字:“存诚去伪”。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0,(4):58-59
“先不封口,让热气跑跑!”当卖肉饼的姑娘将刚出锅的热得发烫的肉饼装入塑料袋交给一个小伙子时,热情爽朗地说。塑料袋薄薄的、无任何字样。小伙子也许没意识到,即使这个塑料袋合格,即使他买的是一块用质量上好的肉、面、油制成的肉饼,此时,因为肉饼油大,温度太高,塑料袋或许正在慢慢析出有害物质并迁移到肉饼上。在国人开始关注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时,却忽视了与之如影随形的食品包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印章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凭证,有时甚至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从文字学角度讲,在古籍文献中单音词时代印章叫做“印”或“玺”等,其文字形体产生较早,说明“印章”这种事物的产生更早。从我国印刷史看,雕版印刷是印刷的早期形式,而印章则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萌芽,为雕版印刷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印刷史上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得后 《市民》2006,(3):5-5
当我手捧尚有宜人墨番余韵的.刚刚改版问世的首期《市民》杂志.先端详的就是封面:一幅端庄俊俏的容颜。挥洒遒劲的隶书体“市民”二字及其英译“CITIZEN”以及一语破旨的“全球社区人文杂志”.充分体现了构思者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
马莉 《山西老年》2012,(10):48-48
在一个山顶,曾有两块坚硬的石头,它们每天在那里风吹日晒,生活寂寞而单调。有一天,一块石头问另一块石头:“你愿意就这样一辈子呆在这里吗?你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另一块石头回答:“我渴望能从我的身体里炼出钢铁,铸成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驰骋沙场,纵横天下,拥有一段最激情的人生。”然后,它反问:“你呢?”这块石头回答:“我渴望成为一块鹅卵石,铺在城市的公园里,可以供老人们散步、锻炼身体,也可以听情侣们缠绵的情话。这样的人生,温馨而惬意。”  相似文献   

9.
一上学,我们就开始识字,每天都要认字、写字,总在听写、检测。可是,怎么还是记不住呢?有的小读者还会觉得,学的越多,苦恼越多。其实,识字也很有趣呢。不信?听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比如“灭”字,咱们可以给它编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发现着火了,他就赶快跑到外面,用一块木板盖住。哦,把火苗压住了,当然就“灭”了。再比如“串”字,  相似文献   

10.
我收藏有一本柏涛先生(徐焕荣)“文革”中出版的印谱,第一页便是这方“纸上千年”的印章与边款。我因为对纸制品情有独钟,因而对这方印章有所偏爱,加之此方印章镌刻极为到位,布局和谐、线条平直,冲刀有力,匠心独具。一直想仿刻一方,而能刻印章的好友古垣已于去年11月驾鹤西去,每每想到,让我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印章收藏,重“石”,重“工”的讨论不绝于耳。总体来说,印章石的材质珍稀性、金石篆刻的艺术性及印章的整体外观雕刻的艺术性是决定印章收藏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8,(23):61-61
我家住在城南新桥,面对着蜿蜒西去的秦淮河水。当初售楼小姐说:“这小区绝对是旺宅。施工时还挖出了一块书有‘芳园’二字的古石碑,传说清朝时这里是一个大官儿的宅院呢!”一听这话,我立即毫不犹豫地买下这套住宅。  相似文献   

13.
人类认识自己吗?──评《人类本性论》张效之三年前,王宗明同志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论人类本性的书,并且说已经思考了很久。我没想到他会选这样的论题,很为他能否完成好担心.我告诉他这是已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没想到,去年暑假时,他竞把一撂厚厚的近三十万字的书...  相似文献   

14.
给人最好的     
张金刚 《社区》2011,(30):61-61
母亲从老家带来满满一口袋应季菜蔬。我随口幸福地抱怨了一句:“这么多,哪吃得完呀!”一向热心的母亲搭话:“要不送你朋友一些吧。”我立马响应,扯个塑料袋便装。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2,(2):57-59
1918年.李叔同看破红尘。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庋藏于山麓石壁上。以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庋藏点至今仍有摩崖石刻“印藏”两字。记取着当年风雅。“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12):66-66
谜语信 李老太听人说她在外地的老头感情不专一,立即写信一封给她老头,信纸上只有一个“怂”字。没几天,她便收到老头的回信,信上只写了一个字“您”。见到回信,李老太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相似文献   

17.
印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殷周时期发展到现代有迹可考的历史已经三千多年,一直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献通考》是这样描述印章的重要性的:“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不能达之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印章的缘起是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以信物的身份出现的。但因其所依托的载体是汉文字,又主要依托于汉字中的篆字,使其极富于汉字造字原则的各种意义。所以印章艺术一如中国书法艺术,在其方寸之间,一样包含着“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人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鸟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哲学理念。即是说,如同书法一样,通过印章艺术的演变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据之而寻绎出一个历史发展的缩影。其艺术、文化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已经隐然地存在着。在那个艺术的创造尚不是自觉的古代社会,印章艺术展示了一种随意的、自由的、朴质的所谓“无意于佳而佳“的天然之美。可以说,印章艺术作为一种将图案或中国文字,透过印材表现有情、有意及有趣的方寸空间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变迁。至今仍然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8.
轻松地带     
《新少年》2010,(6):46-47,40
用“籽”字还是用“子”字? 过去登的《善待每一条生命》文章里写道:“这个橙子的子儿太多了,我吐出了子儿……”这里的“子”字,应该是“籽”字吧?  相似文献   

19.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是,令舒施尼万万想不到的是,100年后,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它竟然被欧洲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一时间“,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华人时刊》2007,(2):78-79
一说到“治安”两个字,我就想起寓居澳洲时一位邻居说过的话:“咱们澳洲是全世界最后的一块乐土!”他的根据之一就是:悉尼、墨尔本等澳洲大城市的犯罪率比藏污纳垢、动辄就是惊天大案的纽约要低得多。我没见过这方面的具体数字,故而没有发言权,不过,就我所见所闻来看,澳洲应该算得上是治安比较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