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背景下,壮族乡村传统工艺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宝贵资源,将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可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并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产业化开发形式,是城市化背景下壮族乡村传统工艺发展的积极选择.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保护性开发模式的构建主要包含三方面:确立科学发展机制;创新商品产销策略;塑造产业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2.
提出以南昆高速公路为纽带,以壮族文化为主题,将广西百色市的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那坡县、靖西县和云南文山州的富宁县、广南县的壮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设桂滇壮族文化旅游带.深入分析和论证了桂滇壮族文化旅游带合作开发的重要意义、可行性以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旅游开发力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有利于更合理、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百色布洛陀文化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实现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壮族风情旅游与壮族民间文化主体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文化作为一种民间型文化,它的内在特质基本不为外界所了解,甚至也不为它最有资格的继承人所多知,因而弘扬壮族民间文化任重而道远。壮族风情旅游开发与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在其目标指向上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旅游与生活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以人类学与生态学理论为先导,将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和谐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将有助于壮族民间文化的主体重建,以及壮族民间文化的重新发现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壮族歌圩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走区域特色化建构路线是结合壮乡文化背景和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所作出的积极选择.区域特色歌圩整体性开发模式应在考察区域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以区域特色文化为支撑,承袭传统歌圩格局并融入适当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6.
花山文化是壮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的瑰宝,它应该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品牌.开发花山壮族民俗文化资源应该注意其民族文化的真正裁体,应该确保民族文化的正确展示及其真实性.花山文化品牌具有产业和事业的两重性,应该组建成花山文化产业集团,并以集团产业化方式运作文化艺术旅游,逐步提升节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发展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应该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壮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存在民众对自身民俗文化认识不足、对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的工作急于求成、对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缺乏专业人士的策划指导等问题。对此,可引入动态性保护概念,动态性表现更新壮族民俗文化具象,动态性开发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性表现发展壮族民俗文化,动态性体现壮族民俗文化存在的核心价值。应集聚各方力量,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整体规划和科学发展;以相关旅游与文化事业单位为核心,强化管理经营和人才培养;以当地民众为基础,实现整体保护和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基本历史线索,将大庆精神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分为初步创立、发展壮大和基本成型三个时期;分析了大庆精神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各个历史分期的主要特点;总结了大庆精神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八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多,如何开发和保护好这些资源并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大同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归纳总结大同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并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思考关于大同市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些对策,为大同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琦 《学术论坛》2002,(4):81-83
壮族“呢的呀”音乐是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其以鲜明的民族性、生活性、娱乐性和可塑性特征 ,呈现出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发掘整理、包装宣传这一民族文化形象 ,打造“呢的呀”音乐品牌 ,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建设和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占据着文化传承多样性中心的地位,拥有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这是西部大开发必须首先加以利用的优势条件.文化资源开发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绿色”产业应当成为西部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产业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应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适度技术化、组织化,直至加以知识产权专属化、生产资源资本化,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产品自主开发.西部乡村发展可考虑以特色旅游业和民间文化产业为起步平台,通过开发高文化含量的产品和产业积累实力,并促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产业发展,摸索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新路,开创一条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和信息化利用带动新型工业化的人文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壮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生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禀赋富集丰厚,其内涵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由于传统传播手段的落后,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滋养指向下不断推动.特别是媒体大融合的趋势,为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多样化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菲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菲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壮族织锦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壮锦、绣球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管窥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亦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和灵魂,是历史的,更是当代的。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新时期,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北省乐亭县保护与开发李大钊故居,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并以此为鉴,将其升华为一般理论,指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将红色文化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将政府愿景规划与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区域特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理论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适用性,它不仅符合当前壮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实际,而且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当前,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过程中,应避免民间文化实践主体的缺位,最大限度地听取和尊重民间社会的声音;国家应通过履行政策职能,在实现城乡公正的基础上,建立保护民间文化的制度机制;同时,应以激活社会传承民问文化的活力为基础,合理发挥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倚歌择配”是壮族的一种传统习俗 ,是将音乐与民俗融为一体的文化现象 ,它蕴含着壮文化的深刻内涵。“倚歌择配”萌芽于蒙昧时代 ,属人类共生的文化事象。自壮民族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范畴以来 ,其内容与形式不断发展演变 ,它已成为今天壮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唐书群 《中文信息》2022,(2):170-172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除北京剧院外,还有约300家地方剧院.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装饰品,当地剧院展现了特定地区的传统和传统音乐的特征.戏曲音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还是对学生资源的本地探索,对本地文化的发现、传播、保护和探索以及人才的培养,当地大学的音乐家都引入了本地资源.不可...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2000年以前,壮族先民骆越人和俚僚人就已经能够铸造和使用铜鼓。而反映古代壮族先民与自然和社会作斗争、早在2000年前开始绘制的花山壁画,是壮族人民特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壮族古代文化中,除铜鼓和崖壁画外,壮锦、陶瓷工艺和麻栏建筑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壮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是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音乐的曲调非常丰富。壮族民间舞蹈,舞步雄健,感情细腻逼真,有刚有柔,坚毅乐观,有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甘孜藏区旅游资源的概况和开发建设的现状,认为,要促使甘孜藏区旅游业加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优势的宣传,将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并提出了开发甘孜藏区旅游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些初步意见,尤其强调要保护好资源。  相似文献   

20.
壮族布洛陀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神圣性和群众性特点,同时也蕴涵着包括旅游在内的众多现代价值.文章在对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